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慧
【摘 要】《藍登傳》是18世紀著名小說家多比亞斯·喬治·斯摩萊特(1721—1771)的成名之作,這本著作于1961年在楊周翰先生的譯介努力下傳入中國。國內學者紛紛從文學視域下對這部譯作進行剖析解讀,然而卻鮮有人真正意識到這部作品本質上是一部譯作。隨著翻譯文學地位的提高,筆者試圖從這一新的視角展望《藍登傳》研究的新前景。
【關鍵詞】《藍登傳》 翻譯文學 楊周翰
一、引言
多比亞斯·喬治·斯摩萊特(1721—1771)是18世紀英國的一位杰出多產作家、評論家、歷史學家、詩人及劇作家。他著有六部長篇小說,對18世紀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發(fā)展有著獨特的貢獻。正如高爾基在《俄國文學史》中所說的:“繼菲爾丁而起的有斯摩萊特,他以絕大的魄力描寫出當時英國社會的缺點,而且是第一個把政治傾向性的描寫引進小說范圍內的人?!保钪芎?1980:540)
二、《藍登傳》在源語文化中的地位
當代批評界對斯摩萊特小說的批評主要集中于兩點:“一是斯摩萊特對于生活以及社會行為的理解及詮釋;二是于幽默中折射出來的對于人性的弱點和愚蠢進行諷刺的能力”(Kelly 1987:Preface)。當時,批評界對《藍登傳》的評論多以私信的形式出現(xiàn)。
(一)肯定與認可
首次出版的關于《藍登傳》的批評是以牛津學者為署名的一篇文學評論,文中作者認為《藍登傳》是一部“活潑而有趣的作品,且到處充斥著尖銳而深刻的諷刺……我認為這部作品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因為其精妙與瑕疵兼而有之。作品中有些筆觸真實自然,令人愉悅;而有些真實則不應該被揭露出來,巧妙的畫家往往會給這些帶上一層面紗”(Kelly 1987:32)。作家馬丁.C.巴蒂斯丁認為這個評論家對《藍登傳》的判斷力很敏銳,他一針見血地點明這部作品最讓人困擾之處就是作者對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毫不修飾地穿插運用。正如這位學者所指出的,作品的美妙與瑕疵兼具,在某種意義上的精妙在另一種意義上則有可能是敗筆。而爭議較大的主要圍繞著兩點展開:一是原型人物的塑造;二是作品的道德指向。
(二)頗受爭議之處
在人物刻畫方面,弗朗西斯·加登對斯摩萊特做出了高度評價,認為“在刻畫自然的原創(chuàng)人物才能方面,所有的英國作家中只有斯摩萊特最接近于我們無可超越的莎士比亞”(Garden 1987:258)。然而,安娜·利蒂希婭·芭鮑德則指出斯摩萊特刻畫人物“極有魄力,但是卻對優(yōu)雅與禮節(jié)渾然不知。他的內心似乎受到一種揮之不去的墮落與邪惡的浸染,但這種邪惡卻并非有飽受追捧的,而是有一種憤世嫉俗的感覺貫穿整個作品……幾乎不曾呈現(xiàn)任何一個讓人喜愛的人物角色”(Barbauld 1987: 294)。批評界對《藍登傳》道德性的批評最為激烈。詹姆斯·貝蒂在評論中指出“就作品的道德性而言他完全不能茍同。斯摩萊特極其放肆,他刻畫的主要是一些放蕩者、地痞、憤世嫉俗之人,決斗被視為彰顯人類美德的最大努力”(Beattie 1987:243)。然而塞繆爾·約翰遜卻給出了這樣的解讀,認為“我們無須一定要從一部小說中推論出一種正式的說教式的道德規(guī)范,只要它能夠以一種高尚的情操來提升人們的思想,以充足的愛來溫暖大眾的心,能開闊人們的視野,增加我們的實際知識量就足夠了。也許比起刻畫一個幾乎不可能存在的幻化出來的卓越而完美的人物,讓一個在其他方面品德高尚的人演繹那種由于荒謬決斷導致的致命后果,演繹一種錯誤舉措,一種魯莽的行徑,一種過分寵溺的放縱之情,甚至一種陋習,那么這種人物給人的教訓更深刻有效”(Johnson 1987:277)。
三、《藍登傳》在譯入語——中文中的研究現(xiàn)狀與問題
《藍登傳》是于1961年在楊周翰先生的譯介努力下傳入中國的。楊周翰(1915-1989)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外國文學史家、莎士比亞研究專家,也是我國比較文學研究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翻譯了七部文學作品,其中最重要的譯作之一就是1961年翻譯出版的《藍登傳》,且成為國內唯一的《藍登傳》譯本。國內學者紛紛從文學視域下對這部譯作進行剖析解讀。然而人們卻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即各學者所研究的《藍登傳》并不是斯摩萊特的《藍登傳》原作,而是楊周翰的《藍登傳》譯本,是中國化了的《藍登傳》。畢竟楊周翰的《藍登傳》譯本,終究已經融入了楊周翰的藝術貢獻,且只能作為我國翻譯文學的特殊組成部分而存在,而這一認知正符合當下我們翻譯文學研究的趨勢所向。
