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 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庇變航處熂訌娕c家長的溝通聯(lián)系可以從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掌握溝通技巧、豐富和完善溝通方式、完善幼兒園管理制度規(guī)范這四個方面努力。
關鍵詞 幼兒教師 家長 幼兒 溝通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122-02
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兩大方面,這兩大方面對幼兒的影響必須同方向、同步調(diào)才能達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長說:“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但回家后就另一樣了?!边@種現(xiàn)象表明,家園在教育上存在著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兒園表現(xiàn)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為了達到家園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園雙方要圍繞著孩子的發(fā)展經(jīng)常聯(lián)系,相互溝通,讓家長了解具體教育目標及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與幼兒園取得共識,從而使家園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一、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
角色意識影響溝通行為,幼兒教師與家長是關系平等、相互信任、配合默契的合作者,幼兒教師不僅應明確與家長溝通的目的和意義,在溝通中樹立自我正確的角色意識,另外,幼兒教師還扮演著溝通主導者的角色,幼兒教師該如如何引導家長樹立角色意識呢?社會角色理論認為,角色是對被期望行為的概念,因為把角色賦予某人便意味著一種期望,即某種類型和某種范圍的反應將隨之出現(xiàn)。首先可以通過向家長解釋的方法,利用集體交流的時機,如家長會,向家長解釋幼兒教師和家長之間應當是怎樣的關系,介紹教師將會怎樣開展工作,并具體地指出希望家長做出怎樣的行動;其次,根據(jù)社會角色理論,如果角色能夠得到高度評價,人們可以很好地扮演這些角色,角色能為個人提供他們所希望的利益,那么人們就很可能把自我置于這些角色之中。因此,對于家長做出的支持性、合作性行為,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比如一個微笑、一句肯定或感謝的話,或者教師做出相應的合作性行為使幼兒獲益,這些都會加強家長所扮演的角色。同樣,家長的角色定位、對于教師溝通的認識等也對溝通產(chǎn)生著影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奔议L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與教師之間是平等、合作的關系,家長與教師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主動參與教師的工作。家長若對溝通重要性缺乏認識,不明確溝通的角色定位,會成為影響與教師溝通的阻礙因素。因此,家長應積極參與教師的交流活動,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明確自身的責任義務,消除各種顧慮。
二、掌握溝通技巧
(一)預防和化解矛盾的技巧。幼兒教師和家長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在交往、合作時不可避免存在矛盾,矛盾不僅需要解決,也要注重預防,這些都要通過溝通才能實現(xiàn)。對于矛盾的預防,幼兒教師一方面要利用集體溝通的時機,向家長解釋教師與家長之間有哪些常見的誤解,原因是什么,實際情況是怎樣的,還應使家長知道采取怎樣的方法解決才是恰當?sh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平時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多了解教師的工作和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當發(fā)現(xiàn)家長有所不滿的表現(xiàn)時要及時主動溝通,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對于矛盾的化解,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面對家長的抱怨,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化解矛盾。
(二)促進家長支持配合的技巧。家長的支持配合建立在對教師的信任基礎之上,教師要盡可能使家長了解教師的工作,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根據(jù)參照群體理論,個人的價值觀和行動受到所在群體的影響,幼兒教師可以利用群體溝通的時機,如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委員會等,對一些支持幼兒園工作的家長的具體做法給予肯定表示感謝,讓全體長了解“好家長”的做法,加強支持合作的意識,促進家長對共同目標的認同感,做出一致行動。
(三)增進相互理解的技巧。增進教師與家長的相互理解,教師要向家長展示工作,讓家長了解教師的工作內(nèi)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等,家長才能多站在教師的角度考慮問題,由此帶來的對教師工作的肯定也會使教師感受到成就感,從而利于形成良性互動。教師也要盡可能了解家長,在各種活動中觀察家長的言行,了解性格、教育觀念和方法,家長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視,同樣利于相互關系,增進溝通。
三、豐富和完善溝通方式
(一)利用便條。便條是一種有效的交流方式,它的內(nèi)容自然真誠而有意義,雖然只有教師的寥寥數(shù)語,卻可以把孩子的情況傳達給家長。如某某小朋友今天很能干,能幫老師主動收拾玩具,而且飯吃的很好等都可以成為便條的內(nèi)容。這樣可以密切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增強孩子的學習和家長的教育信心,也可避免教師與家長同步上班沒有時間交流的尷尬。
(二)組織家長開放活動。通過家長會,使家長了解我園的工作情況,與家長溝通,了解幼兒在家的喜好,興趣及家長希望對孩子某方面的幫助。介紹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各環(huán)節(jié),使家長與幼兒園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師定期的家訪。家訪有助于更詳細地了解幼兒的家庭狀況及幼兒各方面表現(xiàn)通過家訪,教師可以詳細地了解到孩子的家庭狀況以及孩子的健康狀況、智力水平、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還可以了解到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從而進行恰當?shù)囊龑А?/p>
參考文獻:
[1]李飛.教師和家長溝通的策略[J].中國教師,2006,(8).
[2]戈柔.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障礙的成因剖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