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探究法是文言文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在誦讀的過程中探究文言文的字詞及其深意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字音、節(jié)奏,從而在有感情閱讀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文章的內涵。它彌補了講讀法的不足之處,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由誦讀、齊聲誦讀、個人誦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中賞析文言文,和作者形成共鳴。在教學韓愈的《馬說》時,筆者就采用誦讀探究法,讓學生在反復誦讀、合作探究中感悟文本的內涵。
一、反復誦讀,奠定基礎
接受美學認為,在對文本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閱讀者并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地參與到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之中。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反復誦讀,強化他們對重點字詞讀音的記憶,把握住文章中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讓他們初步感受文章的內涵。
在初次誦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把握住文章中重點字詞的讀音并理解其詞義,尤其是對于一些多音字,更要讓學生學會準確辨別它們的讀音。在《馬說》中就有很多字是多音字,如“稱”,要指點學生區(qū)別“著稱”的“稱”和“稱心”的“稱”在讀音和詞義上的區(qū)別;“石”,要讓學生理解作為古代計量單位的時候讀音同“擔”。
在再次誦讀的時候,要指導學生把握文章的節(jié)奏,掌握文言文抑揚頓挫的特點。老師可以在黑板上板書一些重點語句,讓學生通過劃斜線的方式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并嘗試念出這些句子,如“不以千里稱也”的句讀,可以讓學生分析是應該念誦成“不以/千里稱也”還是“不以千里/稱也”,并說明理由。同時要注意在文章中的一些多義詞在不同句子里體現(xiàn)出的不同意思,尤其在一些詞性活用的地方更要注意,如“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動詞,意思是“用鞭子打”,而“執(zhí)策而臨之”中的“策”則是名詞,意思是“鞭子”。
在第三次誦讀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關注字詞和節(jié)奏,更要讓他們注意文章中的情感。筆者首先提出問題,“在文章中有很多‘也字,大家都知道‘之乎者也是文言文中很常見的虛詞,要讀好文言文,就要把握這些‘也所表達的情感。大家可以分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語氣來誦讀,看看不同地方的‘也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學生們在經過深入研讀之后很快發(fā)現(xiàn),不同的“也”在文章中表達的語氣也是不同的,如“安求其能千里也”,由于這里是反問句,所以在誦讀“也”的時候要加重語氣,體現(xiàn)作者內心的憤慨之情;而在“其真不知馬也”的“也”則要體現(xiàn)出作者嘲諷的意味。
反復誦讀的方法,可以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讓他們加深對文本文字的理解,更好地體會到文言文的美感,為進一步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二、結合微課,探究故事
(一)老驥服鹽,理解人物形象
朱曉園老師提出要通過調動生活儲備、結合影像資料、促使學生進行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教學,也就是說要促使學生進行“內心視象”,在聯(lián)想和幻想中提高誦讀的能力,將感官積蓄和朗讀經驗凝結起來。在教學中運用微課正好可以調動學生的“內心視象”,使吟誦探究法的效果更佳。
教學中,筆者用微課課件展現(xiàn)“老馬馱著很重的貨物上山”的場景,然后啟發(fā)學生思索一下,可以用學過的哪句話來形容,學生很快便回答出這是“老驥服鹽車而上太行”的故事。此時可以通過微課告訴學生這是《戰(zhàn)國策·楚策四》中的一個小故事,并讓學生嘗試說一說這個小故事講述的是什么內容。學生根據(jù)微課課件的內容很快就可以探究出該故事。在學生理解了“老驥服鹽車而上太行”的故事之后,可以讓學生將這個故事中的“老驥”形象和課文中的“馬”進行對比,說一說這兩個形象之間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答案。在經過思考之后,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在“老驥服鹽車而上太行”的故事里,老馬雖然很可憐,但是最后它還是遇到了伯樂,得到了心靈的慰藉,但是課文中的馬最后卻并沒有遇到伯樂。此時再次啟發(fā)學生思索,“這兩篇文章中的馬遭遇如此不同,這說明了一個怎樣的問題,可否從文中找出答案?”學生們很快便找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以兩匹馬才會有不同的遭遇。”此時可以啟發(fā)學生深入思索,“千里馬就好像人才一樣,如果人才得不到伯樂的賞識,那么也會被埋沒,這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p>
通過分析“老驥服鹽車”的形象,我們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并理解文章想要揭示的深層次內涵。
(二)伯樂相馬,追溯寫作初衷
誦讀探究法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興趣,正如《<精讀指導舉隅>前言》中說的那樣,要讓學生不覺得吟誦是一種負擔,而是要在誦讀中探究,加強體會,將文言文的內容內化為內心的情感。通過微課展示故事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索探究、提高誦讀興趣、提升誦讀質量。
教學中,將話題轉入到“伯樂”的形象之后,筆者再次用微課課件給學生展示“伯樂相馬”的故事,并且引發(fā)學生思索,“為什么伯樂能夠識別千里馬,但是食馬者卻不能夠識別呢?”在分析課文之后,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那是因為“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在飼養(yǎng)千里馬的時候往往不能喂夠食物,這就使得千里馬沒有力氣,自然不能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再次深入思索“千里馬”、“伯樂”和“食馬者”這些形象都代表了怎樣的意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深層次寓意。在啟發(fā)思考之后,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千里馬”其實指代被埋沒的人才,而“伯樂”則是那些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并懂得如何管理人才的人,至于“食馬者”則是指那些不懂得如何運用人才,最后導致人才被浪費的管理者。在學生明白了《馬說》中那些具有寄托意義的形象之后,就可以追根溯源,從而能夠進一步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真正意圖了。作者是想通過文章表達對人才遭受埋沒的哀痛之情,表達對“伯樂”這樣知人善用之人的期盼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那些庸碌而埋沒人才的管理者的憤慨和嘲諷之情。
