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053-01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堂應重視朗讀教學,提出以讀代講、借讀解疑、重讀悟情的看法,強調把時間充分讓給學生去讀,通過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還語文課堂充分的“語文味”。本文立足于自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對朗讀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一、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一種手段
“讀”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特別強調的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古往今來,對“讀”的推崇與肯定無過其他。讀是理解讀物內容,吸收語言資料,表述內心世界不可逾越的途徑。因此我認為朗讀在語文教學中不僅是一項技能技巧,更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朗讀技巧的習得、掌握和運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通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地訓練,才能熟能生巧。為了避免單調、枯燥,朗讀新式應盡量多變,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強化讀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把學生帶入到文本的情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二、朗讀教學的具體方式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和技巧,在課堂中被廣泛的運用,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教師的范讀。范讀是最好的朗讀指導,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把范讀作為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有較強的模仿性。教師的范讀讀得好,學生會自然的加以品味、體驗、模仿,久而久之,教師的朗讀能力會逐漸地轉化成學生自身的能力。
(二)表演式朗讀。表演式朗讀有兩種:一是分角色表演式朗讀。這種形式最適合一些童話故事。如《狐貍和烏鴉》等課文。二是動作表演式朗讀。即讓學生邊讀邊做動作,使很多簡單易懂的課文不需教師過多地講解就能理解;一些難理解的課文采用這種朗讀方式也變得好理解了。
(三)競賽式朗讀。學生都喜歡參加競賽,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競賽中獲勝。因此,我在班上開展“誰是朗讀大王”比賽活動,評出“朗讀大王”。在準備、比賽、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極大地調動了他們朗讀的積極性。
(四)配樂朗讀。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強烈的審美共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朗讀課文時,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與文本內容相適應的背景音樂。例如:朗讀豪邁奔放的課文《長征》,配上一首雄壯激越的《解放軍進行曲》。以此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以情激情,感染學生。
三、朗讀教學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
前面是朗讀教學中的一些主要教學形式,通過這些方式方法基本上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向更深、更寬、更高的學習目標要求發(fā)展,實現(xiàn)與老師的互動,則需老師付出更多的智慧,精心設計問題、注重情感交流,將教師的示范指導和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糾正、自我創(chuàng)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具體來說,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以讀促想。想象和聯(lián)想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應注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這樣,學生對于作品思想內容的把握就會更加深入,對于文章語言表達形式的領會更加深刻,就會從中受到真的啟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如教學《春雨沙沙》一課時,利用投影,讓學生想著去感受柳枝的輕柔、桃花的嬌媚、田野的碧綠、小朋友的可愛、春雨的潤物細無聲……學生們從心靈上受到感染,讀時就特別入情入境,從讀書聲中找到了春天的影子、春雨的力量,繪聲繪色地讀出春天的美麗,進而培養(yǎng)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讀出了味道,受益匪淺。
(二)以讀代講。一堂語文課,我們不妨拿出五分之二的時間來“讀”,讓語文課書聲瑯瑯。如果是語言精煉、文筆優(yōu)美的散文、詩詞等,時間還可適當延長。如:在教學《鳥的天堂》時,我是這樣設計朗讀教學過程的:第一遍讀,讓學生從讀中了解內容梗概,獲得整體感知,弄懂在閱讀中遇到的生字新詞。第二遍讀,主要是從讀中去理解課文;第三遍讀,則是讓學生仔細揣摩,既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更深入理解,也是對語言文字的反復玩味,主要通過對朗讀中輕重緩急、虛實濃淡的體會來緊扣語言文字。
(三)借讀解疑。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總要設計一系列問題,這樣的教學過程既繁瑣又枯燥無味。如果能讓學生憑借讀去解決問題,進而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中心思想,那么,學生學起來也就輕松得多了。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