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珠海淇澳島旅游資源調查與開發(fā)

2016-05-30 09:41:04孟凡祺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18期
關鍵詞:文化資本旅游開發(fā)旅游資源

孟凡祺

摘 要:根據在珠海市淇澳島的田野調查,對淇澳島上新老“八景”及其他旅游資源進行調查分析并實地拍照、分類,詳解旅游資源的變化和原因。從旅游人類學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紹淇澳島的旅游資源,并以近期“申遺”成功的日本端島的案例為導向,為淇澳島的旅游開發(fā)提出建議。

關鍵詞:旅游人類學;文化資本;旅游資源;旅游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8-0148-05

2015年7月至8月,筆者在廣東省珠海市香山區(qū)淇澳島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暑期田野調查。其間對淇澳島這個由于“港珠澳大橋”的計劃而進入人們視野的小島的興衰始末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筆者選取的主題是淇澳島的旅游資源調查和開發(fā)。在調查的過程中,筆者找到了淇澳詩人自己書寫的“淇澳八景”詩,進而從新老“八景”的現狀、變化和背后的故事入手,走遍了淇澳島的每一個山頭、每一處海灘,對“八景”和其他旅游資源進行了詳細調查,系統(tǒng)地整理和分類出淇澳島的旅游資源,并試圖從日本端島的開發(fā)模式中得到對淇澳島旅游發(fā)展的啟發(fā)。

一、文化資本與旅游人類學的理論框架與聯系

根據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的理論,文化資本的“大多數特征可以從事實中推斷出來,即文化資本在其基本的狀態(tài)中是與身體相聯系的,并預先設定了某種實體性、具體性。文化資本的積累是處于某種具體狀態(tài)之中的,即采取了我們稱之為文化、教育、修養(yǎng)的形式,它預先假定了一種具體化、實體化的過程”[1]。即說明文化資本是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積累而成的,而且是附著在社會各種具體的形態(tài)中,如教育、遺產、書籍、工具、圖片等等。文化資本的獲取并沒有像其他資本一般有社會階層或者群體的限制,因為文化資本的獲取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隨著民族記憶、歷史認同同步形成,烙印在個人和群體的性格和記憶中,并且具有繼承性。在旅游中被客觀化的文化資本,諸如山水、碑刻、文化遺產、考古遺址、紀念館等等,在其物質方面是可以傳遞的?!霸谶@一點上被客觀化的文化資本,與具體化的資本一樣,都是從屬于相同的傳遞法則的?!盵1]將淇澳島的沙灘、山林、故居、紀念館、宗祠等物化為文化資本,或許更容易理解淇澳本地人對于景致遭到破壞的痛心疾首,以及對于自身歷史和宗教的自豪感。因此在調查中,筆者時刻將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的概念作為首要的原則,觀察這些資本是否被傳承,如何被傳承,以及擁有它們的人所持有的態(tài)度。

現代旅游存在著一個大的背景,那就是現代工業(yè)社會。對于旅游的研究,人類學界已經有許多學者做出了自己的成就,但大多數的旅游研究中,都集中在對于旅游目的地“社會外部的、可視的、物化的、政策的、行政的、操作的等方面,鮮見對東道主地方社會的內部動力,包括地方文化系統(tǒng)對突如其來的大規(guī)模的群眾性旅游的承受力,小族群社會結構在旅游沖擊下受摧殘的程度預估,地方民眾在心理上接受游客的態(tài)度等方面的研究”[2]。法國學者納什(Nash,1977)在《前工業(yè)社會中的旅行》一文中將現代旅游稱之為“帝國主義行為”。人類學對于旅游的研究,“是為了描述旅游在不同情況下的客觀表現,包括通過比較的方法解釋旅游行為的原因和結果?!背酥猓€要“從人類學的角度盡可能了解旅游作為社會行為的表現特征,盡最大可能地去理解和分析人類在旅游情境中的行為”[3]。無論在哪一領域的人類學研究,歸根結底,人類學家最為關注的還是社會群體的文化表現和社會行為。在旅游人類學的研究中,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田野方法如同訪談、觀察等外,人類學家還需要對一個族群的物質形態(tài),包括自然環(huán)境、生產和生活方式、生產工具、民居、器物、服飾等都應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和認識,進而通過這些自然與物質的存在和變化去描述和記錄某一民族、族群、社區(qū)的文化形貌,在此基礎上去尋找特定人群的精神活動,包括認知、信仰、精神、心理等活動[2]。這一觀點與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認識和傳遞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旅游資源是一種文化資本,體現在其社會化和客觀化的物象中,可以被感知、傳遞。

