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旗
摘 要:近些年來,獨立學院的發(fā)展日漸成熟完善,獨立學院要在各類高校隊伍中站穩(wěn)腳跟,教學質量的提高必不可少。英語的教學效果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質疑,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水平,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全面掌握這門語言是語言學界普遍關心的問題。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必修的一門科目,作用尤其突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迫在眉睫。筆者通過對自己所教班級進行問卷調查以發(fā)現(xiàn)當前獨立學院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基本心理訴求,提出更為當前學生所接受的教學模式即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
關鍵詞:多模態(tài) 大學英語 教學模式
一、引言
科技的日益更新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無紙化閱讀日益普遍,電子產品已日漸替代書籍成為廣受國人喜愛的一種閱讀方式。它打破傳統(tǒng)的文字模態(tài),能夠刺激讀者的多重感官,因而深受讀者喜愛。與此同時,課堂教學也不能再與以往一樣采用教師學生書本黑板的模式進行教學,多媒體幾乎進入到大部分大學課堂,它能夠從聲音,圖像等多重角度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獨立學院學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枯燥單一的傳統(tǒng)方式進行英語教學,它必須是全方位的將學生各感官有機結合,應將學生眼鼻手耳全部調動起來,此文章旨在從真正意義上達到更為科學的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
二、理論依據(jù)
媒體與模態(tài)是兩個不同的概念。Kress and Leeuwen(1996)研究了媒體與模態(tài)之間的關系,探討了多模態(tài)現(xiàn)象規(guī)則地表達意義的現(xiàn)象,包括視覺圖像、顏色語法以及報紙的版面設計和不同媒介的作用。模態(tài)是指人類通過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等)和外部環(huán)境(如人、機器、物件等)產生的互動方式,其中用單個感官方式進行互動的叫做單模態(tài),用兩個感官進行的互動方式叫雙模態(tài),用三個或三個以上感官進行的互動方式的叫多模態(tài)(Gu,2007:3)。人們交流時手勢語、面部表情和身勢語等副語言,可以看作另一種模態(tài)(Zhu,2007:83)。在英語教學中,有部分老師片面追求多媒體教學,只播放PPT,缺少與學生互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多模態(tài)教學。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導作用,實現(xiàn)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此外教師也不能生硬教學,要注意將自己各種肢體語言有機結合,來豐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分析
為了對其進行驗證并從主觀上更具體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傾向,筆者對所教班級的一百六十八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該問卷結果分三個表格進行分類分析,調查發(fā)現(xiàn)在168名調查者中,92.86%的學生更喜歡多媒體教學方式,67.86%喜歡兩者相結合。對于如何權衡多媒體教學比重與傳統(tǒng)教學的比重,42.86%同意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傳統(tǒng)教學為輔。
通過上述表格發(fā)現(xiàn),多媒體教學是學生普遍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大家都不再喜歡單一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即老師教具只有書本和黑板的方式。而喜歡多種媒介相結合的方式及多媒體教學。然而,經過對學生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還是希望多媒體教學能與傳統(tǒng)授課方式相結合,即教師不能僅僅只運用現(xiàn)代教具,多媒體來教學,還要注意板書,注意自己聲音的抑揚頓挫和表情肢體語言的豐富,青睞的是一種真正意味的多模態(tài)的教學方式。
表二反映師生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的角色,74%的學生認為教師應該是一個協(xié)調者而不是作為主導者,75%的學生覺得自己主要角色是聆聽者,但73.8% 的學生希望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參與者,一定程度上說明教師在實踐多媒體教學中存在忽略學生的參與度問題。學生更希望自己是參與者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此問題在多媒體教學中較為普遍和典型。教師通常不斷的演示PPT,而學生互動參與成分非常少,這有悖于學生的心理預期。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注意加大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而非聆聽著、旁觀者。
表三詳細闡明了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缺點。73.81%認為多媒體教學更有趣,同時也指出缺點即“信息切換速度太快”。此外,學生希望呈現(xiàn)的PPT中含有圖片的占67.86%,希望含有視頻影像占76.2%,僅有文字的占17.86%,反映單一的文字呈現(xiàn)過于枯燥,乏味,單板。因此,傳統(tǒng)的課件呈現(xiàn)方式已經不適應現(xiàn)實生活需要。但是同時也指出多媒體教學也有缺陷即64.29%學生反映信息切換速度太快,不利于做筆記。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把念PPT作為教學的組織方式,滿堂在念屏幕上的PPT,而忽略學生的接受快慢速度。多媒體教學作為教學的輔助設施,不應該由它來主導教學,教師應該以知識為本,通過多媒體展示,黑板的板書和學生的互動參與來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以讓學生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為目的來組織教學。
四、結論
通過上述調查可以得出英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不能單一的運用陳舊方法傳授知識,而應該采用多維的方式進行多模態(tài)教學。
首先,傳統(tǒng)的單一模態(tài)教學必須去除,取之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技術,將所學知識進行多方位的展示,利用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媒介從深度和廣度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其次,多媒體教學不宜過度。應該以學生為主導,按照學生的需要進行多媒體教學,教師必須合理使用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使用過度,應結合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在手勢語,聲音起伏,板書等方面的特點,將所有因素有機結合,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多模態(tài)教學。同時,學生不能作為被動的學習者,應該與教師進行互動,讓學生充分參與進課堂教學中,而不能是教師與屏幕對話。教師在課堂設計環(huán)節(jié)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角色,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教學是個多元因素的統(tǒng)一,教師學生也是多元素之一。教師在組織課堂時必須將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注意自己的板書,肢體語言,聲效,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多模態(tài)教學。
參考文獻
[1] Fink A. How to ask survey questions [M].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5.
[2] Issac S, Michael W B. Handbook i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A collextion of principl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useful in planning,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tudies in education and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M]. San Diego, CA: EdITS, 1995.
[3] Kress,G&T;,van Leeuwen. Reading Ia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Routledge,1996.
[4] 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tài)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3).
[5] 王秀文.網(wǎng)絡英語交互式學習研究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6] 辛志英.話語分析的新發(fā)展--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8.
[7] 朱永生.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