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軟實力”一詞是由英文Soft Power直譯而來的詞匯,是以人們在探討其意義、運用其內涵之時,難免窮追作者原意,謹守作者本意。原創(chuàng)者的“軟實力”概念至少包括了以下內容:形式邏輯對立論、以“硬實力”支撐“軟實力的吸引力”和美國“使命”觀。但這都不符合中國實際,與中華文化不完全相融。是以如何在使用“軟實力”概念時,揚棄式理解原創(chuàng)者的“軟實力”,探討有中國特色的“軟實力”就非常重要。
[關鍵詞] 軟實力;中國文化;約瑟夫·奈
[作者簡介] 楊開煌: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一 約瑟夫·奈“軟實力”概念的本質
“軟實力”一詞自出現(xiàn)以來,用者甚廣,論者更多,幾乎所有討論都是以其創(chuàng)作者——被譽為“軟實力之父”的約瑟夫·奈的解釋為宗。聯(lián)系約瑟夫討論“軟實力”的相關語境系絡,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約瑟夫提出“軟實力”概念,是為了更明確地區(qū)別和分析國家的力量。其在內容上是有別于軍事、經濟等“硬實力”而以文化、制度、價值為主的力量;其在過程上是以“吸引力”去取代“強迫力”和“誘惑力”;其在結果上,則和“硬實力”一樣都是為了讓別人臣服于自己的利益和目標。Joseph S. Nye Jr.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http://www.diplomacy.edu/resources/books/reviews/softpowermeanssuccessworldpolitics,2004,Public Affairs.這就是創(chuàng)作者的原意。
我們必須承認,在分析國家對外能力時,“軟實力”確實是頗具創(chuàng)意的概念。但約瑟夫提出的“軟實力”,從最根本的內容來看,它簡單地將“硬實力”與“軟實力”進行了二元對立。在約瑟夫看來,“硬實力”與“軟實力”能夠被機械地分開?!坝矊嵙Α笔侵杠娛铝α?、經濟力量,而“軟實力”指的是文化、制度和價值。因此各國之間的“硬實力”,可以進行清楚比較,因為人們可以“計算出一國擁有的軍事方面飛機和艦艇數(shù)量”。張梅.“軟實力之父”談中國軟實力的現(xiàn)狀、發(fā)展與新時期的中美關系[EB/OL].2016-06-20.https://read01.com/EgGmkP.html.當然,一個國家的經濟力量也一樣,也是可以被計算的;相反,“軟實力”就“確實不容易量化”。不過約瑟夫說“并非不能衡量和比較,比較不同國家間的軟實力,可以通過民意調查去詢問人們的看法和評價來衡量其軟實力?!蓖?
約瑟夫在一次訪談中,無意間混淆了主觀與客觀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前面他講“硬實力”可以進行比較,指的是主觀的“力”;而后他講“軟實力”,可以通過民意調查去評價時,則是“力”的客觀表現(xiàn)。當然,約瑟夫·奈并非不知道兩者的區(qū)別,因為正是在同一個訪談中,他還說道:“無論對于硬實力還是軟實力,我們都需要注意兩個方面:即影響行為的權力資源和行為結果本身?!薄拔覀兛梢杂^察各國的軟實力資源,但無法判斷其結果?!彼€舉出越戰(zhàn)為例,他說美國比越南強大許多,“但是在越戰(zhàn)中依然失敗了。”同上.另外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沈戴維(David Shambaugh)也舉中國對東南亞的“對外宣傳”為例,他說:“中國花費百億,而不及美國只花了六億六千六百萬的效果?!?/p>
The Limits of Chinese Soft Power.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chinacivilsocietynationalismsoftpowerbyjosephsnye-2015-07? barrier=true,JUL,10,2015.其實這就是形式邏輯在分析事物時面臨的困境。首先,國家的綜合國力可否簡單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加以劃分?如果可以,而主觀的“力”不能決定客觀的效果,那么我們這樣劃分的意義何在?