旅游人類學關注的重點,在史密斯(Smith,2001)看來,有四個“H”:旅游景區(qū)(Habitat)、歷史(History)、遺產(Heritage)和工藝品(Handcrafts)。這四個關鍵詞可以對旅游的各個方面產生作用和影響,比如旅游資源與實際承受能力的關系;旅游活動所帶來的發(fā)展機會以及這些機會使得東道主社會發(fā)生的變化;因為旅游活動產生的潛在的文化沖突等等。這四個“H”的確是旅游人類學研究過程中必須要時刻銘記的四大要素。

二、淇澳島旅游資源介紹

淇澳島,因下大雨時,島嶼有很多灣,宋名“奇獨澳”,清末改“奇”為“淇”,并去“獨”字,而成“淇澳”。淇澳島位于廣東省珠海市海域,地理位置為北緯22°25,東經113°38,距大陸約1公里,岸線長24公里,陸域面積約為18平方公里。

淇澳島的旅游資源在本地詩人鐘大元、鐘大安筆下形成了“淇澳八景”,后來因為大橋建設、時間變遷、樹木砍伐、海灘破壞等原因,大多景點已經不復存在或者破壞嚴重。前人淇澳村老人協(xié)會會長鐘金平先生,是一位熱愛家鄉(xiāng)的詩詞愛好者,他帶領喜愛詩詞的老人們將“淇澳八景”重新整理,形成了“淇澳新八景”,這新八景都是近年來才認定,全部有據可查。這“新八景”和“老八景”除去重合的部分,一共有十五處,分別是:淇澳老八景:赤嶺觀日、婆灣晚舟、松澗流泉、峽州煙雨、金星波濤、蟹珠夜月、鹿嶺觀霞、雞山返照;淇澳新八景:赤嶺觀旭、沙丘溯古、牛灣紗影、捫角蠔園、白石烽煙、紅林霧靄、金星晚望、崗樹新風。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僅挑選幾處有代表性的景致,以體現淇澳島從風景秀美的南海小島到如今滿目瘡痍的廢墟的變化過程。

(一)赤嶺

赤嶺分別出現于新老八景中,是唯一重疊的部分。這個景致是在和平公園山頂看日出。半山腰還有淇澳最大的宗族鐘氏的祖墳,但也被荒廢,僅僅清明祭祖的時候會有鐘氏代表前往祭拜。整個公園是作為影視基地開發(fā)的,據村民說因為不收取任何費用,很多劇組選在這里拍電影。但筆者先后前往和平公園三次,并沒有看到任何劇組在這里工作。

整個公園以水泥路為主,環(huán)山公路是中新公司收購地皮之后建設的,人們都認為是地產商為了獲取政府許可而隨意修建的,作為公司保值和增值的手段而已,因此也就在公路和影視基地稍微修建好之后,停止了對和平公園的進一步開發(fā),這就造成了現在大部分地皮荒廢、管理人員和力度不夠的情況。

(二)婆灣

婆灣是淇澳的老八景之一:婆灣晚舟。婆灣是鐘大元、鐘大安等詩人歌頌最多的景點,“玉水明沙岸一灣,釣家漁艇聚其間。晴波雨浪奇堪醉,霧嶂煙發(fā)秀可餐。宿鳥噪林催棹去,亂鴉啼樹掛帆還。星星燈火明如畫,水調漁歌響一灘?!闭f明在大橋建設之前婆灣沙灘資源豐富,是漁民的主要碼頭和聚集地。然而現在已經沒有沙灘,原因是在大橋修建時建筑工人將沙子用作建筑材料,很多中山、珠海人也前來運沙,有的是給建設大橋用,但更多的是向外地運輸,低廉的成本和松散的管理讓這些商人們賺得盆滿缽滿。這樣大規(guī)模地偷沙,使得現在淇澳絕大多數海灘已經沒有沙灘。

