劉春芳
摘要:英語二課堂活動是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重要補充,本文討論了如何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二課堂活動的成果,使課堂成為檢驗成果的陣地,并讓二課堂活動更加深入人心,使之貼近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有效地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方法及實踐心得。
關鍵詞:英語二課堂;高職英語;走進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229-02
作為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后的重要補充和陣地,課后的英語二課堂活動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讓英語學習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的同時,成為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促進內容多樣、題材廣泛、實用性強、深受學生喜愛的英語二課堂活動走入課堂,有效地促進英語課堂教學,下面來談談自己的幾點實踐心得。
一、強化課堂教學,為第二課堂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1.打開耳朵,張開嘴巴。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與其把它當成知識來學習,不如將之視為一種能力來進行訓練。訓練可以自我實施,在教師的指導下效果會更好。首先說說訓練技能,只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就會使之日漸熟練,變成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如,在學習“打電話”時,可先播放一段對話錄音,讓學生聽,一遍聽不懂,再放第二遍,第三遍。有的學生還是聽不懂,這時再看原文:
A:Is it 223-5467?
B:Yes. Who is speaking,please?
A:This is Tom Smith. May I speak to Bill Morgan?
B:Oh,I'm sorry. He's not in at the moment.
一邊看原文,一邊再放錄音,然后要求學生反復進行模仿。待學生基本掌握對話內容后,對原文進行改造升級。如,將對話中的May I speak to Bill Morgan?(初級要求)升級為:May I speak to Bill Morgan of th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中級要求)、May I speak to the boy from Canada named Bill Morgan of the Human Resources Department,ABC Import & Export Limited Company?(高級要求)。
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掌握情況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對話。即使是那些不敢張口的學生也沒有了心理負擔,照顧了英語基礎薄弱學生的同時,也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吃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效率是英語校園文化建設順利開展的前提。
2.“讀、寫、譯”三管齊下?!白x、寫、譯”看似三大模塊,其實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一般來說,能讀懂的英文材料差不多都可以翻譯出來,只是譯得是否精妙就待考查了。在課堂教學中,可精泛讀相結合,教師將閱讀材料中最難的一段拿出來進行精講,剩下的內容全部交給學生,讓他們分小組自學,然后將自學成果分享給他人。在分享過程中有的學生負責朗讀課文,有的負責詞匯講解,有的負責句子分析,有的負責段落口譯,有的負責歸納總結,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根據(jù)自己的英語基礎與實際情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材中還有很多或長或短的文章,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泛讀材料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來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解決了閱讀的問題還提高了翻譯能力。而英文寫作能力提高是個漫長過程,但只要幫助學生抓住其中重難點,也可短期內迎刃而解。高職英語對英語寫作的要求是掌握基本實用性文體,如感謝信、邀請信、電子郵件、投訴信等。在教學中,將相應句型以數(shù)學公式的形式教給學生,讓學生再將其他內容填寫到公式里面組成句子,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難度的句式,在課堂中以口語練習的形式反復演練,一兩周下來就可掌握一種信函的關鍵句式。然后要求學生背誦寫作中的其他萬能句子,連接起來就是一篇實用寫作了。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二、課下展開英語二課堂活動
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并能將學生在課上所學的知識體現(xiàn)其中,讓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是英語校園文化活動的根本宗旨,也是組織者的最大心愿。
1.形式多樣,積極參與。課上所學,對學生來說已是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在課下再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選擇相應的英語校園文化活動,是對課堂學習的延伸,也是對課堂學習效果的檢驗。