通過把握《馬說》中的一些具有寄托意義的人物形象,我們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追溯作者創(chuàng)作的初衷并理解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
(三)千金市骨,升華作者認知
吟誦探究法以吟誦為基礎,以探究為方式,以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為目的。正如徐世榮先生說的那樣,講解是走入文本,誦讀是走出文本。也就是說,誦讀是給文本以生命,聯(lián)系微課進行教學可以促進吟誦探究,升華學生對文本的認知。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誦讀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追求語言的完美,吟誦探究完全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的關注學生情感,培養(yǎng)自覺審美的要求。
通過對《馬說》的深入學習,學生對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種基礎上,可以用微課課件再次給學生展示“千金市骨”的故事,讓學生嘗試說一下“千金市骨”講述的是什么內容。學生們在微課課件的啟發(fā)下,很快便講出了這個故事的梗概。在學生能夠理解“千金市骨”的意思之后,再讓學生將“千金市骨”的故事和課文中的故事進行對比,說一說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學生們在經過了對比之后很快發(fā)現(xiàn),有了千里馬和善于尋找并妥善管理千里馬的人還不夠,還必須要得到人們的重視,這樣才能夠出現(xiàn)更多的千里馬。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將“千里馬”和“人才”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索,學生們很快就明白,人才和千里馬一樣,也需要得到重視,這樣才能夠有更多的人才被發(fā)現(xiàn),并得到妥善安排管理。借助微課進行深入學習之后,學生不僅對《馬說》這篇文章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還從中得到了升華,從“千里馬”聯(lián)想到了“人才”,并從“千金市骨”等故事中領悟了人才要發(fā)揮作用的諸多必要條件。
結合微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馬說》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并且借助對“千金市骨”這一故事的理解來體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內涵,達到感知的升華。
三、美文回讀,深化認知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要懂得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授《馬說》這篇文言文的過程中,也要通過回讀課文等方法讓學生嘗試探究文本中的各種問題,促使他們對文本內涵意蘊進行深層次的感悟。
在進行回讀的過程中,要將文章的閱讀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思索能夠在回讀中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并嘗試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得到認知深化。例如有學生提出,“在剛剛的學習中得知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也知道了要讓千里馬展露才能的必要因素,但是所討論的‘老驥服鹽車、‘伯樂相馬和‘千金市骨等故事,都是從外部的條件來認知千里馬,也就是人才的,那么有沒有什么原因是涉及人才本身的呢?如果千里馬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千里馬,那么就算有伯樂,它也無法發(fā)揮能力吧?!痹搶W生的思考是很有意義的,這是教學生成中所提出的很有價值的問題,此時可讓學生閱讀“九方皋相馬”的故事,并且讓學生思索這個故事可以告訴人們什么。在經過小組討論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如同九方皋這樣連伯樂都佩服的專家很少,可以說鳳毛麟角,所以如果是人才的話,要把握住機會,懂得展示自己,這樣的話就更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發(fā)揮自己千里馬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探究討論,學生對于千里馬的形象和其所展現(xiàn)的意蘊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次回讀課文,他們的情感更加豐富了,也可以通過誦讀真實地表現(xiàn)出作者的悲憤和控訴之情,與作者形成共鳴。
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深層次意蘊的基礎上進行課文回讀,可以讓學生深化認知,與文章的情感形成共鳴,并嘗試提出自己的問題,更好地品讀課文。
余映潮教師曾經提出,如果在授課的時候能夠合理運用朗讀課,那么將使得以分析為主的課型得到一定的改造,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上,閱讀課可以得到簡化,而學生領悟課程深度卻可以得到深化。通過《馬說》一文的教學,我們應該可以將吟誦和探究結合起來,讓文言文教學變得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張世鍔.《馬說》教學問題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2,(3).
[2]余映潮.說說《馬說》的教學[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0,(5).
[3]黎沖.課內外相結合,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以《馬說》一課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0,(9).
(酈華平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皋埠中學 3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