(三)牛婆灣

牛婆灣位于島的東北部,是大澳海灣中的一個小海灣。整個大澳都沒有人煙,是曾經伶仃洋大橋計劃上橋的地方,連橋墩都建好了,然而由于整個伶仃洋大橋計劃擱淺而徹底荒蕪。據老鄉(xiāng)介紹,當年在這里連開工儀式都準備好了,曾花費十幾萬搭建舞臺,這里還因伶仃洋大橋計劃而短暫畸形繁榮過,連發(fā)廊、飯店等都開張了,很多公司買下了地,卻因為大橋改道而放棄投資,只是圈了起來,也沒有人看管,于是也就成了現在荒涼的樣子??梢哉f,這里是隨著伶仃洋大橋沉浮最典型的地方,也代表了整個淇澳島的沉浮。

這里有綿長的海岸線、一望無際的草甸和叢林茂密的蒼山。但是在這些景致中,最為顯眼的是遍地的工業(yè)垃圾,海灘上堆滿了從其他地方飄來的拖鞋和泡沫塑料,數量之多令人驚異。整個大澳的路況非常差,土和石子鋪的路令人幾乎難以前進。

(四)沙丘遺址、后沙灣遺址

沙丘遺址位于淇澳島東北部沿海,近婆灣。后沙灣遺址位于大澳山上,有古道可以到達。在珠海,只要有淡水流過的沙灘幾乎都是史前遺址,即沙丘遺址。后沙灣遺址有新石器時代兩期文化堆積層,第一期文化層出土的彩陶圈足盤和刻劃白陶豆,都是極為罕見的。根據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用熱釋光對彩陶進行測年,其年代距今4818年(誤差加或減482年,1989年測定)。后沙灣遺址是最早有人來開發(fā)珠江三角洲的物證。從此,“珠海歷史五千年”成為學術界公認的結論。

兩處遺址保護得并不好,沙丘遺址已經是爛泥灘,連牌子都難以找到;后沙灣遺址的碑立在一片荊棘中,很難靠近,也沒有任何的保護措施。珠海市政府和文物局立的遺址碑已經被淹沒在荒草中,倘若不仔細觀察根本沒有辦法發(fā)現。這和大澳的后沙灣遺址情況相似,當地人說當年的開掘是野蠻式的,似乎僅僅是為了增添遺址的數量而開掘,根本沒有保護性措施,開掘結束之后也迅速撤離,沒有對現場進行任何程度上的修復,就連樹立幾塊宣傳牌向游客介紹一下遺址的情況和出土文物都沒有,可以說根本沒有從保護旅游資源方面考量。”

三、日本端島的旅游開發(fā)

在旅游研究中,日本一定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區(qū)域,因為無論從自然資源還是人文歷史,日本并不能算一個旅游資源豐富的國度。然而,作為全世界游客,尤其是近幾年“大舉攻占”的旅游熱門目的地,日本在自己的旅游資源開發(fā)和保護上做得非常出色。日本的國內旅游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在進行鄉(xiāng)村地方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保護時,非常重視在原有的一些遺址上進行開發(fā)(‘復原和‘修整),盡可能保留其傳統(tǒng)的、‘舊式的、古董的、原貌的民俗景點或博物館,使之成為‘鄉(xiāng)土式的綜合博物館。”[4]其實,不僅是鄉(xiāng)村旅游開發(fā)采用這樣的模式,日本本土旅游相比于“新建開發(fā)”顯然更加傾向于采取“保存修復”的模式來構建自己的旅游吸引力。

吸引力的構建和標志物密不可分。例如,日本端島的標志物就是如同軍艦的島嶼形狀和島上荒廢的眾多的樓房建筑等。再簡單一點,端島的標志就是灰色。筆者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里找到一本名為《1972青春軍艦島》的攝影集,是日本攝影師大橋弘重回軍艦島——端島進行對自己兒時記憶的重拾之旅,照片都是灰黑色的樓房、走廊、住宅、學校等等,倒不是攝影師故意采用黑白照片的方式,是因為端島的的確確就是一片灰黑的廢墟。人們想到端島,就會想到這些水泥廢墟,就如同想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會想到翠玉白菜一樣,這就是標志物在旅游吸引力塑造中的作用。