第二,從方法、手段或過程來看,西方人是這樣解釋約瑟夫的“軟實力”學說的:約瑟夫所說的“軟實力”是指你能通過吸引而不是脅迫,得到你要的。
Steve Jones.February.23,2016.http://usforeignpolicy.about.com/od/introtoforeignpolicy/a/Soft-Power-In-U-S-Foreign-Policy.htm,Soft Power in U.S. Foreign Policy More Butter Than Bullets.然而,西方人不論是先前的傳教,還是當代的所謂民主,其實質都是在以“硬實力”來支撐“軟實力的吸引力”。約瑟夫·奈所謂的“軟實力”,其重點還是在“力”,而不在“軟”,“力”是本質,“軟”是形式。追根溯源,在西方特別是美國人的觀念里,“力”(power)就是為了降服人,宰制人,使別人為自己出力完成自己的目標。從歷史上看,美國的“軟實力的吸引力”就是靠“硬實力”中的“經濟力”去迫使他國接受的。如馬歇爾計劃、華盛頓共識都是如此。還有的更是直接動用武力迫使他國接受,如伊拉克戰(zhàn)爭、利比亞戰(zhàn)爭。由此可知,約瑟夫·奈講“軟實力”時,其背后是以“硬實力”為支撐,以“硬實力”去鋪路,是美國中心主義的思考邏輯:“把自己強大的實力(strength)轉化為自己的能(capability)并表現(xiàn)為一種權力(power)去宰制他人”
吳柏彥.中國軟實力研究以中國參與世界遺產公約為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D].2013-07.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59016/1/000401.pdf:49.。這就十分吊詭:“軟實力”不是自然而然地對他人產生“吸引力”,而是以“硬實力”強加于人、以“力”脅迫的結果。
第三,從結果來看,美國人有一種信念: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而美國是上帝選擇的一個特殊國度,美國對人類的發(fā)展和命運承擔著一種特殊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上帝賦予美國的“使命”。這一信念發(fā)軔于清教徒的宗教信仰,深植于美國立國精神之中,逐漸深入美國文化。這種文化價值觀深刻影響了美國人對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態(tài)度,并在美國政府決策者的思想意識中具體體現(xiàn)出來。美國領導人經常利用美國人民對基督教的這種虔誠為自己的外交政策做注解,他們慣于以兩分法來動員美國人民:美國是上帝特殊的子民,美國人肩負著一種歷史的使命,要給世界帶來更大的光明,更美好的未來。為此,美國要把其對手描繪成對立面:是邪惡的代表,是黑暗的代表,是撒旦。布什就幾次表示,“作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有義務幫助傳播自由。對我來說,我們被(上帝)呼喚著這樣做?!倍∫环?美國的使命.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077038.html.2006-02-06.在許多美國人看來,美國的民主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政體。這種看法暗示了美國是維護人類民主自由的“斗士”,它還有責任要求或強迫其他國家接受美國的政治發(fā)展模式。這種固存于美國文化中的價值取向體現(xiàn)出美國“使命”觀的一個基本內容。王曉德.美國“使命”觀的歷史和文化起源.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sxyj/2012/0207_53214.html,2012-02-07.美國之音的臺長阿曼達·貝內特談及相關議題時稱:“美國之音的使命有兩個:一個是向我們的聽眾和觀眾提供他們通常無法得到的客觀和真實的新聞,另一個是向世界人民講述“美國故事” 。美國之音新臺長談美國之音的使命和未來.2016-07-18.http://www.voachinese.com/a/io-20160718voadirectoramandabennettinterviewed/3422719.html.約瑟夫·奈的“軟實力”概念背后也不自覺地包含了基督宗教的“福音意識”、“宣教意識”、“使差意識”:堅信西方的制度、價值、文化是普世性的。2010年7月,約瑟夫·奈在TED發(fā)表“全球權力轉移”(Global power shifts)演講時解釋說“你可以讓別人去想要你所想要的結果。而用這種使別人想要你所想要的能力來達到你想要的結果,沒有威脅或金錢利誘就稱之為軟實力……如果你能學習去使用更多的軟實力,你就可以省下很多的紅蘿卜和棍子?!彼嬖V聽眾,那些認為“美國已然衰弱”的說法是錯的,“二戰(zhàn)之后,每隔10到15年就浮現(xiàn)美國衰退的說法,歷史證明他們錯了”。從全球的權力格局來看,“美國是唯一的強權,而這很有可能在未來二三十年保持如此,在這個層面不會有國家取代美國?!?/p>
