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君
古代詩歌鑒賞是語文高考的重要內容,在古代詩歌鑒賞中,最重要的是讀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讀標題、讀注釋、讀關鍵詞、讀意象及色彩、分析句子結構等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以求先讀懂,再鑒賞。
福建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等能力提出了要求。自2016年開始,福建省高考又轉為使用全國卷,詩歌鑒賞的分值由6分提高到11分,詩歌鑒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考詩歌復習中,我們常常遇到學生這樣的疑問:“老師,應該怎么做才能在詩歌鑒賞題上拿高分?”“老師,詩歌題得分太考驗運氣了,運氣好的時候分數(shù)就高,運氣不好的時候甚至只得一二分。怎么做才能保持高分?”“老師,我明明熟練掌握了詩歌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為什么分數(shù)還是不高?”細究原因,很多學生并沒有讀懂詩歌,或者說沒有完全讀懂,只能憑借注釋的提示或是詩歌中看懂的一些詞句斷章取義地來揣摩詩歌的情感內涵,于是就出現(xiàn)不完整甚至與詩歌的本意完全相反的答案。
一、古代詩歌鑒賞中存在的問題
在一次高考模擬考試中考查了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
新秋夜寄諸弟
韋應物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注:①此詩作于公元783年。這一年初夏韋應物外調為滁州刺史,因秋來思念諸弟,感秋有此作。②人瘼:人民的疾苦。③無將:不要。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對諸弟的思念之情。②對百姓疾苦的憂慮之情。③對自己的勸勉之情:珍惜時光,勤政愛民,有所作為。
閱卷后分析學生的解答,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很多:
其一,沒有讀懂詩歌。讀懂是鑒賞詩歌內容與情感的基礎。很多學生在考試中往往忽視了這個基礎,而一味追求方法、手法等,在沒有理解詩歌的情況下就匆忙做題,其結果可想而知。在《新秋夜寄諸弟》試題解答中,很多學生都只答出了第一點,忽略了后兩點,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看懂全詩,尤其是沒看懂詩歌的后兩聯(lián)。
其二,斷章取義。很多考生沒有抓住詩歌的整體,只看到了詩歌中的只言片語,只了解了部分意思或者表面意思,沒有考慮其深層次含義。很多學生只從《新秋夜寄諸弟》題目中看到了“諸弟”,或者有的學生看到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關心,但忽視了詩人對自己的勸勉這層理解。
其三,沒有把握情感內涵。情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靈魂。古代詩歌都是詩人在心靈自由、思維活躍、情感奔放時創(chuàng)作的,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當時的心情心態(tài)。沒有把握作者的情感內涵,就不能真正把握整首詩歌,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離不開對景物的分析?!缎虑镆辜闹T弟》中,“秋夕”“星河”“高桐”“空齋”都渲染上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二、讀懂古代詩歌的思路與方法
學生的困惑和存在的問題提醒了我們,在教學中我們或許過于注重詩歌答題的形式和技巧,忽略了更為本質的內涵。如果一首詩,學生根本沒看懂,哪里能夠準確地答對題目呢?可見,讀懂詩歌才是解答各種題型的關鍵和基礎。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讀懂詩歌呢?
