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琪
摘 要:小學教學過程中互動模式教學已經(jīng)得到了師生的普遍認可,其形式也具有其多樣性,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本班學生互動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互動模式的前提、角色轉變、師生平等關系等方面進行一下粗淺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生;教師;互動教學;多媒體;主觀能動性
1 概述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家認為,學生的教育,應該從培養(yǎng)其主觀能動性出發(fā),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饔^學習。我們國家目前的義務教育階段更應該喚醒學生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觀學習,開發(fā)學生的潛在智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隊意識,影響他的精神力量和人生觀,促進學生健康、活潑、向上的成長。其實每個家長對孩子都有一個自己的期許,但是往往我們的期許和孩子真正的樣子不一樣,怎樣尊重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發(fā)掘孩子的特長很重要。豐富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從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入手、制定規(guī)律的作息制度、給孩子明確的識記任務、適當欣賞古典音樂、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記憶游戲、適當重復加深印象、用各種有趣的形象輔助記憶、多感官參與記憶等方面都值得在互動教學中加以重點的體現(xiàn)。
2 互動教學模式實施的前提條件
2.1 找準教師的定位
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不能充當管理者和控制者。死板的管理學生,不允許學生做這、做那。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識來。當然一些必要的說教和管理是必要的。師生關系應該更加融洽,甚至發(fā)展成為朋友,學會聆聽學生的想法。如果孩子做得不對,不要說:“你這樣做,是做不成的”或者“你這樣,能行嗎?”對他講:“如果你那樣做,就太棒了!”“如果那樣,就一定能成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角色轉變這場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督促和幫助孩子們完成任務。樹立起一切為了孩子,尊重孩子的良好氛圍。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 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2 進一步明確的師生關系
互動教學模式實施就像一場有效的任務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學生對教師要絕對信任和尊重。學生和教師之間都要積極地投入,互相理解建,建立起平等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多些肯定,懷著對學生包容和接納的態(tài)度。緩解師生緊張氣氛。從而更大激勵學生熱愛學習,培養(yǎng)其抽象思維和想象力?;咏虒W模式實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配合,對于教師來說要堅定信心,及時克服教學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
3 互動教學模式實施的內(nèi)涵
課程的豐富性決定著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著生命的卓越性。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到?!蔽覀兊闹R也似海綿,要邊擠邊吸,才能不斷更新,否則將永遠是老調重彈,一輩子講重復的內(nèi)容,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腳步,最終將被社會遺棄。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這就少不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1 課程的開發(fā)
合理的互動教學模式教學課程是核心。新課改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生的過程,而且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積極互動,互相交流,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蹲下來,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心靈去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允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發(fā)現(xiàn)和表達。關注個體差異,關注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補缺補差,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3.2 教學模式的轉變
改變以往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充分讓學生參與進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多方位體驗互動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形成互補,帶動課堂氣氛, 讓教學活動變得有聲有色,學生接受知識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3.3 采取合理的評價方式
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價應著眼于學生能否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否根據(jù)占有的課內(nèi)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觀點,能否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等。
3.4 共同管理模式
班級是一個集體,每個人都是這里的主人公,教師不能操控一切。陪伴一個小孩的成長,你只能跟在他的后面,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面去。他不需要你為他帶路。他成長的樂趣就在于,他來自己發(fā)現(xiàn)他的路。不要操控和剝奪他自我選擇的權力,?你代他負責得越多,孩子的思想負擔就會過重,產(chǎn)生壓抑,反而收到不良好的效果。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對于學生來說如此,對于我們自己來說不也是如此嗎?學歷只證明著過去,學力才意味著未來。美國教育界流行一句話:“如果你不能比谷歌帶給學生更多知識,你還有什么作用?”這不僅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更應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在我們這種模式下培養(yǎng)的孩子,很那適應社會新形勢下的發(fā)展要求教師的思想守舊,也會被我們的學生拋棄。在古代社會培養(yǎng)孩子的觀念和教書育人是同一個概念,從勞動的過程中,一邊哺育孩子,一邊維計著生活。學習排在了生存之后,多數(shù)的孩子沒有去專門的教育機構,那些專門的教育機構也是富家子弟的課堂??梢姰敃r的學習環(huán)境十分艱苦,即使是那樣,窮苦家的孩子通過自學努力,也有考取狀元,孩子們通過取長補短,交流學習書籍,在勞動中體會學習的真諦,這種情況是最初的互動教學模式。如今的社會,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成長,但是培養(yǎng)方式比較簡單,總是期待學校把學生培養(yǎng)好,其實孩子的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連續(xù)養(yǎng)成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張紅玲.現(xiàn)代外語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和機輔外語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