Joseph Nye.Global power shifts.http://www.ted.com/talks/joseph_nye_on_global_power_shifts#t-102729.TED.July.2010:0442~0619;0619~0802;1307~1443.總而言之,他認為美國依然強大,其“軟實力”依然具有吸引力,美國人民有義務、有使命將“美國故事”推之四海、行之萬世。這就是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概念的重要目的。
二 討論“中國軟實力”的中國視角
在討論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時,“軟實力”概念確實比以往的國家意志力、國家精神等名詞更為生動和貼切,而且更具包容性。因此,這一概念逐漸在世界范圍內流行,也被中國學界所吸納。但中國的文化、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都和西方有別,因此,必須以中國視角,走中國路徑,才能得出適合中國的“軟實力”定義。有了這中國視角下的“中國軟實力”,才能產生與之相適切的“中國軟實力”策略。
第一,“軟實力”的“力”包括了“實力”、“能力”、“權力”,“實力”是軟實力的資源。正如約瑟夫·奈所說,擁有“軟實力”的資源,并不等于擁有“軟實力”的“權力”。也就是說,即使擁有資源,也并不一定會自然產生影響力、吸引力。毫無疑問,中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歷史等優(yōu)秀的“軟實力”資源,但長期以來,這些實力非但沒有“能力”成為吸引力,甚至連自己民族也不知道珍惜。有人辯解說,那是因為中國當年的硬實力還不行。但是,“韓流”風靡亞洲,而韓國的硬實力也并不算強大;日本長年依靠美國保護,但曾被譽為“日本第一”;而當今中國早已是國際上的大國、強國,但其軟實力卻明顯與其國際地位并不相稱。所以我們要討論“軟實力”,首先應從“能力”提升去思考?!澳芰Α笔侵高\用、整合和傳播國家軟實力的策略、途徑、方法和手段。我們要學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提高我們論述的能力。至于約瑟夫“軟實力”概念中的“權力”,是指最終影響他人,吸引他人,讓他人學習自己,為自己的目標去服務。但這不是“中國軟實力”的追求,恰恰是“中國軟實力”和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的不同之處。后者最終要以“權力”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前者僅是“能力”的方式展現(xiàn)。
第二,我們應以唯物辯證法來分析“軟實力”。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矛盾的統(tǒng)一。換言之,中國視角下,我們不能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簡單機械地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兩個割裂的部分。任何一種綜合國力必然同時包含了“軟”和“硬”的因素,不易簡單區(qū)割。例如,國防、軍事,在約瑟夫·奈那里是“硬實力”,但是與之相關的兵法,特別是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現(xiàn)代的軍隊文化等都不能被稱作是“硬實力”;再如經濟、科技,在約瑟夫·奈那里是“硬實力”,但產生這些“硬實力”的基礎恰恰就是這個國家的制度、文化等“軟實力”;文化、制度、價值等,在約瑟夫·奈那里是“軟實力”,但這些事物本身卻也同時包含了約束、制裁和獎罰等強制力,而這又正是實力中“硬”的部分。辯證地看,“硬實力”和“軟實力”都是原本包含在物的自身之中,可以區(qū)分,但非對立。我們可以從形式上對它們加以區(qū)分,但這只是為了研究上的便利。不是事物的本質,無法將之對立。當我們要強化“硬實力”時,也必須隨之提升與之相對應的“軟實力”,否則將很難達到效果。例如,如果僅僅只是對外購買武器裝備,而不相應地對自己軍隊的組織、管理等制度作出調整,則軍事硬實力也將無法得到實質提升。甲午戰(zhàn)史就是明證。更不用說,如果一個國家的科研、教育等“軟實力”的形式、內容不改,自己無法進行創(chuàng)新研發(fā),則其“硬實力”必將永遠受制于人。反過來看,文化、制度、價值等“軟實力”的部分,都得自長久的積累,往往形成惰性,缺乏自身調整的動力,從而難以依靠自身的“硬實力”去推動明顯有效的改革,于是文化、制度、價值等就容易生出弊端,必將阻止社會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阻礙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進而迫使文化、制度、價值等事物內在產生反文化、制度、價值的力量,則原本的“軟實力”就會變成改革“軟實力”的“硬實力”,推動文化、制度、價值等的改革以適應新的需求。因此,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國家力量的“軟”、“硬”之分不在力量的內容,而在使用力量的表現(xiàn)。