1.讀標題
閱讀題目對于幫助我們了解詩歌內容、體悟作者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標題是詩歌內容的重要提示。有的標題直接概括了詩歌的內容,揭示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主旨等,如2014年新課標全國卷《含山店夢覺作》即點明了時間——夜里、地點——含山店,和詩人的精神狀態(tài)。有的標題則揭示了詩歌的感情基調,如陸游的《書憤》詩題點出了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憤”。還有的標題則點出了詩歌的題材,如2013年高考福建卷《送何遁山人歸蜀》,“送”字說明了這是一首送別詩。
詩歌的題目使我們首先對詩歌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帶著這樣的認識來閱讀詩歌,作答題目,避免了一無所知的茫然?!缎虑镆辜闹T弟》這個標題點出了時間——秋夜,點出了人物——兄弟,還點出了事件——在秋天的晚上寫詩給兄弟。
2.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無外乎有以下幾類。
一是作者介紹,包括作者的籍貫、成就、流派、經(jīng)歷等。學生最“喜歡”這一類,尤其是遇上作者有貶官的經(jīng)歷時,答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等總是能撈上幾分。韋應物《新秋夜寄諸弟》的注①就屬于這種。
二是時代背景。如一道關于曾幾《發(fā)宜興》的鑒賞題,注:“①曾幾:南宋愛國詩人,曾因觸忤秦檜去職。作此詩時,岳飛被秦檜謀害,抗金形勢急轉直下。②陽羨:宜興。③張公、善權:分別指張公洞、善卷洞,都是宜興境內的游覽勝跡。”
第一和第二點就是我們平時在詩歌教學中尤其強調的知人論世。了解詩歌的作者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年代,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
三是影響詩歌理解的字詞的解釋。如韋應物《新秋夜寄諸弟》的注②和注③。
四是典故的運用。如李商隱的《菊》中“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注釋是《晉書·羅含傳》:“及致仕還家,階庭忽蘭菊叢生,以為德行之感焉?!睂W生多數(shù)會知道“陶令”是指陶淵明,但如果不看注釋,“羅含”估計學生就基本不會知道。
3.讀關鍵詞
在通讀詩歌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尋找一些關鍵字詞。何謂關鍵字詞?在這里指的是詩歌中直接抒情的詞,如喜、怒、哀、樂、愁、憤、憂等;以及能表現(xiàn)喜怒哀樂的原因的詞,如“飄零”“烽火”等,我們可以稱這些詞為氣氛詞。如韋應物的詩《新秋夜寄諸弟》中“憂”就是直接抒情的詞,“歸思多”“人瘼”和“蹉跎”就是提示情感的氣氛詞。
4.讀意象和意象的修飾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边@句話是說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黑云壓城城欲摧”,聽到的就是“寒蟬凄切”??梢娫娙嗣鑼懙耐獠凯h(huán)境是自己內心的投射?;诖耍覀兛梢愿鶕?jù)詩歌中描繪的景物以及景物的修飾詞來理解詩人的情感。
如韋應物《新秋夜寄諸弟》詩中:“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高梧是指高高的梧桐,是眼前景物的描寫。在古代詩歌中,梧桐很多時候還是離情別恨的象征,如白居易《長恨歌》中“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就是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離別之后的情景。詩人在此特別選取“梧桐”作為情感的載體,與下一句 “歸思”形成呼應。
5.注意詩句的結構
詩歌的語言非常簡短,詩歌的魅力就在于蘊藉,“文已盡而意有余”。這就要求我們在讀詩的時候要充分展開想象,找到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理解詩人的情感。如何找到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我們可以從詩歌的結構入手。
格律詩一般遵循“起承轉合”的結構特點。所謂“起”是說從題目寫起,大部分的格律詩首句都照應標題。如韋詩中首句“秋夕”照應標題“秋夜”,“相望”與“諸弟”相關,首聯(lián)從題目秋夜對諸位兄弟的寄語寫起,點明詩人與諸位兄弟分隔兩地,思念對方?!俺小笔浅薪?,是對首句詩意的展開,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因為心中的思念,詩人看到的情景是高高梧桐樹上飄下的落葉,還有空空蕩蕩的房間,于是空齋和思念形成了強烈對比。“轉”指的是轉折,與上聯(lián)思念的意境不同,詩歌的頸聯(lián)“憂人瘼”點明了詩人的第二種情感憂國憂民之情,以及自己身染微恙?!昂稀敝傅氖亲湔嘛@志。對于這首詩,很多學生都反應詩歌的尾聯(lián)“無將別來近”沒有看明白,這就說明他們沒有明白句和句之間的關系。詩歌的尾聯(lián)應該是承接頸聯(lián)而來,頸聯(lián)由思念之情轉為憂民之情,而尾聯(lián)的后半句“蹉跎”指的是時光白白過去而無所作為。聯(lián)系詩人“外調為滁州刺史”,以及上聯(lián)憂民的情感來看,“無將別來近”的意思就應該是不要因為短暫的分別,沉溺于思念,而應該將心思放在為民辦事上。所以,尾聯(lián)要表達的是對自己的勸勉之意。
對古代詩歌的鑒賞,讀懂是最關鍵也是最基礎的一步。整體看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基本是對詩歌內容的考查,直接考查對詩歌語言理解的題目不多,但卻是解答各類鑒賞題目的基礎。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我們在備考中教會學生讀懂詩歌,他們才能不論試題如何改變,都能以不變應萬變,更好地完成詩歌鑒賞類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