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振 金宗蘭
【摘要】親屬活體腎移植發(fā)展迅速,關于親屬活體腎移植供體的心理學研究也是近年來學者的關注重點。親屬腎移植供體在圍手術期易發(fā)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性別失衡、年齡、經(jīng)濟條件、婚姻、家庭狀況和供體對醫(yī)學知識的了解程度可能會干預到親屬腎移植供體的心理狀況。針對不同親屬腎移植供體的不同狀況,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措施,是現(xiàn)階段腎移植心理治療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腎移植;焦慮;抑郁;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69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0-0048-02
Abstract:Liv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 psychology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is the focus of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Th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other undesirable mood can be find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in perioperative prone. Sex ratio, age, marital status, home location, income of family and knowledge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an effect the psychology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Formulate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measur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psychology in living kidney donors, is the key point to improve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living kidney donors.
Keywords:Kidney transplantation;Anxiety; Depression
1親屬活體腎移植的研究現(xiàn)狀
腎移植是目前公認的終末期腎臟病的最佳治療方法,也是全球開展最早的、技術最成熟的器官移植。全球第1例活體供腎移植是由Merril和Murray于1954年12月在一對同卵孿生兄弟之間實施,術后存活期為8年,并由此獲得了1990年的諾貝爾醫(yī)學獎。我國的第一例活體腎移植手術是梅驊教授在1972年于中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施行。經(jīng)過幾十年國內(nèi)外泌尿外科醫(yī)務工作者的努力,腎移植技術及術后免疫抑制治療已日趨成熟,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zhì)量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據(jù)美國的統(tǒng)計學資料顯示,尸體腎移植的1年生存率884%,5年生存率655%;活體腎移植1年生存率945%,5年生存率786%。截止到2009年,全球已有75萬例患者接受了腎移植手術,其中中國大陸占86萬例[1]。目前我國腎移植手術量位于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我國很多腎移植中心已和國際頂尖移植中心水平不相伯仲。
隨著腎移植手術技術及圍手術期治療水平的成熟,腎移植供體的來源短缺現(xiàn)已經(jīng)是制約腎移植手術發(fā)展的最大瓶頸。我國每年100~200萬終末期腎臟病患者中,可以得到器官移植的患者不足1萬例,廣大的終末期腎臟病患者仍依靠透析維持生命,5%的患者在等待腎源的過程中死亡?,F(xiàn)階段腎移植供體的來源途徑主要有尸體供腎及親屬活體供腎。尸體供腎由于其來源穩(wěn)定,曾經(jīng)是腎移植供體的主要供體來源,但其仍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需求,并且由于倫理、法律等多方面原因,其發(fā)展受到制約。親屬活體腎移植是解決腎源短缺、家庭內(nèi)自救的有效途徑[2]。相較于尸體供腎,親屬活體腎移植有更好的組織相容性、更好的器官質(zhì)量、更短的腎缺血時間及更高的存活率。由于其排異性小、存活率高、器官質(zhì)量好等優(yōu)勢作為尸體供腎腎移植的有力補充給予了大量晚期腎衰竭患者生的希望。近年來腹腔鏡活體腎切除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減輕供體的痛苦,保證了捐獻者的安全,更促進了親屬活體腎移植的發(fā)展。有報道稱親屬活體腎移植比尸體供腎移植長期存活率高10%~15%左右。親屬活體腎移植在國外開展的較早,應用的也較廣泛,歐美國家約占腎移植的40%,土耳其等國家更是高達80%以上[3-4]。
2親屬活體腎移植的心理特點
