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歡
摘要:“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也是外語專業(yè)發(fā)展的重中之重。由于目前的外語專業(yè)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未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本文介紹了幾種高級英語課堂中的相關活動,如主題PPT展示,小組研究報告和拼接式學習,以提高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能力。根據學生的課程反饋,通過活動的開展,其思辨能力得以提高。
關鍵詞:思辨能力;思辨力的培養(yǎng);高級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3-0207-02
一、引言
“思辨能力”是指“依據標準,對事物或看法做出有目的、有理據的判斷能力”。[1]早在20世紀80年代,思辨力的培養(yǎng)就已被美國、加拿大的一些學校列為重要教育目標之一。這種思維方式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只是完成以往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中所要求的重復、模仿、識記以及理解等單一性任務。孫有中教授認為,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可遷移能力”,應該成為大學全部教學活動的核心目標。[2]因此,思辨力培養(yǎng)應該是高等教育的必選目標,而不是自由選項。[3]外語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門學科,毫無疑問也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力為重要目標之一。
二、外語專業(yè)學生思辨力水平研究現(xiàn)狀
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力水平一直廣受質疑。黃源深最早提出了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缺席癥”并尖銳地指出了國外語專業(yè)學生思辨力不足的種種表現(xiàn)。[4]北外文秋芳教發(fā)現(xiàn)英語專業(yè)學生一、二年級思辨水平比其他專業(yè)高,三年內思辨能力未出現(xiàn)質變的關鍵期。[5]這也就說明外語專業(yè)的學生其大學思辨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即我們現(xiàn)行的教學大綱,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提高作用不大。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外語專業(yè)學生在一二年級把主要精力放在打好語言基本功上,大綱配套的相應課程也是與語言的聽說讀寫譯密切相關的基礎課程,學生的大量時間用在了模仿、記憶、復述、語言轉換等機械性活動上。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開始了本專業(yè)課程的系統(tǒng)思維訓練。到了三年級后,外語專業(yè)的學生大都還沿用記憶、理解的老辦法來學習,而且我們的教學內容中對運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等高層次的思維訓練也很少。[6]
三、對高級英語課堂如何提高學生思辨力的嘗試
孫有中認為按照現(xiàn)行《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在4年的英語專業(yè)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基本上是“缺席”的。當務之急,必須在英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層面明確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地位,使之成為該專業(yè)全部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之一。[2]反觀目前高年級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本應能加強學生思辨力的相關專業(yè)核心課程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本人以自己所在學校英語專業(yè)高級英語教學為例,探討提高學生思辨力的種種嘗試。
高級英語課程作為英語專業(yè)三四年級的核心課程,其重點是在強調語言知識積累的同時,更強調學生邏輯思維、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等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以下三種方式,試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思辨能力。
1.相關話題PPT展示,國內英語課堂上做PPT展示的嘗試已經非常普遍,從2010年至今在知網上關于PPT在英語學習中應用的文章就多達139篇。但是,一般課堂對PPT展示沒有過高要求,學生僅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做一些粗淺的介紹,屬于課堂的lead-in部分。在本人的高英課堂中,本著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深入思考的理念,我們對話題展示所做的要求更高。本方向高英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鄒為誠編著的《綜合英語教程》第五,六冊,每個章節(jié)有固定的主題?;谶@種教材的模式,我們按以下兩個方面來要求學生進行PPT展示:①專題的選擇。學生可以自選或老師提供相關話題選擇PPT的主題,但必須圍繞該主題。以第六冊第二章Globalization為例,根據課文材料的相關內容,課堂上需要有“冷戰(zhàn)”、“東南亞經濟危機”、“俄羅斯休克療法”、“阿根廷經濟危機”等經濟改革相關事件作為背景知識,因此,我們會根據教學進度提前給學生布置相關話題,在講授該內容前請學生做背景知識介紹。當然除了老師推薦的選題外,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此話題下任選一個相關子話題來研究,這也鍛煉了學生的選題能力,為進一步的學術論文寫作打下基礎。②PPT的結構。由于所選的題材都有一定深度,我們對學生的PPT結構也有要求。針對每一話題,展示的內容首先要有清晰的邏輯結構。以一名學生的“阿根廷經濟危機”展示為例,首先“引言”部分導入話題;“背景介紹”部分詳細說明阿根廷發(fā)生經濟危機的政策、經濟、國際環(huán)境背景;“危機的原因”部分從國際、國內兩個方面分析了危機產生的原因;“危機的影響”討論了發(fā)生經濟危機后阿根廷國內的情況以及國際的反應;“危機的結束”介紹了危機后阿根廷的干預手段和效果;最后的“反思”對經濟改革做出自己的評價,分析并結合中國的情況對某些改革手段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會主動地去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分析現(xiàn)實問題,結合現(xiàn)實形成自己的觀點,因此思辨力也得以提高。教師針對每個同學的PPT展示的點評側重在結構的邏輯性和分析的合理性上,鼓勵學生在引用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評價,以此來引導學生提高思辨能力。
