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蘭
摘 要 眾多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的開設現狀令人擔憂,本文從轉變思想觀念、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探討了大學語文的教學創(chuàng)新。
關鍵詞 高職 語文 教學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01-02
一、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對大學語文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大學語文》是一門含有豐富人文思想的課程,通過《大學語文》的教學,可以引導和感染學生,從而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他們的人文精神,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其人文素質教育作用是一般政治理論課和人文修養(yǎng)課所無法取代的。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不應是單一性的,“復合性”是其必然的要求,而大學語文在這一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高職院校領導應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大學語文在職業(y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并開好這門課程。
二、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擴展教學內容的外延,教學內容不應局限于只對作家、作品的分析,可以把與文學相關的內容包括進去,把文學與文化結合起來,如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等等。
第二,在教學中與時俱進,注入時代的氣息,可適當增加當今社會最新的文學與文化內容,使大學語文更貼近學生實際,更貼近當代生活,還可增加反映網絡文化、校園文化、影視劇本以及最新科技發(fā)展方面的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人文精神為專題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人文精神為主線,串起有教育價值的作家作品,內容涉及作家生平經歷、認識信仰、思想品格、主要作品及成就等等,讓學生通過這些信息,對人及人生、社會有所思考,感受優(yōu)秀作家的人格魅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作家們崇高人格的熏陶,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進而確立正確的人生追求價值目標。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第一,引進現代教學技術走進課堂。大學語文課堂中,可適當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增強演示效果,還可增大課程容量、課堂密度。這就等于增加了許多無形的課時,尤其對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效果極佳。
第二,讀名著,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大學語文課時偏少,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寫作訓練,顯然是不太現實的。我們可將閱讀名著安排在課外進行。在學期初要求每個學生選一本到兩本中外名著,作為閱讀文本,并提出具體閱讀要求。學期中,要求學生提交中期閱讀作業(yè),期末要求學生寫出有自己獨到見解的讀書報告,作為學期結束考查內容之一,其成績在期末考核中占相當大的比重(只知抄襲別人,沒有個人想法見解者,將不能作為最后考核作業(yè))。實踐證明,這樣的閱讀,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第三,上臺演講,強化口頭表達能力。在當今信息經濟高度發(fā)展的時代,口語表達能力是大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把口語訓練作為“大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實施。例如,我們可以把口語訓練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準備和教學內容有關的演講材料,課前十分鐘抽1-2名學生上臺演講。演講要求不帶材料,自愿上臺,登記成績。這樣,既克服了過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弊病,也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啟發(fā)式教學,它完全以學生為主,學生自己動手查閱資料,既訓練了他們的組織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體系
調整考試目的,改變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病,既要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應該注意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考試方法,變靜態(tài)考試為動態(tài)考查,應把平時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加與“學”“練”過程給予一定的比例分數,如出勤情況、學習態(tài)度、平時作業(yè)應占綜合成績的40%,期末成績應占綜合成績的60%。命題的形式減少死記硬背、標準答案唯一的客觀題型,加入一些更能體現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觀題型,如一些賞析題、小論文等等,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甚至可以考慮將演講等口試成績納入學生平時考核成績當中。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大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中,教師是當然的重要主體,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作為學校應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yè)務修養(yǎng),改變師資力量薄弱的狀況。
第一,高職院校應該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學科建設、職稱評審等方面,對大學語文教師一視同仁,這樣,廣大的語文教師在這一崗位才能夠教得安心、專心。
第二,在思想上,學校要精心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思想,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加強師德修養(yǎng),努力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第三,在專業(yè)上,學校應積極采取崗位培訓、外出進修等多種方式,夯實教師的專業(yè)基礎,擴大教師的專業(yè)知識面,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