四、翻譯文學視角的提出與《藍登傳》的研究展望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正當比較文學在中國大陸重新崛起之際,國際譯學界發(fā)生重大歷史轉折,即翻譯研究向文化研究轉向。正是這種文化轉向,使得翻譯研究擺脫了對應用語言學的從屬地位而獲得獨立學科的地位。譯介學的貢獻在于首次對翻譯文學史與文學翻譯史這兩個不同的概念進行了明確的區(qū)分界定,給出了一個豐富而具體的研究框架,這樣,翻譯文學研究思路與內容也隨之清晰明確起來。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我國的翻譯文學研究長期處于停滯或中斷狀態(tài),人們對翻譯文學的認識還不到位,將翻譯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類型來看待在我國學術界至今仍然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作為文學研究的一個獨立領域也尚待開發(fā)。90年代以來,謝天振陸續(xù)發(fā)表了《為“棄兒”尋找歸宿——論翻譯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翻譯文學——爭取承認的文學》《翻譯文學當然是中國文學的組成部分》等系列論文,在理論上闡述了“翻譯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從這樣的視角解讀,筆者試圖確立楊周翰的《藍登傳》中譯本在我國翻譯文學史中新的定位和價值。
五、結語
西方批評界對《藍登傳》這部小說褒貶不一的評論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這部小說在18世紀現(xiàn)實主義小說中顯露出來的獨特之處,其對于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社會批判性的發(fā)展,對海軍小說題材的開創(chuàng)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對楊周翰的《藍登傳》中譯本進行明確清晰的重新定位之后,在新的時域中對《藍登傳》中譯本的多方位研究將有利于更進一步挖掘其在中國翻譯文學史中新的獨特光芒。
【參考文獻】
[1] Barbauld, Anna Laetitia.“Mrs Barbauld on Smollett.” Tobias Smollett: The Critic Heritage Ed.Lionel Kell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87:294.
[2]Beattie, James.“Dissertations Moral and Critical.” Tobias Smollett: The Critic Heritage Ed.Lionel Kell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87:243.
[3]Garden, Francis.“The Bee, or Literary Weekly intelligencer.” Tobias Smollett: The Critic Heritage Ed.Lionel Kell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87: 258.
[4]Johnson, Samuel.“The Monthly Magazine or British Register.” Tobias Smollett: The Critic Heritage Ed.Lionel Kell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87:277.
[5]Kelly, Lionel.Tobias Smollett: The Critic Heritage [M].Routledge,1987:32, preface .
[6][英] 托比亞斯·喬治·斯摩萊特.藍登傳[M].楊周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