去端島觀光的游客需要統(tǒng)一上船,在島上的游覽也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路線由專門的導游帶領解說,不可以自己隨意行動或者拍照。一旦有人跨過政府樹立的標志牌界限以外,就會被拘捕長達30天之久。端島實際上是一個“露天博物館”或者“生態(tài)博物館”,作為日本明治時期的遺產群,承載著歷史和時間的記憶。對端島的開發(fā)倒不如說是對端島的重新發(fā)現,并沒有加入任何現代人的痕跡,僅僅是在端島規(guī)劃出了一條觀光路線,修筑了棧道和護欄。大部分島上的區(qū)域是嚴禁人們進入的。對外展示的,不是經過精心修飾的景觀,而是原原本本的廢墟,即使它看上去可怖又巨大。前文提到的標志物的宣介功能,也被端島開發(fā)利用得非常好。風靡全球的《007》系列電影中的《大破天幕危機》就曾在端島取景。作為反派頭目的基地,那或許是端島第一次進入世界人的視野,也被一些旅游雜志列為“全球最可怕的九個無人島”之一,人們并不知道這個島嶼曾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在1960年比東京的人口密度高出了9倍多,也擁有著全日本第一幢水泥大樓。

維基百科上有一個摘自日本《軍艦島實測調查資料集追補版》第566頁的關于端島人口變化的表格顯示,1960年時端島的人口數量達到了頂峰,超過其承受能力,于是人們加快建設高樓住宅以將過多的人口塞進房子里,也就造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端島上密密麻麻的建筑廢墟,每一幢樓都可以看出非常結實,也體現了當時端島上的日本居民的高收入和高技術。當時在端島工作的礦工,薪資是50萬日元為底線,比日本本島上的同類職業(yè)收入高出許多。島上的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從學校到市場、從游戲室到西餐廳,都呈現了一幅因煤炭而欣欣向榮的經濟景象。可是,僅僅在十五年后,往日繁華一時、熙熙攘攘的端島就從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變成了一個“鬼城”,不禁令人深思世界經濟能源的轉向對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響。

端島在2015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通過了審核,作為明治時期工業(yè)發(fā)展遺跡登錄為世界遺產,成為了“明治日本的工業(yè)革命遺產鋼鐵、造船和煤礦”的一部分。19世紀在端島發(fā)現煤礦資源。日本政府支持的三菱礦業(yè)(現三菱材料)接手經營煤炭產業(yè)后,便強迫所征用的朝鮮人當礦奴,讓他們在海底700米處的煤礦里勞作,受盡殘酷的虐待和勞動折磨,因此這里被稱為“地獄島”“監(jiān)獄島”。日本在將端島納入為明治日本工業(yè)遺產的一部分時,遭到了韓國的強烈反對,更有當年被強征到島上開掘煤炭的韓國勞工們的泣血抵抗。然而無論如何,端島還是成功“申遺”,并利用聯合國遺產這樣一個名號大肆宣傳自己的旅游業(yè),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人類遺產”和“象征資本“都可以放入博物館的廣泛定義中,作為展示人類歷史價值的重要手段,也成為令游客趨之若鶩的旅游標志符號。日本將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和推動旅游發(fā)展聯系在一起,成功申遺。端島重新開放旅游后,前來游玩的旅客并不多,而且大多是日本本國游客。而在2015年世界遺產大會結束,端島“申遺”成功后,游客數量便呈現出爆炸性增長,長崎到端島的定時船運已經不足以容納大量前來游玩的旅客。由此可見,“申遺”和旅游業(yè)發(fā)展的緊密聯系。