親屬活體腎移植手術的成功,無疑能使受體獲益,生活質(zhì)量得到極大的改善。但作為親屬活體腎供體一方,卻會承受手術創(chuàng)傷、康復及昂貴醫(yī)療費用的擔憂,面對親屬間各種意見的心理壓力,甚至產(chǎn)生嚴重的負性心理,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5-7] 。供體雖然絕大多數(shù)都是自愿捐獻,但作為一個原本健康的個體,面對親人反對、擔心手術失敗等種種壓力,其心理特點是非常復雜的。而這些復雜心理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手術是否可以順利進行。所以在圍手術期對供體適度而恰當?shù)男睦砀深A,溝通疏導其心理問題,有助于其適應術后生活的改變及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親屬腎移植供體捐贈腎臟的過程是一種崇高的利他主義。以往的觀念認為親屬腎移植供體通過捐獻器官拯救了家庭成員的生命,可以提高自尊及自我評價,能夠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感。Clemens等[8]的研究表明,親屬腎移植供體的性格共性是其較一般人群更為冷靜、開朗、易于滿足,不易感到生活是無望的。因此,在以往的思維中,親屬腎移植供體是屬于為人樂觀、積極性高及高度利他主義的一群人。親屬活體腎移植供體需要情感支持與信息支持,供體的不良情緒主要源自于對經(jīng)濟負擔的顧慮、對手術效果的擔心、對移植手術知識的信息缺乏、是否影響日常生活的擔心以及心系腎移植受體的健康等多方面。Nejatisafa等[9]的研究結果表明,親屬腎移植供體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Quality of Life,QOL)低于健康人群。
3影響親屬活體腎移植心理狀態(tài)的因素
人類的心理是多樣化的,同樣親屬腎移植供體的心理變化也各有各的不同。個人情況的不同、個體條件的差異、家庭環(huán)境的互異造成了不同供體間的心理狀態(tài)的不同。國內(nèi)外已有一些研究對此領域進行了探討。孟曉云等[10]采用醫(yī)學應對問卷及觀察訪談法對52例親屬活體腎移植供體進行調(diào)查,表明親屬腎移植受體的未來健康狀況、經(jīng)濟負擔、孤腎生存的危險是影響供體心理狀態(tài)的主要因素。殷艷等[11]評估了19例親屬腎移植供體的術前焦慮、抑郁癥狀,觀察到供體在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及抑郁癥狀,之后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并經(jīng)過6個月隨訪,所有實驗對象的心理狀態(tài)、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均良好。李福宣等[12]對25例親屬腎移植供體施行內(nèi)容包括:心理疏導、介紹手術相關知識、情緒松弛療法及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發(fā)現(xiàn)其相較25例未施行護理干預的對照組,供體術后血壓、心率及焦慮值均有降低。
性別失衡是之前親屬腎移植供體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點。由于親屬腎移植供體的性別失衡,會導致腎移植后的排異、藥物反應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不同,并且對腎移植手術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故其已引起了部分學者的重視。先前有研究表明腎移植中女性作為腎移植的供體比例較高[13]。女性的性格上更加富有愛心及同情心,故更容易成為親屬腎移植供體的獻身角色。而部分女性在家庭中處于弱勢地位,使更多女性在供腎的選擇中被迫挺身而出。另外一方面,男性在家庭中多是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其供腎之后存在的潛在身體危害從而影響家庭收入,讓更多家庭的供體選擇結果傾向于女性。此外,男性的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導致部分男性在供體的選擇過程中被排除在外。女性的心理較細膩,同時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這對親屬腎移植供體心理研究造成了一定影響。如何針對女性供體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措施,是腎移植醫(yī)務工作者面臨的一道難題。
年齡也是影響親屬腎移植供體心理的一項重要因素。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晚婚晚育、計劃生育等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供腎逐年減少,很多親屬腎移植的來源都來自于患者的父母,故老年親屬腎移植越來越受到重視。陳正等[14]研究了43例年齡超過55歲的老年親屬腎移植供體與89例小于55歲的中青年親屬腎移植供體,認為老年親屬腎移植供體雖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如果嚴格控制納入標準、全面評估身體情況的前提下,老年親屬腎移植供體與中青年腎移植供體的療效及安全性是沒有差異的。雖然在手術安全性上尚不存在問題,但老年供體的心理狀態(tài)仍需重視。老年人身體恢復能力較青年人差,其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亦較高,腎移植圍手術期時其更易因擔心術后的健康問題而導致各類不良情緒。另外,老年人離退休之后,社會角色轉變,與人與社會的接觸減少,易引發(fā)各類心理問題,其作為親屬腎移植供體后,更容易誘發(fā)不良情緒的發(fā)生。
經(jīng)濟條件對親屬腎移植供體的心理狀況亦有影響。孟曉云等[10]對52例親屬腎移植供體進行研究,其中有36例表示經(jīng)濟負擔對其術后應對方式有影響。部分供體處于中青年階段,是家庭收入的中流砥柱,承擔了贍養(yǎng)老人及撫養(yǎng)子女的責任,由于很多親屬腎移植供體缺乏對手術的認識,擔心手術失敗影響勞動力、擔心手術費用問題,這都容易產(chǎn)生焦慮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從而影響術后的恢復及心理健康的重建。經(jīng)濟相對富裕的家庭可能對手術采取相對積極的態(tài)度,而經(jīng)濟拮據(jù)者則會對術后長期的經(jīng)濟負擔產(chǎn)生抑郁焦慮的情感,從而影響術后的健康及心理建設。另外,經(jīng)濟條件富裕的受體及供體,其術后規(guī)律隨訪的可能性更高,從而能得到更好的預后。因此,完善社保體系、為腎移植供受體提供必要的經(jīng)濟援助,是緩解術前供體焦慮抑郁心理狀態(tài)的一項有效措施。
