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摘 要 對所選取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比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經過分組護理,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診斷可有效縮短急救時間,為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爭取更多時間,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診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78
Abstract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fter grouping nursing by individualized nursing mode for the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fore diagnosi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first-aid time. For patients to take emergency measures to strive for more tim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ersonalized nur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nursing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臨床上的病死率很高,此病發(fā)病較急,必須采取院前急救措施來提升患者的生存可能性。AMI患者往往冠狀動脈出現(xiàn)急性或者持續(xù)性缺氧、缺血,引起心肌壞死。AMI患者院前急救對于患者存活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采用個性化護理已經成為了對AMI患者院前病癥改善有力支持。選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間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調查研究,為相關病例診治提供指導,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對所選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55例患者,男性28例,年齡在52~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2?.3)歲,女性27例,年齡在51~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3?.4)歲;對照組55例患者,男性29例,年齡在51~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5?.7)歲,女性26例,年齡在52~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2.3?.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具體細節(jié):(1)出診。接到120報警急救之后,護理人員第一時間趕到院前集結準備出診;(2)現(xiàn)場急救。護理人員到達現(xiàn)場之后,對患者身體進行詳細檢查,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待專業(yè)醫(yī)師評定病情之后采取急救措施,包括:現(xiàn)場建立靜脈通道,吸氧、血液抗凝、血管擴張、鎮(zhèn)痛等措施;(3)吸氧。吸氧濃度控制在38%~45%之間,吸氧的流量約為5L/min,確?;颊呱眢w氧份需求。早期開展吸氧治療,可以有效減輕患者呼吸困難和胸痛等癥狀,利于患者安靜穩(wěn)定。使用淺靜脈留置針和三通管等藥物建立靜脈通路,緩解患者心肌缺氧缺血、梗死等癥狀。根據患者情況肌注哌替啶、嗎啡等藥物緩解患者梗死面積擴大、心肌缺血缺氧癥狀。采用硝酸甘油進行血管擴張,并用于減輕血管負荷,進而改變支循環(huán);若醫(yī)師確認患者發(fā)生心肌梗死,則立即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進行控制。
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主要從及時出診、急救護理、心理護理、轉運護理等實施:
(1)及時出診護理。及時出診護理考驗醫(yī)護人員和急救室接待人員之間的配合,做到出診急救護理主要應從加強醫(yī)護人員和急救室接待人員之間的交流和規(guī)范出診流程等措施。規(guī)范出診流程要求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控制和培訓,護理部門制定出考核機制,規(guī)范護理人員出診流程。急救站接到就診電話之后,及時通知護理人員做好準備,迅速派車接收患者。救護車出診之后護理人員迅速聯(lián)系家屬詢問情況,并指導家屬做好救護車達到前急救,確?;颊呱踩?。
(2)急救護理。護理人員達到現(xiàn)場之后,迅速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保持急救現(xiàn)場安全,禁止患者移動?;颊咄瓿纱┐讨蠼o予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針對患者生命體征等進行觀察,護理人員需做好應急處理準備。
(3)心理護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比較急,并且伴有較強烈的疼痛感,嚴重影響患者心理,極易出現(xiàn)消極情緒,可能引起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醫(yī)院開展急救。護理人員應積極加強心理護理,安撫患者,激勵患者樹立起治愈決心。醫(yī)護人員在救治過程中應快速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加強溝通增強患者的信任感,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tài)。
(4)轉運護理?,F(xiàn)場處理完畢之后,需轉運患者,轉運過程中給予患者轉運護理,首先將患者固定在車上,防止因為車晃動出現(xiàn)患者移位,轉運開始之后通知醫(yī)院做好患者接收工作,轉運過程中患者取仰臥位,做好靜脈通路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處理好并發(fā)癥,若患者清醒則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現(xiàn)在患者已經安全,等到達醫(yī)院便可做進一步的治療。轉運途中護理人員盡量安撫好患者,讓患者保持安靜、情緒穩(wěn)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主要針對護理人員出診時間、患者入院時間以及急救時間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另外針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從急救診斷率、急救成功率和轉運成功率等方面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北曜疾睿??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2.1 出診反應時間、入院時間以及急救時間比較
經本院分組護理,觀察組患者的出診反應時間、入院時間、急救時間等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所示。
2.2 急救診斷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轉運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的急救診斷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轉運成功率等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所示。
2.3 并發(fā)癥統(tǒng)計結果
并發(fā)癥對比:觀察組出現(xiàn)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比例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所示。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一種非常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發(fā)病較急,病情嚴重者很可能出現(xiàn)死亡,因此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開多種護理模式研究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開護理,必須盡量節(jié)約時間,并以此改善患者的預后,傳統(tǒng)急診救護護理比較注重護理效率,護理更加注重縮短護理時間,簡化護理流程。傳統(tǒng)護理模式雖然在醫(yī)院急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有改善的空間。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急救護理,主要是尋找出水腫位置、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早期癥狀變現(xiàn),以此來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病風險和危害。
從本院的研究結果來看,察組患者的出診反應時間、入院時間、急救時間等均顯著短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急救診斷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轉運成功率等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對比:觀察組出現(xiàn)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比例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采用個性化護理,可以有效減輕心肌梗死患者劇烈疼痛,急救過程中患者心理常會出現(xiàn)煩躁和緊張等不良情緒,嚴重者會引起患者出現(xiàn)治療依從性下降,通過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緩解其不良情緒,有利于急救措施開展。院前急救過程中患者轉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影響極大,轉運護理中應注意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若出現(xiàn)危險指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
綜上所述,經過本院分組護理,采用個性化護理模式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診斷可有效縮短急救時間,為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爭取更多時間;另外采用個性化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國芳.個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11:27-28.
[2] 田立東.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絞痛發(fā)生率與不良情緒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