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兒在火車站等車。
照例來得早,一般出行都是提前過量,不會遲到。因此很多人說:不要隨便和老年人約會,他們會提前到,讓人感覺很慚愧。
我們也是,來得早,很無聊的等待中,突然想喝杯咖啡。問老伴:“你能給我買杯咖啡嗎?”他說:“能啊,你想喝誰家的咖啡?”我想想說:“這里也沒有什么咖啡館,就喝快餐店的吧。”
于是很快就喝到了很久不喝的快餐咖啡,挺新鮮的,味道還不錯。
我說買杯咖啡的時候引人注目了,周圍好幾個人看著我們,眼光挺奇怪:是對于我們說話的方式或者喝咖啡的好奇?
可不是嗎,老頭、老太太出門都自己帶著水,要買咖啡,還這么個問法,是挺奇怪的。其實我們自己也是逐漸適應(yīng)的。
以前都上班,我們很少一起出門或閑逛。不上班了就有大把時間,開啟閑逛模式。有一次出門走到某個購物中心,很多有意思的小店,非常誘惑。我說:“我想喝水?!崩习楫敿凑f:“那咱回家吧,以后帶著水。”心里雖然很不悅,但不解釋。
下一次閑逛,老伴果然要帶水杯,好體貼。但出門前被我果斷制止:“想喝水,渴之外是好幾個意思的?!崩习榻K于明白。
之后就變成現(xiàn)在的模式了。出門,喝杯咖啡、吃點冷飲間或賞賜半個甜點冰淇淋什么的;坐下來,歇歇腳,看看風景,看看人。不過沒地方喝水時也自己帶著水,和其他老年人保持一致。
曾經(jīng)對于年輕人買水喝很好奇,尤其大學(xué)生們。宿舍里有暖瓶、有開水,但他們很少提著瓶子去上課,都是拿著飲料瓶出行。探究為什么年輕人買水喝?不是他們有錢,只是他們習慣,他們認為生活就該是這樣的,而不是提著水瓶出街約友閑逛。
消費習慣、生活方式,到處都是代溝。老年人很多看不慣,不停叨叨,試圖證明和保留自己的方式。除了被討嫌之外,沒有什么作用。
存在即合理,對于自己不理解的很多事情,先不要急著否定反對,總要先來試試,再評價、再接受、再享受。
必須承認的是:生活是在細節(jié)處一點點提升,那為什么不和時代一起享受呢?
況且,買杯飲品多大的事啊,買不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