婚姻及家庭狀況對親屬腎移植供體的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有研究表明[10],社會、家庭支持與回歸是親屬腎移植供體術后應對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Karrfelt等[15]調(diào)查了67例親屬器官移植供體,他們都希望能在移植前后得到心理支持,尤其是家庭、社會方面的支持。親屬腎移植供體在腎移植手術進行前承擔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家庭的支持及親人的照顧可以讓他們減輕思想負擔,采用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去應對思想壓力。完整的家庭與和諧的婚姻可以為供體提供更好的經(jīng)濟支持、精神支持及護理,這對于供體術后的快速恢復,重新進入社會角色以及術前焦慮、抑郁的緩解有很大作用。故在親屬腎移植供體的心理干預中,需要對供體強調(diào)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從而為供體提供最好的心理恢復環(huán)境。
親屬腎移植供體對醫(yī)學知識的了解程度也可能干預到其心理狀況。對腎移植手術獲益及風險的不了解,會讓親屬腎移植供體產(chǎn)生對手術風險的恐懼、對術后疼痛的擔憂、對術后是否可以恢復正常生活的顧慮。有研究表明[10],對親屬腎移植受體未來健康狀況、孤腎生存的危險及自身未來健康狀況的擔憂,是影響親屬腎移植供體術后應對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加強術前的溝通、做好腎移植知識的普及工作,尤其是運用治療型溝通系統(tǒng)對親屬腎移植供體進行干預,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術前應告知供體,一個功能正常的腎臟足以滿足人體的正常生理需求,而親屬腎移植有著更好的組織相容性、更好的器官質(zhì)量、更短的腎缺血時間及更高的存活率,同時也能保證供體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賀志軍. 臨床腎移植進展[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04,(21): 705-708.
[2]Agerskov H1, Bistrup C, Ludvigsen MS, Pedersen BD. Living kidney donation: considerations and decision-making[J]. J Ren Care,2014,40(2):88-95.
[3] Rassweiler JJ, Wiesel M, Carl S, et al. Laparoscopic living donor nephrectomy: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Urologe,2001(4):485-492.
[4]陳正, 潘光輝, 廖德懷, 等. 老年活體親屬供腎移植的安全性分析[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8, 1: 21-25.
[5]Shilling LM,Norman ML,Chavin KD,et a1.Heahhearc professionalsperceptions of the barriers to living dono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mong Afican Americans[J].J Nail Med Assoc,2006,98(6):834-840.
[6]王雪玲.親屬活體腎移植供體社會心理狀況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8):374-375.
[7]Dew MA,Jacoba CL,Jowsey SG.Guidelines for the psychosocial evaluation of living unrelated kidney donors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2007,7(5):1047-1054.
[8]Clemens KK, Thiessen-Philbrook H, Parikh CR, et al. Donor Nephrectomy Outcomes Research (DONOR) Network. Psychosocial health of living kidney donors: a systematic review [J]. Am J Transplant,2006,6:2965-2977.
[9]Nejatisafa AA, Mortaz-Hedjri S, Malakoutian T, et al.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events of living unrelated kidney donors in Iran: a multicenter study [J]. Transplantation,2008,86:937-940.
[10]孟曉云, 張燕, 胡瀟丹. 親屬活體腎移植供者術后應對方式及影響因素調(diào)查[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1, 17(26):3134-3137.
[11]殷艷, 穆燕. 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對親屬供腎移植術供體及受體的影響[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2, 15(1):91-92.
[12]李福宣, 田雪梅, 曹敏. 對親屬腎供體實施術前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7): 11-13.
[13]Thiel G T, Nolte C, Tsinalis D. Gender imbalance in living kidney donation in Switzerland[J]. Transplant Proc, 2005, 37(2): 592-594.
[14]陳正, 潘光輝, 廖德懷, 等. 老年活體親屬供腎移植的安全性分析[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8, 1: 21-25.
[15]Karrfelt HM, Berg UB, Lindblad.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psychological and donation-related aspects from the parental perspective[J]. Pediatr Transplant, 2000, 4(4): 305-312.
(收稿日期: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