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鋒(甘肅省蘭州市漁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蘭州 730020)
?
不同飼料養(yǎng)殖冷水鮭鱒魚類的試驗研究
范玉鋒
(甘肅省蘭州市漁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甘肅蘭州730020)
摘要:采用通威牌3#特種魚用全價配合飼料和漁場自配加工飼料進行虹鱒、金鱒、七彩鮭養(yǎng)殖對比試驗,結果表明:通威牌3#特種魚用配合飼料較漁場自配加工飼料具有飼料利用率高、飼料系數低、成活率高、魚種增重明顯、生產每公斤魚飼料成本低等特點,應用全價飼料較自配飼料生產每公斤魚可降低成本5元、每噸多增產鮭鱒魚236 kg,每噸多增收6 608元,為今后在本地區(qū)推廣全價顆粒飼料奠定了技術基礎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鮭鱒魚;飼料;對比試驗
有關飼料對魚類養(yǎng)殖效果的研究,國內外的相關報道并不鮮見。如美國大豆協會[1]使用膨化飼料養(yǎng)殖卵型鯧鲹的生長表現的研究,徐革鋒等[2]不同飼料對細鱗魚仔魚開口馴化的比較的研究,劉翠娥等[3]不同飼料蛋品質水平對黃緣盒龜影響試驗,龍勇等[4]虹鱒營養(yǎng)需求的研究,劉文斌[5]水產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綜述、葉遠濤,等[6]在西伯利亞鱘魚引種養(yǎng)殖試驗技術報告中亦對飼料應用做了詳細分析,但就虹鱒、金鱒、七彩鮭養(yǎng)殖使用通威牌飼料和漁場自加工飼料的對比試驗,國內外尚未見報道,該項試驗對全面掌握詳細評估飼料對比效果及推廣,意義重大和深遠。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城關鎮(zhèn)境內有一地下涌泉名為“藥王泉”,海拔高程2 100 m,現流量0.5~1.0 m3/S,常年水溫7℃~9℃,礦化度0.501,硬度15.4(德國度),pH值為7.54~8.2,水質屬碳酸鹽類型(HC)。該冷水資源常年流淌,主要用于農田灌溉,水質清澈,水體中有小雜魚活動。上世紀80年代初進行了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m)魚種的引種和養(yǎng)殖獲得成功,而后又成功引進和養(yǎng)殖了金鱒(Oncorhynchus mykiss)、七彩鮭(Salvelinus fontinalis)等魚種,給鮭鱒產業(yè)帶來了勃勃生機,養(yǎng)殖經濟效益不斷增加,農民收入顯著提高,但飼料仍然沿用上世紀90年代的配方。隨著本地區(qū)冷水鮭鱒魚類的養(yǎng)殖品種和規(guī)模的不斷發(fā)展,尤其進入21世紀,各類魚用飼料原料價格持續(xù)上漲,原材料魚龍混雜質量很難保證,加之自身加工設備落后,一些維生素類藥品很難加工均勻,亂添加藥品的現象也時有發(fā)生,魚類疫病頻發(fā),鮭鱒魚及其加工產品的質量安全隱患逐步顯現,致使養(yǎng)殖效益無法進一步提高,針對這一影響鮭鱒魚養(yǎng)殖質量安全的核心問題,2013年蘭州市漁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和永登縣水產工作站共同實施了“蘭州市高寒冷水鮭鱒魚利用全價顆粒飼料和自配料養(yǎng)殖對比試驗”的課題項目,經過課題試驗組選擇對比,最終選取了“通威牌”鮭鱒魚專用顆粒飼料作為試驗用全價顆粒飼料,在永登縣柳樹鄉(xiāng)復興村、城關鎮(zhèn)滿城村、龍泉寺鎮(zhèn)水槽溝村四家漁場進行了試驗,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1.1供試魚池
本次試驗魚池總面積為380.2 m2,其中試驗組魚池190.1 m2,對照組魚池190.1 m2,均為流水混凝土魚池,池寬三四米,池深1.2 m,池長20~30 m不等,池底傾斜度為5%,水溫7℃~9℃,魚池水流量0.1~0.3 m3/S不等,參試漁場對照池和試驗池流量相同。
1.2供試魚種
設置虹鱒、金鱒、七彩鮭三個品種為試驗對比材料,魚卵分別來自黑龍江、北京、河北、甘肅重點原種場,經四個魚場自己孵化使用自配料培育而來,篩選的供試魚種經過一系列的檢驗并對疾病作出診斷加以治療,治療的方式使用藥浴對寄生蟲進行處理,采用抗生素口服的方式對細菌性疾病進行治療,確保供試魚種健康狀態(tài)良好,經選別、測定規(guī)格、稱重后均勻投放于八個試驗魚池中,隨機確定對照組和試驗組。
