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平
摘 要: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手段單一,教學內容單調,致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被動性,導致對體育課的熱情下降,活動興趣無法激發(fā),影響教學效果。初中階段體育教學的最大成功是能讓學生產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并養(yǎng)成自覺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體育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以教師為主導的體育教學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以尊重個體、鼓勵為主,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熱愛體育,在每一次的體育學習中獲得滿足,得到樂趣。
關鍵詞: 中學體育 興趣教學 教學方法
興趣是指一個人認識與掌握某種現象、事物或參與某項活動具有積極情緒的一種心理傾向。愛好是獲得知識的第一步,熱愛是最好的教師。
一、中學體育教與學現狀
好動是人的本性,青少年尤其好動。多年來,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的體育教材及活動內容貫穿于學校體育教學,這些規(guī)則嚴密、技術要求高的項目,使體育教學嚴肅有余,活潑不足。以提高體育技能為教學目標指導下的課程設置總是一些跑步、跳遠、鉛球等練習,或者是加上簡單的籃、排、足球教學,單調而乏味;以應試教育為指揮棒的體育達標課讓學生望而生畏,體育成績就是一組數據的堆砌;以競技名次功利為動機的中學體育讓學校失去體育本應擁有的體育陽光黯然失色。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對體育課不感興趣,課堂上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沉悶,毫無生氣可言,有悖教師要求的現象普遍存在,究其根本還是在于“興趣”二字。
二、培養(yǎng)中學生學習體育興趣的策略
如何開展中學體育教學呢?讓體育教育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著重探討了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策略。
(一)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培養(yǎng)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中學體育有些內容因機械重復、枯燥乏味,會讓學生在心理上頓生厭倦、索然無味之感。比如“長跑”。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正確引導,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興趣。這是完成教學任務、強化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的途徑。體育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根據學生、場地和器材等實際情況,把握好教材的難易程度,并適當融入一些競賽性游戲練習活動,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創(chuàng)造了趣味情緒,激發(fā)了興趣,活躍了氣氛。如在進行耐久跑教學時,在教學內容的搭配上,可利用行進間跳繩、男女追逐跑、山區(qū)越野跑等新穎、生動的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胃口”,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練”,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
(二)挖掘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高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受傳統(tǒng)習慣的影響,體育教師在上課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結構模式:開始部分一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中學生好奇心強,厭惡單調枯燥、一成不變的練習方法。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活潑好動、可塑性極強的特點,準備好教學過程中所需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既學到技能、技巧,又鍛煉身體,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在教學障礙跑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都扮演成突擊隊員,將各個障礙設定為“敵人的崗哨”、跳過小河、爬過電網、沖過關卡、炸掉碉堡、最后將勝利的旗幟插在目的地上。這樣使學生在練習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臨其境的練習使他們興致高漲,既學會動作,又培養(yǎng)學生勇于克服困難和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
(三)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準備活動和游戲練習中,由教師規(guī)定動作要求,學生自編動作或游戲內容,教師必須注意觀察,對做得比較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并讓他們出列演示,這樣做不僅充分圍過來,里三層外三層、半圓形、圓弧形、方陣形皆可,課堂上學生無拘無束,沒有清規(guī)戒律,更看不到教師的一統(tǒng)天下,有的只是學生的心靈相約。因此,課堂上只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就要支持:只要堅持以相信學生、發(fā)動學生、依靠學生、發(fā)展學生為教學原則,生動、活潑、精彩必然就是體育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四)堅持教師的主導性,激發(fā)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具體體現,教學的藝術性不在于傳授的本領,在于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形象,甚至是必須保持高度的職業(yè)責任感,滿腔熱情地教學。因此,體育教師要用積極的情緒、真誠的態(tài)度、飽滿的精神和熱情影響學生。不斷采取新穎生動的教學形式,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練,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和鍛煉。此外,在體育教學中認真處理平等、親和、融洽的師生良好關系,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和對任教者產生好感,從而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
(五)發(fā)揮教師評價作用,保護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及時、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表現,滿足學生被認可的心理需要,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體驗進步的喜悅和不足的鞭策,從而保護學習的積極性。在體育學習中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和指導,學生一旦能夠獨立完成動作時,那么其最大的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的鼓勵和指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及時給予他們恰當的評價和指導,以便對其自覺學習和改正技術錯誤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運用身體語言如表情、點頭、眼神、微笑等進行肯定。
新時期,新理念、新思維、新手段,體育教師要懂得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熱情參與體育,讓學生在體育的樂園得到無窮的趣味。
參考文獻:
[1]李云生.如何把興趣教學運用于體育學科[J].價值工程,2010(7).
[2]丁華.論中學體育教學的體育精神與人格教育[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6(2).
[3]體育課的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N].甘肅日報,2004.
[4]劉志紅.學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與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