如我院舉辦的“我是單詞王大賽”就非常受歡迎。學生們都知道詞匯的重要性,而且這種活動起點相對較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加,有的學生反映參加此活動拓展了詞匯量;有的則發(fā)現(xiàn)通過努力,自己也有潛力,增強了自信心。而“英語書法比賽”的操作性及普及性更強,也可在小范圍的班級內進行,不僅可以規(guī)范26個英語字母的書寫形式,在抄寫單詞及句子、詩歌的書寫過程中,學生還掌握了不少格言警句。這樣的活動既不會讓學生有任何壓力,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學生還通過點滴進步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及優(yōu)勢,對將來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2.自主選擇,“因材施動”。不管是“英語書法比賽”、“我是單詞王大賽”或是“英語才藝大賽”、“英文情景劇大賽”,都是學生本著自己的能力及愛好自主選擇參加,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原則,“因材施動”,不僅充分展現(xiàn)了自身的才能,還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投身活動,不知不覺間獲取了英語知識和技能,真正感受到了活動的魅力。在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中,逐漸消除了對英語的恐懼感,克服了對英語的心理障礙,不再把英語當成一門學科來看待,而是將英語學習變?yōu)橐环N交際手段、一種習慣,從中尋找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成就感,讓學生體驗到了課下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看似以玩為主,學到的知識不多,但只要堅持下來,就會“來有所學,學有所得”。
3.與人合作,意義深遠。學生在參加各種形式的英語二課堂活動中,展現(xiàn)了自己的風采,發(fā)掘了全新的自我。不管是在“學唱英文歌曲”、還是“英文電影配音”等活動中,學生們在互相協(xié)作、糾正發(fā)音的過程中增進了彼此的了解、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磨煉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信。通過登臺表演展示,學生鍛煉了自己的膽量,不再羞澀膽怯,敢于面對挑戰(zhàn),變得活潑開朗。通過組織、策劃與實施這些活動,學生們從中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了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并鍛煉了策劃、組織、協(xié)調能力,學會如何處理好學習與社團活動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中健康成長。
4.師生共同成長。英語二課堂活動不能沒有教師的參與,通過參與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及教學設計能力,還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與學生在課外進行交流,在活動輔導時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學內容及方法進行深入反思、改進和探索。總之,英語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及教師成長的陣地、成材的搖籃,是學生茁壯、全面發(fā)展的沃土。
三、課上課下相結合,變課下活動為課堂展示
讓學生將課下參與英語二課堂活動的熱情不斷延續(xù)到課上,使課下的參與變成上課的動力,使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主要是知識的傳授為主,體現(xiàn)了教學的學術化,課堂氣氛難免沉悶,如果在教學中能將學生第二課堂中的精彩表現(xiàn)帶入第一課堂,向全體學生進行“匯報”,學生的狀態(tài)定會為之一振。
1.課堂變身為“彩排現(xiàn)場”。有的學生在進入學院之前從未上臺表演過,缺乏一定的舞臺經(jīng)驗,難免羞澀害怕,教師可在課堂上為這些學生提供“現(xiàn)場彩排”的機會,讓“演員”走上“舞臺”,將同學當“觀眾”,進行模擬演練。在展示過程中,臺下“觀眾”在認真欣賞的同時,也進行了一次英語學習;展示結束后,臺下“觀眾”還會對“演員”的表現(xiàn)給出相應建議,使輸出與輸入得到有機結合。而臺下的“觀眾”在欣賞了“演員”的表演之后,也會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愿望,在體驗中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也為將來的英語二課堂活動積蓄后備力量做準備。
2.展示手段多樣化。有時,學生的課下活動很精彩,但受到場地、舞臺效果、時間、規(guī)模等因素影響,不便將其成果帶到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時教師就可利用學生在演出現(xiàn)場錄制的視頻、語音等資料,向全體同學進行展示,只需要連接相應電子設備即可。這些資料不僅可以在課堂授課時緩解學生長時間上課而帶來的疲勞感,又可以作為視聽材料供其他學生學習參考,同時也是參加該項活動學生在校期間珍貴的回憶。
3.學教促進,共同發(fā)展。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充分地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輔導教師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設計能力,英語校園文化活動進入課堂,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教師也會通過學生的展示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及自身情況,對今后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豐富多彩的英語二課堂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參加適合自己的各種活動,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了英語學習熱情,開擴了視野,活躍了思維,學會與人合作,更好地認識了自我,增強了自信心。教師只要在課上多花些心思就可以成功地將英語二課堂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優(yōu)化整個教學過程,促進學生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美]加德納(Gardner,H.).重構多元智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粟曉燕,宋強勛.關于優(yōu)化高職高專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思考[J].校園英語,2015,(02).
[3]周淑華.試論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教學的意義及方法[J].英語教師,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