2.小組的研究報告,小組合作活動是協(xié)作學習的重要形式,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高英課堂中,我們每個章節(jié)都會布置一個小組研究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完成。以第五冊的第四章“房屋、城市和文化”為例,每個組必須自己選定一種建筑類型,從人如何適應環(huán)境的角度來研究該種建筑類型的歷史、結構、現(xiàn)狀以及未來的發(fā)展和保護。研究任務以研究報告形式呈現(xiàn),如果時間允許,我們也會挑選一到兩組優(yōu)秀作業(yè)進行多媒體展示。在整個小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小組討論是必不可少的,各組員采用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各成員分工合作,從查找資料、構思、設計到課堂演示,每個人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和其他組別的同學則充當評委,對創(chuàng)作和演示給予評價并提出建議。小組合作活動徹底改變了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傳統(tǒng)局面,實現(xiàn)了師生和生生的多邊互動。
3.“切塊拼接式”學習“切塊拼接式”(Jigsaw)學習是由斯萊文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通過伙伴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習活動。它也是“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xiàn)。以第六冊第二章unit 6為例,文章很長,介紹了中國各個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溫州、貴陽、南京)在全球化浪潮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按照文章內容把其分割成了六大塊,分配給每個小組講解一個城市。具體要求是要先把文章的觀點講解給大家,然后從城市的地理位置、經濟地位、發(fā)展歷史等方面入手,分析該城市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以及應對策略,老師和其他組針對文章及他們的講解進行提問。這樣課堂教學由原來教師的系統(tǒng)性教學轉變成了小組內成員和小組間的互教互學。每位小組成員既是教師又是學生,他們積極參與合作,共同備課,展示各自的學習成果。教師則在認真聽取學生匯報之后,幫助指導學生對零散知識進行梳理與歸納,對分散信息進行分析、綜合與比較。在這種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主體間的交往和對話是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四、教學效果
本人從2013年至今一直擔任高英課程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直采用上述幾種做法,注重對學生思辨能力的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教學評估的主觀評價中普遍反映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使他們形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產生了更強的學習動機。以下為2013-2016年學生提供的部分主觀評價。
(2015—2016,第一學期)老師能啟發(fā)和發(fā)散同學們的思維,對培養(yǎng)同學們的批判性思維有很大作用。涉及知識面較廣,積極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思考事情的能力。
(2014—2015,第一學期)最大的收獲就是鍛煉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強調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思維。
(2013—2014,第一學期)上課認真,全面開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老師經常引導我們用邏輯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很受益。老師經常引導我們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剖析問題。
從以上反饋看來,學生對結合語言知識學習的思維訓練效果非常滿意,同時也了解了獨立思考和具有邏輯思維的重要性。高英課堂應不同于基礎英語的以語言技能為主的模式,應更多地結合課堂,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性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思辨能力,這就要求相關課程的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提供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提高思辨能力。
五、結語
外語專業(yè)學生提高思辨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業(yè)界已有共識,但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則還是一個難點。高英課堂是外語專業(yè)學生高年級的核心課程,所占學分比重較大,對學生的思辨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本文通過總結了在高英課堂上對提高學生思辨能力所做的幾種嘗試,試圖提供一些操作性強、效果好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文秋芳,孫昊.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37-43.
[2]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yǎng),將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教學研究,2011,(3):49-58.
[3]Mc Peck,J. Critical Thinking and Education[M]. NY:St. Martins Press,1981.
[4]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1,19.
[5]文秋芳,等.我國英語專業(yè)與其他文科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5):350-355.
[6]任文.再論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能力:“缺席”還是“在場”?[J].中國外語,2013,(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