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學蘭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125-02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素養(yǎng),謂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稘h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yǎng),不可以重國?!弊ズ脤W校德育,提升學生素養(yǎng),是一所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下面,我簡要談談我校教師是如何多管齊下抓德育,潤物無聲提素養(yǎng)的。
一、寓德育于學科課程
德育工作應貫穿整個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這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尤顯重要,因為這是他們接受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我校各科專任教師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滲透在相關學科的教學中,積極利用面授課、輔導課一切可以利用的時機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一些思想上的教育,將專業(yè)知識講授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如:有位教師執(zhí)教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一文時有這樣的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作者巴金在《鳥的天堂》一文中,抓住景物特點、動靜結合、點面結合的寫法值得我們在今后的習作中借鑒。學到這兒,聯(lián)系全文,僅僅是因為這棵榕樹大、長得茂盛,就成了鳥的天堂嗎?還有其他原因嗎?
師:是啊,人們愛護小鳥,才能使鳥兒在這里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那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課外搜集到的有關“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出示PPT)拓展資料:鳥的天堂有數(shù)百年的悠久歷史,占地達18畝,遠看像一片浮動綠洲的古獨榕,堪稱南國奇觀……多少年來,這里已成了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
師:而人們最近前往“小鳥天堂”觀鳥,卻頗感失望,繞小島兩圈,沒有見到小鳥群飛的盛景。據(jù)當?shù)厝私榻B,由于小鳥生存的生態(tài)大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即小鳥周邊被開發(fā),原有的農(nóng)田、水塘被破壞,環(huán)繞小島的天馬河的水質遭到污染,小鳥不斷地飛到其他地方覓食,不再回來,護鳥措施也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磥?,保護自然環(huán)境刻不容緩。
師: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品社第10課《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開展了調查社區(qū)環(huán)保狀況的活動,編了小情景劇,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調查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齊讀品社書P45“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這首歌的歌詞,讓我們把環(huán)保記心中,并化為實際行動吧。
這一個教學片段將語文、品社思想教育內容和學生課外的語文活動聯(lián)系起來,強化了學生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受到了相應的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獲得了一定的綜合能力,提升了多方面的素養(yǎng)。
二、寓德育于各項活動
要想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發(fā)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僅僅靠宣講規(guī)章制度、靠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夠的。我校教師認為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更能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思想品德是一個社會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實踐性的問題,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只能在社會實際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并且在實踐活動中受到檢驗。
如:我校教師本著“坐在教室里,是學不會游泳的!”之理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社區(qū),走進田野,在廣闊天地開展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錘煉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增長研究才干,提升綜合素養(yǎng)。記得 “嶺南客家農(nóng)耕文化研究”項目組的14名學生,在調查嶺南客家傳統(tǒng)農(nóng)具,如扁擔、筐簍、石磨、石臼、鏟、鍬、锨、犁等傳統(tǒng)農(nóng)具80多件的基礎上,不僅了解了過去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增進了對農(nóng)民的感情,對農(nóng)業(yè)勞動成果的珍惜,而且制作出了題為《一顆米飯是怎么來的——稻谷種子旅行記》的手抄報,讓全校同學都了解了餐桌背后漫長而艱辛的歷程,思想教育不言而喻。
三、寓德育于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是校風學風、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高度的觀念形態(tài),對學生品德認識起導向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陶冶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
如:利用“紅領巾廣播站”經(jīng)常播放國學經(jīng)典故事,及時傳達校園、社會新動態(tài),把握輿論導向,弘揚高尚道德,凈化育人氛圍;利用現(xiàn)有的整潔美觀的校園中增設幾個名人雕塑,以直觀的形象熏陶學生,使他們明確學習的榜樣和人生的目標;利用板報、宣傳櫥窗面向全體學生直觀宣傳,每半月更換一次板報,讓班級學生輪流自行設計、出版,讓學生隨時隨地汲取知識,寓教于樂。
寓德育于校園文化,讓每一面墻都能說話,為學生提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和諧育人環(huán)境,真正實現(xiàn)環(huán)境育人的目的。
寓德育于學科課程、于各項活動、于校園文化,多措并舉、多策并用、多管齊下抓德育,細雨蒙蒙、滋潤萬物、無聲無息提素養(yǎng),乃是新時期立德樹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主要任務,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把握其精髓,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