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媛
摘 要:預習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材也將預習編入課本,使預習成為小學語文教材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融入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學生通過對課本的預習,初步理解一些比較簡單的教學問題。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自學方法;預習;步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5-0086-01
一、在語文教學中開展預習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進入小學高年級,語文課本上的每篇文章篇幅都相對變長,容量加大。此時如果仍然依賴教師在課上泛泛地講解,采取“填鴨式”的教學,勢必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使學生因為被動學習而索然無味。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要想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作為教師一定要著眼于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因為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好比是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有了科學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一些學生不會自主學習,那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學習,這時教師就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語文課文的學習對一些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以為是預習,預習的結(jié)果也與老師要求的相差甚遠。由此可見,預習方法直接關(guān)系到語文課文學習結(jié)果的好壞,科學的預習方法十分重要。
二、語文課文學習中具體的預習方法和步驟
語文課文的總體預習思路是在課前通讀本節(jié)課要學的課文,把生字詞查找出來,在書中加以明顯標注,并著重理解文章,然后在上課時注意聽老師講解課文的內(nèi)容,比較一下自己思路與老師思路的不同之處,再進行課文整體內(nèi)容的學習。對于剛剛開始培養(yǎng)預習習慣的學生,可以由教師統(tǒng)一帶領(lǐng)在學校利用自習課完成預習,形成能力后再由學生在家獨立完成。課文具體的預習大致可以分為如下步驟。
1. 生字詞的預習
拿到一篇課文,學生要靜下心來通讀幾遍,在讀的過程中畫出生字新詞并自學?!昂糜浶圆蝗鐮€筆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本上給要求認讀的生字注音,對要求會寫的生字抄寫三遍,再進行組詞(組詞一般至少包括兩個,一個是課內(nèi)的,另一個是課外的)。在閱讀過程中,遇到較難理解的生詞和重點詞語,可以要求學生動筆把這些詞語勾畫出來,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詞典或其他工具書等方法幫助理解。
2. 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把握
學生在讀通讀順課文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主要包括課題擴展法、要素歸納法、段意合并法、取主舍次法、回答問題法等。有的文章在題目中就點明了文章主旨,對它稍加擴展,就可以得到主要內(nèi)容;在記敘文中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加以合理組織,就可以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還有一些課文,把每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些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掌握。
3. 理清課文脈絡(luò)
概括主要內(nèi)容之后,要再次通覽全篇,想想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qū)懙?,也就是要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讓學生用“先寫……再寫……接著寫……然后寫……最后寫……”的句式表達出來。
4. 學習課文寫法,體會作者情感
在理清文章脈絡(luò)之后,學生要畫出關(guān)鍵詞句,體會其表達情意的作用。此時,學生要著重考慮文章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如作者在遣詞造句、修辭方法、表達方式、段落構(gòu)架等方面的特點。這一步也可以結(jié)合課后思考題來完成,不必拘泥于形式,也可以對文章中感受最深的重點句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上述步驟是預習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內(nèi)容,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授課內(nèi)容靈活地進行調(diào)整。在預習習慣培養(yǎng)的初期,學生掌握方法很重要。一開始可由教師統(tǒng)一帶領(lǐng),給出一篇文章的自學導讀,學生按項完成,待學生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之后,就可以自己安排每一項內(nèi)容,由學生在課后時間獨立完成了。學生在課前做好了預習的充分準備之后,在課堂上就有了“用武之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的空間,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采用全班集中交流、主題辯論等多種形式中充分地交流自己的預習所得,展開思想上的交鋒。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不僅想說、敢說,而且在老師恰到好處地點撥中也越來越會說了。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也可以嘗試由學生當小老師代替教師講解,教師在旁邊進行指導、點撥,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膽量,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結(jié)束語
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強化訓練,引導學生運用已經(jīng)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嘗試學習,自讀自悟,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落實,自學能力得到培養(yǎng),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實踐證明,許多比較簡單的教學問題,學生通過預習完全有能力獲得初步的理解。得法于課內(nèi),用法于課外,課內(nèi)外結(jié)合,相得益彰,一旦自學形成習慣,學生就能在學習中展示精彩,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汪潮.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彭小虎.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張魁.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三部曲”[J].甘肅教育,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