作為端島建筑群的標志物,30號建筑是整個游覽路線的核心。建造于1916年的日本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的高層建筑,30號建筑七層樓曾經震驚了日本本土。這樣的標志物也是端島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旅游景觀和旅游標志物是旅游象征結構的展示方式。彭兆榮教授將旅游象征分析為一個具有跳躍化的關聯效應,即“景觀→標志物→景觀”的轉換[2]。端島的30號棟,從“物”的角度看,僅僅是一幢荒廢破舊的水泥建筑。然而,當它成為端島的標志物,換言之是日本明治時期煤炭工業(yè)催生的城市繁榮的標志性景觀后,它就成了一個真正具有象征意義的標志物,人們也不再會從“難看的破舊樓房”的角度去理解它了,它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端島的象征”。同理,端島也成為“日本明治工業(yè)革命遺產的象征”。在布爾迪厄看來,社會中的個人通過資本的投入和積累可以獲得“象征資本”,而這種“象征資本”又可以與社會地位相聯系并取得與權利關系的轉換,它們都在進行著“爭奪空間”的事情[1]。麥克內爾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與旅游人類學的結合。他認為旅游中的“象征資本”,即附加在標志物上的價值是非個人可以得到的,“象征資本是一個充滿了地方和認同價值的標示物,它包含了地方和人們所賦予的著名價值,但卻無法用于買賣和交易。”[5]因此,旅游標志物的主要作用就是代表整個景觀并且進行宣傳工作,手段可能有印刷小冊子、拍攝宣傳片、制作紀念品等不同的方式,以達到宣傳整個旅游目的地的目的。30號棟、端島小學等標志性景物,就被日本觀光局當作標志物而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利用。在端島的觀光路線上,導游會向游客介紹面前的建筑是用來做什么的,什么時候建造的,并會拿出歷史照片和現在對比,在幾個標志物前還會推薦游客拍照,介紹到這里是“必須要拍照的標志點”。這樣的旅游宣傳非常符合如今游客希望向別人展示“到此一游”的心態(tài),上島的游客一定會在這幾個標志點拍照,進而利用社交媒體發(fā)布給更多的人,無形中就等于幫助端島進行了宣傳工作,也是觀光局非常樂意看到的“雙贏”局面。

日本端島的旅游開發(fā)可以說只進行了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已經可以體現出旅游人類學中幾個核心觀點和概念,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單純從開發(fā)手段的借鑒意義,相比較塞班島、巴厘島這些風景優(yōu)美、海濱旅游資源豐富的海島,端島對于淇澳島的啟示意義更大。淇澳島的旅游開發(fā),不需要符合人們心中關于“海島旅游”的刻板印象,只要把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曲折發(fā)展的路徑展示出來,就足夠有特色了。

四、關于珠海淇澳島旅游開發(fā)的幾點建議

(一)做好旅游定位,拋棄傳統(tǒng)“海島旅游”的觀念

淇澳島并非如同一般旅游海島一樣,有沙灘、椰林、海浪、度假村等“海島因素”。相反,它的海岸嶙峋、垃圾遍布、海水渾濁,也沒有高大上的度假村和高端酒店。那么,索性就放棄這個“海島夢”,去還原一個真實的淇澳島,一個有自己傷痛和“丑陋”的淇澳島。

很多海島有海灘有椰林,但也許只有淇澳島有傷痛和無奈。這個因為港珠澳大橋而興起的小島,在最高潮的地方被狠狠地拋下了云端,剩下了一片愁云慘淡。從前因為大橋計劃準備動工的土地、準備開業(yè)的店鋪、準備裝修的住宅,隨著計劃的擱淺戛然而止。走在淇澳的爛尾樓群里,筆者竟然有一種在端島上的錯愕感,只不過,這些房子從未住進過人,而端島則是曾經的居民因為政策原因全部撤走。這兩者竟然有如此相近的地方。總之,淇澳島的旅游開發(fā),走傳統(tǒng)海島旅游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光是治理海水污染、清理海岸垃圾、搬運沙子覆蓋海灘就根本不可能。相反,如同端島一般走“記憶旅游”“開放博物館”的道路則更加可行。