1.3對照組和試驗組供試基礎飼料
試驗組采用“通威牌”3#鮭鱒魚專用配合飼料,規(guī)格大小為2.0 mm,產品成份中粗蛋白≥38%,粗脂肪≥18%,粗纖維≤5%,粗灰份≤18%,鈣1.50~4.50,總磷≥1.2%,食鹽≤3.0%,賴氨酸≥1.8%;對照組四個魚場各自采購魚粉、豆粕、粗粉(黑面)、麩皮、磷脂、復合維生素等原材料,按照基本配方(蛋白質40%~50%,幼魚60%~80%,脂肪6%~10%,碳水化合物20%~30%,纖維素3%~5%,礦物質及維生素適量)將各類原材料預混均勻,再加水按傳統(tǒng)方法用小型飼料機加工成軟顆料飼料,現配現喂。四家漁場原材料來源雖各不相同,但總體上可以反映蘭州市冷水鮭鱒飼料應用的基本狀況。使用的魚粉主要是國外秘魯魚粉和國產魚粉,各占50%,國產魚粉80%由山東省青島兆祥公司提供。魚苗階段(100 g/尾以下)全部使用秘魯魚粉,魚種階段秘魯魚粉和國產魚粉混合使用,混合比例因漁場經濟狀況各異差別較大。豆粕、磷脂、粗粉(黑面)及麩皮基本來源于本省周邊加工企業(yè),復合維生素由哈爾濱鮭鱒養(yǎng)殖研究所提供。
1.4試驗時間
試驗于2013年1月1日至10月30日期間依各漁場具體情況不同分別進行。
1.5飼養(yǎng)管理
每個試驗小區(qū)派專人負責管理,保持魚池進出水口暢通無阻,每天刷洗攔網三四次,每星期清污對照和參試組魚種池2次,每20 d消毒1次,清污時注意不使魚受到損傷或逃亡。以飽食投喂法每日10時和17時分兩次投喂,投喂量也參照魚的攝食強度做適量的增減,細心檢查魚的活動、攝食情況是否反常,池中有無死魚、病魚及其數量等,發(fā)現異常現象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觀察魚池水溫等變化情況,搞好檔案管理工作。
1.6技術要求
試驗設永登復興試驗漁場、碩洲魚場、滿城魚場、水槽溝魚場四個參試小區(qū)(以下分別簡稱一、二、三、四小區(qū)),每個參試小區(qū)由試驗組子區(qū)和對照組子區(qū)構成,總計8個參試子區(qū),每個參試小區(qū)其環(huán)境條件和飼養(yǎng)管理均相同。試驗按照《甘肅省冷水魚流水池塘養(yǎng)殖技術規(guī)范》(甘肅省地方標準DB62/T1342- 2005)模式進行技術管理。
2.1試驗基礎數據詳見表1,表2。
表3 增重差異比對情況
由表3可得,在養(yǎng)殖管理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利用通威牌飼料比用自配料可顯著促進冷水魚快速生長,縮短了育成商品魚出塘天數。
2.2試驗組比對照飼料效率高、飼料系數FCR低。
從表4可以看出:試驗組比對照組飼料效率提高32.9%,試驗組對照飼料系數降低1.56。
2.3試驗組較對照組生產每公斤魚飼料成本低
表5說明,試驗組較對照組生產一公斤魚所需飼料可降低成本5.0元,由此可以看出,在投入相同的條件下,應用通威牌綠色專業(yè)飼料較應用自配料更加經濟合算,在節(jié)約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產出效益,即每生產一噸鮮魚養(yǎng)殖場使用綠色專業(yè)飼料較自配料可多盈利5 000元。
2.4試驗組較對照組養(yǎng)殖魚種成活率高
成活率差異比對情況表明:“通威牌”綠色專業(yè)飼料較自配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魚類免疫能力,提高了魚類的抗性,大大降低疾病的發(fā)生率,在魚病預防與治療的應用有顯著成效,確保了食品安全的有效性。
表1 對比試驗魚種投放情況
表2 對比試驗魚種收獲情況
表4 飼料效率差異比對情況
表5 生產每公斤魚飼料成本差異比對情況
表6 成活率差異比對情況
3.1應用“通威牌”顆粒飼料較自配料生長優(yōu)勢明顯
使用通威牌顆粒飼料較自配料養(yǎng)殖周期縮短,魚種成活率高,發(fā)病和病死率低,相同密度、相同管理的魚種生長速度快,可縮短養(yǎng)殖周期,在本地區(qū)養(yǎng)殖條件下,自配料養(yǎng)殖虹鱒,從魚卵到商品成魚上市約為24個月,而使用通威顆粒飼料養(yǎng)殖周期約為20個月,較自配料縮短4個月。
3.2應用“通威牌”顆粒飼料較自配料經濟、社會、生態(tài)效益顯著