第三,在討論軟、硬實力的表現(xiàn)上,我們可以大體分為四種:一是“硬實力”以“硬”手段作為表現(xiàn)方式。如戰(zhàn)爭、軍事演習;二是“硬實力”以“軟”手段作為表現(xiàn)方式。如弦高退敵、鄭和下西洋;三是“軟實力”以“硬”手段作為表現(xiàn)方式。如美國對中東、北非的民主推銷;四是“軟實力”以“軟”手段作為表現(xiàn)方式。如美國好來塢電影。“硬”手段是西方帝國主義者使用的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將自己的意志、制度強加于人,不從則金戈鐵騎、洋槍大炮。例如,以戰(zhàn)爭手段強迫清政府開放市場,簽訂不平等條約?,F(xiàn)在的霸權主義者承襲了以往帝國主義的霸道行徑:二戰(zhàn)之后,美國這個霸權國家不是為了爭奪石油,就是以民族為借口至少侵略過13個國家:朝鮮、越南、柬埔寨、老撾、格林納達、巴拿馬、伊拉克、索馬里、波黑、科索沃、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美國是二戰(zhàn)后發(fā)動戰(zhàn)爭最多的國家?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276921-1.shtml.遛美狗.2014-10-06.可以看出,美國的國力可能有“硬實力”和“軟實力”之分,但美國的國家行為永遠是以“硬實力”為尚;倒是美國民間反而不自覺地使用了“軟”手段來宣揚美國的“軟實力”,并且引領了世界風潮。但中國與美國不同,中國官方在處理國際爭端時更偏好“軟”手段。例如,與俄羅斯等國的邊界談判,對朝鮮問題的處理,以及南海爭端,中國都主張以談判方式解決問題。這是深植于中國文化中追求和諧的本性使然。是以在討論國力的內容時,中國不會把“軟”、“硬”兩種實力對立地認識;而在表現(xiàn)實力的手段上,中國也更偏重“軟”手段的使用。
第四,從“力”的目的角度來看,約瑟夫·奈討論“軟實力”的目的還是為了征服別人、轉變別人,役使他人為自己的目標、利益服務。這顯然是從“力”的本質出發(fā)所做的討論,所以在手段上必然要以“權力”為基礎。甚至可以說,西方所謂的“軟實力”就是以“硬實力”為基礎的動態(tài)的、主動的、積極的強制推銷。而中華文化本身,其擴散方式不在自身“力”的擴張,而是強調“展示”的作用。而“展示”是消極的甚至是靜態(tài),擺在中華大地之上,別人接觸了,認同了,就自動學習。所以韓愈在總結孔子的《春秋》思想時說:“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 原道.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一一).外國學者馬丁· 雅克(Martin Jacques)也說“中國是文明國家(從文明來劃分,不以民族來劃分)?!?/p>
Martin Jacques.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London:Penguin Books Ltd,2009:195.歷史上,日本的大化革新、朝鮮宗主大明,都不是征伐的結果。這和西方征服式的文化基因決然不同。1980年4月,鄧小平在接受外國記者電視采訪時指出:“一個國家的人民革命取得勝利,主要地依靠自己的力量,革命是不能像商品那樣隨意輸出或輸入的?!彼徽J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模式可以推廣,“任何一個國家的革命,任何一個國家的問題的解決,都必須根據(jù)本國的實際情況?!币虼?,他告誡中央負責同志:“既然中國革命勝利靠的是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我們就不應該要求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都按照中國的模式去進行革命,更不應該要求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采取中國的模式。……各國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國的黨、各國的人民,由他們自己去尋找道路,去探索,去解決問題,不能由別的黨充當老子黨,去發(fā)號施令。我們反對人家對我們發(fā)號施令,我們也決不能對人家發(fā)號施令。這應該成為一條重要的原則?!鞭D引自秦宣.鄧小平論中國發(fā)展模式.http://www.chinareform.org.cn/explore/fruition/201202/t20120209_133717.htm.2012-02-09.20160829下載.這也就是承繼傳統(tǒng)進行“文化展示”而不是“文化征服”的心態(tài)。
三 結 論
中國人一向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綿綿不絕而自豪,何以談及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軟實力”,我們就看不到真正的中國特色呢?如果中國的學者對“軟實力”的理解沒有形成自己創(chuàng)新的論述,完全依照他者的邏輯,那又如何讓西方相信:一個只按西方思維邏輯去建構自己政策作為和政策論述的中國,終究會走出一條“強國不霸”的道路呢?
因此,約瑟夫·奈對“軟實力”所做的定義,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學者討論中國的“軟實力”,中國在吸收“軟實力”的概念后,必須結合自身的信仰、本民族的文化去分析和理解它,只有這樣,才能呈現(xiàn)出有別于西方文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