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經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治療的效果研究
李莉莉
目的 研究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經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26例溶血性黃疸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以肱動脈和頭皮靜脈進行換出與輸入的途徑,保持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狀態(tài)下?lián)Q血治療,對比患兒換血前后血清膽紅素、血壓及血液生化指標的變化。結果 換血治療后,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明顯,血糖變化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換血治療后,患兒血壓、血紅蛋白及血清鉀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6例患兒黃疸在換血3~6d后均已消退,有3例出現暫時性的低血糖,1例出現青銅癥,2例出現低鉀血癥,經過對應處理全部恢復正常痊愈出院。結論 經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的治療方法能有效減少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使患者體內環(huán)境得到有效改善,治療效果理想,而且不良反應少,易操作,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治療
新生兒疾病中溶血性黃疸有一定發(fā)病率,而且病情進展快,一旦未及時處理,就會誘發(fā)患兒膽紅素腦病,遺留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嚴重時還會導致患兒死亡[1]?,F階段,臨床應用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已經逐步完善,把患兒體內異常的抗體與致敏紅細胞進行置換,減少患兒體內的膽紅素濃度,有效避免了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2]。本次研究中,選擇26例溶血性黃疸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6例溶血性黃疸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例,女11例;患兒日齡10h~7d;體質量有17例2500~4000g,有9例大于4000g;所選26例患兒總膽紅素水平均大于342μmol/L,有16例為ABO溶血病致病,有10例為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病,呈Rh陽性反應,排除了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等重大疾病。
1.2 方法 26例患兒經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配合藍光治療,為患兒輸入1g/kg的血白蛋白,給予高效丙種球蛋白的靜脈滴注,藥量控制在500mg/kg。對ABO溶血患兒選擇AB型的血漿和O型的紅細胞懸液,配血量控制在150~180mL/kg;對Rh溶血患兒選擇Rh血型[3]。
術前患兒要禁食2~3h,給予魯米那進行鎮(zhèn)靜?;颊叻胖迷陂_放式的輻射臺上,實施換血治療,對患兒進行頭皮靜脈穿刺,成功后連接三通開關,輸液處理,再給予肱動脈穿刺,成功后進行同步的抽血和輸血。在患兒外周動脈進行穿刺后連接延長管,接肝素液,藥液濃度控制在6~25U/mL[4]。按照患兒體質量與血壓情況抽血,將抽出的血液注入到廢血袋內,為患兒推注肝素液,保持管道的順暢,為患兒靜脈輸入血液,保持輸入與抽出血量的平衡,觀察患兒各項生命指標,及時調整換血的速度。同步換血治療要在2~4h完成工作。換血后繼續(xù)給予患兒光療和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血色素的變化,了解患兒精神狀態(tài)和吸吮情況等情況[5]。
1.3 觀察指標 換血完成后觀察并記錄患兒血糖、血常規(guī)、膽紅素等指標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換血治療后,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換血前后患兒血清膽素水平變化情況對比(x±s)
2.2 換血治療后,患兒血糖變化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血壓、血紅蛋白及血清鉀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患兒換血前后血液指標變化情況對比(x±s)
2.3 26例患兒黃疸在換血3~6d后均已消退,有3例出現暫時性的低血糖,1例出現青銅癥,2例出現低鉀血癥,經過對應處理全部恢復正常痊愈出院。
新生兒溶血病會導致高膽紅素血癥,多由于血型抗原免疫反應導致同種免疫性的溶血性疾病。會導致新生兒出現黃疸,嚴重時甚至導致患兒死亡。所以,必須控制溶血,減少膽紅素,才能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6]。
本次研究中,經外周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法,抽取患兒異常抗體與致敏紅細胞,降低了溶血與膽紅素的濃度,控制了黃疸發(fā)生。楊藝的研究中[7],也提出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可以將膽紅素換出46%以上,換血量逐漸增加,而換出的膽紅素會越低,而最佳換血量則是150mg/kg。所以本次研究中,26例患兒選擇150mg/kg的換血量,經換血治療后,26例患兒的血清膽紅素均降低了50%以上?;純簯猛綋Q血治療效果不理想需要再次換血,不能增加換血量,而是在2~4h以后,對患兒進行雙倍全血換血的方法[8]。
本次研究中從表2可以發(fā)現,換血治療后,患兒血糖變化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血壓、血紅蛋白及血清鉀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梢?,同步換血法不會影響患兒血容量與血流動力學,只有血糖水平會升高,換血后,有3例出現暫時性的低血糖,1例出現青銅癥,2例出現低鉀血癥,經過對應處理全部恢復正常痊愈出院。
同步換血法不會影響患兒心血量和組織器官的正常供血,臨床治療效果理想,引起的合并癥較少,而且術后護理容易,可見,經外周動脈雙管同步換血治療法高效、安全、快速,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1] 李炎,溫偉珍.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治療重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J].吉林醫(yī)學,2013,34(31):6472-6474.
[2] 楊守業(yè),皮曉霞,李建榮,等.黃連致溶血性黃疸毒性及其防治研究綜合報告[J].中國中藥雜志,2010,8(12):198-202.
[3] 于鳳琴,張家潔,胡玉蓮.外周動靜脈同步自動換血治療新生兒重度高膽紅素血癥[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2):118-119.
[4] 李敏遐,候燕明,林冬云.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應用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3,38(13):2616-2617.
[5] 胡玉蓮,趙月英.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J].中國圍產醫(yī)學雜志,2010,12(1):53.
[6] 王克天.茵梔黃配合藍光治療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85例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0,2(4):201-205.
[7] 楊藝.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1(10):21-22.
[8] 齊玉敏.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3(8):89-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4.033
湖南 423000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李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