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奇
如果那一次的弦斷是因為摯愛,因為癡迷,我挺愿它一直斷著不要被修復(fù)。因為即使修好后弦上生金縷,終究是無人傾聽。
喧囂的游樂場里,竟還有個供人歇腳的古樸茶館。泠泠琴聲逸出,我一走進,就看到了舞臺上身著素衣的人們,春江花月夜柔和的旋律從他們指尖款款而瀉。我挑了個僻靜的位子,一邊品香茗,一邊細賞臺上的人兒。
且不說那老者彈月琴如醉如癡似泛舟江上,少女琴聲清越如輕云出岫,流風回雪,單看中間的撫琴女子,便被深深吸引。時而素手輕按琴弦,垂下眼簾,與琴共同嘆息;時而將弦絲猛地一撥,一聲脆響就在空中勻開;時而雙手行云流水撫過琴弦,就像撥弄她自己的思緒,剪不斷,理還亂。
他們各自執(zhí)著不同的樂器,但眼角眉梢都是深深的沉浸。我于婉轉(zhuǎn)的清音中品盡香茗,放下茶盞的瞬間,看到周圍的人們,不覺冷笑。
有低頭擺弄手機的,有高聲扯著家常的,有目光渙散呆滯無神的,真是人生百態(tài)都齊全了。只是,缺個知音與藝人們一起陶醉。樂曲漸入高潮,藝人指法的變換愈為快速。而看客們的臉上,依舊是無動于衷。我強忍住心中的不快,逐漸回復(fù)到春江花月的意境里。
驀地一個尖銳的音劃過耳膜,看客們終于被驚起來,望著臺上議論紛紛。是那撫琴女子,許是談了個弦力不能勝的音節(jié),弦竟斷了。她手足無措,失落垂眉。一個年輕人輕蔑地“切”了一聲,大步走了出去。人群一哄而散,又投身到無邊無際的尖叫聲中。
“罷了,今天就到這里吧?!迸雍芸斓剞D(zhuǎn)過身,將一抹淚光泯于眼角。
望著她素色的落寞背影,我心中頓生悲涼。琴生七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擅恳桓疑嫌謮褐?,藝人的愛與癡,看客的冷眼,激烈地沖擊使它震動。千百年的深厚底蘊,終敵不過膚淺浮夸的“刺激”。
很多人都說是彈琴的人太過愛琴以至失了力度,以至弦斷無人聽的結(jié)局。其實,弦力不能勝的,是一聲嗤笑,一片漠然。
而我終究會聽她起弦風雅,奏一曲風華。
點評:作者從“琴”切入,弦斷是表象,傳統(tǒng)文化的遺失是內(nèi)核。兩類人群的鮮明對比,更襯托出傳統(tǒng)文化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力度之大。所幸,作者不是一味的批判,而是呼吁傳承,從我做起。全文籠罩著古樸之風,足見作者寫作功力。
(指導(dǎo)老師: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