(二)確定旅游標志物

淇澳島旅游標志物可以是“港珠澳大橋”這個虛擬的概念,根據這個并未成形的計劃延伸出的民居、道路、海灘、自然景觀和村民生活等方面的變化。也可以是傳統(tǒng)的宗教旅游,在淇澳有一句話特別流行,那就是“不怕淇澳人,就怕淇澳神”。一座小小的島上竟有17座廟宇,更不用說路邊隨處可見的社壇和碑了。在這里,幾乎每個居民都有信仰,宗教信仰已經深深根植進他們的人生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再到離開人世,都有相應的宗教信仰在背后指導著他們的人生軌跡和方式。島上居民的信仰可以被歸納成為三級信仰,他們并不是信仰單一宗教的,而是有各種各樣的神靈,根據自己的需求向不同的神靈祈求。淇澳島的天后宮和觀音閣,據說非常靈驗,很多外地人每月逢初一和十五都會到這里來拜神祈求保佑。無論是采用哪種標志物,它對于整個島嶼的旅游開發(fā)都起到最核心的凝聚作用。當旅游標志物和目的地形成一個整體之后,它對于游客的吸引力就有了“神圣的儀式性”作用了。這里并非指宗教一般的吸引力,而是“在旅游活動中游客被某種黑色會價值和道德力量所引導,在現代傳媒宣傳的作用下,在游客的情感中產生一種對某些景點的特殊的吸引”[2]。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旅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樹立旅游標識物,因為它是游客“必須要去”某個目的地最大的吸引力來源。“為了實現這一吸引力,游客會不自覺地遵循著旅游的結構程序一步步地往下走,最終完成旅游行為。”[2]

(三)對于標志物要進行保護

淇澳島有很多文化遺產,有考古發(fā)現的遺跡、有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宗教廟堂等遺產,去做所謂的“申遺”工作其實并沒有太大意義,但也不能否認如今“申遺熱潮”中那些因為擁有“遺產”頭銜地方在旅游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對于淇澳島本地的遺產,在開發(fā)、宣傳之余,更應注重保護。因為當旅游事業(yè)迅速發(fā)展,游客驟然增多的時候,人類本身很可能因此成為破壞遺產的罪魁禍首。為了接待更多的游客,擴大旅游范圍,會出現一些破壞性的建設,可能會對旅游標志物造成嚴重的影響。以淇澳島的文昌宮為例,倘若他日游客增多,勢必要將廟里天花板上眾多的環(huán)香取下來,以免香灰掉落燙傷游客。但這樣一來,文昌宮可能會失去了往日的氛圍,變成了觀光之地。所以,旅游開發(fā)和遺產保護之間,仍舊存在不少沖突之處,似乎并沒有辦法永遠達到東道主和游客之間“雙贏”的狀態(tài),而這也是珠海市政府今后應該考慮的。

參考文獻:

[1] 包明亞.布爾迪厄訪談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133.

[2] 彭兆榮.旅游人類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193.

[3] [美]丹尼遜·納什(Nash Dennison).旅游人類學[M].宗曉蓮,譯.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84.

[4] 段從軍.法國和日本民俗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啟示[J].民俗研究,2002,(4).

[5] MacCannell,D. Empty Ground. London: Routledge,1992:161.

[責任編輯 李曉群]

猜你喜歡
文化資本旅游開發(fā)旅游資源
理性浸染:農村教育方向的回歸
民族旅游村寨語言景觀調查研究
“Economy”漢譯名變遷的文化資本解讀
慶陽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fā)路徑分析
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旅游開發(fā)研究
鳳凰古鎮(zhèn)旅游開發(fā)與生態(tài)保護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資源整合探究
時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03:10
關于安徽壽縣旅游投資的SWOT分析
旅游開發(fā)對納孔村布依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2:49
經濟型蘇州古城旅游產品策劃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4:26
石首市| 调兵山市| 登封市| 金川县| 五指山市| 遂昌县| 二手房| 翁源县| 乐都县| 南乐县| 邵阳县| 日喀则市| 微博| 永清县| 岳普湖县| 定襄县| 开鲁县| 顺义区| 本溪| 无极县| 朝阳区| 蓝田县| 中方县| 襄樊市| 黔西| 赫章县| 扬州市| 门源| 连州市| 沧源| 兖州市| 新绛县| 乡城县| 米脂县| 公安县| 得荣县| 玛多县| 凤翔县| 沾益县| 冕宁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