根據四個參試小區(qū)試驗增重結果和飼料效率數據測算分析,應用通威牌顆粒飼料和自配料每噸飼料可生產魚662 kg、326 kg,通威牌飼料較自配飼料每噸可增產魚236 kg,按虹鱒魚現行市場價格每噸2.8萬元計算,可增收6 608元。由此可見,應用通威牌顆粒飼料較自配料經濟效益十分明顯。通威牌顆粒飼料較自配料飼料系數低,魚類利用率高,所投飼料產生的污染物相對來說要少得多,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用巨大。另
外通威牌顆粒飼料較自配飼料勞動強度低,節(jié)約生產成本,食品安全系數高,生產的魚產品可放心食用,從人民身心健康來說,社會效益好。
3.3科學控制綠色品牌顆料飼料投喂量、提高飼料利用率是獲取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保證
四個參試小區(qū)中,第一參試小區(qū)投放的為大規(guī)格魚種,第二、三、四參試小區(qū)投放的為小規(guī)格魚種,規(guī)格分別為185 g/尾和16g/尾、29.4 g/尾、93.26 g/尾,試驗結果表明,飼料系數具有隨養(yǎng)殖規(guī)格增大而增大的趨勢,由于喂養(yǎng)的飼料均為直徑為2 mm的通威牌3號特種魚用料,規(guī)格較小,大魚在短時間內很難吃盡投喂的全部飼料,加之大規(guī)格魚種較小規(guī)格魚種池水量較大,導致投喂量相對增加,浪費嚴重,必然造成第一參試小區(qū)較第二、三、四參試小區(qū)飼料系數偏高,飼料效率偏低的現象發(fā)生。根據王詩瑤[7]在“虹鱒顆粒飼料投喂技術”中闡述的“12 g/尾以下魚苗魚種選擇0.3~2.2 mm顆粒料投喂;16~50 g/尾的魚種可分別選擇2.2~3.2 mm粒徑、長度3~4 mm的顆粒料投喂;60~190 g/尾的魚種可分別選擇5 mm粒徑、長度3.5~4.5 mm的顆粒料投喂;195 g/尾以上的個體,可選擇5 mm粒徑、長度6~8 mm的顆粒料投喂”。理論采用飼料粒徑大小需和養(yǎng)殖魚種規(guī)格大小相適應,嚴格掌握正確的投喂量,方能實現冷水魚養(yǎng)殖效益的最大化。
3.4食品安全的根本要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品安全和健康食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加之全球市場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有力推進,國內外“綠色消費”和“綠色壁壘”對水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要適應這一形勢就必須嚴格控制生產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魚用投入品和生產過程安全了(即推廣應用全價顆粒飼料),管理跟上了,才能真正打破“綠色壁壘”,才能保證鮭鱒魚養(yǎng)殖業(yè)真正做到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美國大豆協會.膨化飼料養(yǎng)殖卵型鯧鲹的生長表現[J].中國水產,2008,11:86~88.
[2]徐革鋒,等.不同飼料對細鱗魚仔魚開口馴化的比較[J].水產學雜志,2007,20(2):7~11.
[3]劉翠娥,等.不同飼料蛋品質水平對黃緣盒龜影響試驗[J].中國水產,2008,8:70~71.
[4]龍勇,等.虹鱒營養(yǎng)需求的研究[J].北京水產,2004,3.
[5]劉文斌.水產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基本知識[J].科學養(yǎng)魚,2007,8.
[6]葉遠濤,等.西伯利亞鱘魚引種養(yǎng)殖試驗技術報告[J].水產學雜志,2007,20(2):45~49.
中圖分類號:S9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 799X(2015)03- 0034- 03
作者簡介:范玉鋒(1971-),男,甘肅榆中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漁業(yè)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