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芝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71)
?
前景化理論發(fā)展概況綜述
王秀芝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 266071)
摘要:在前景化理論發(fā)展過程當中, 基于不同的學術(shù)傳統(tǒng)、研究方法以及關(guān)注范圍,曾出現(xiàn)過各種不同的思想或評論。本文旨在通過介紹幾位重要人物的理論貢獻,揭示該理論各個發(fā)展階段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承繼關(guān)系, 使得讀者對前景化發(fā)展脈絡和趨勢有清晰的把握。
關(guān)鍵詞:前景化理論;前景化語言特征;應用
前景化(foregrounding)被認為是文體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從繪畫藝術(shù)中引進的,指人們在感受視覺效果的過程中需要把突出與背景區(qū)別開來。前景化的概念源于俄國形式主義者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ij)等人的論述,經(jīng)過穆卡羅夫斯基(Jan Mukarovsky)、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等布拉格學派學者的闡發(fā),后又經(jīng)過利奇(Geoffrey N. Leech)、韓禮德(M.A.K Halliday )、Van Peer 等文體學家的加工與發(fā)展最終形成。逐步成為涉及文體風格、語言行為、認知機制、語用語境等較為成熟的理論框架,并在文體分析中得到實證應用。
前景化理論由萌芽到發(fā)展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論,前后經(jīng)過了什克洛夫斯基、穆卡羅夫斯基、雅各布森、利奇、肖特、韓禮德、Van Peer等文體學家的闡述與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各學派提出的觀點有優(yōu)勢也有弊端,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前景化理論的成熟。
(一)俄國形式主義的“陌生化”闡釋。
前景化概念源于俄國形式主義,20世紀初期,俄國形式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文學研究的對象是文學性(literariness)。而文學性存在于作品對日常生活語言的特殊使用中。文學語言偏離和扭曲了日常生活語言,使其不再具有日常生活語言的交流實用性。他提出,“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or making strange)就是使文學性語言與日常語言不同的特殊運用手段。通過“陌生化”,讓人們帶著一種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使其感到新鮮,陌生,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美感。
“陌生化”的思想被形式主義者廣泛接受,導致形式主義學者只關(guān)注文學的形式方面。而他們使用的一些概念如“陌生化”、“非自動化”、“變形”等最終導致了前景化概念的產(chǎn)生。
(二)布拉格學派對前景化的觀點。
布拉格學派的代表人物穆卡羅夫斯基和雅各布森都對“前景化”這一概念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扒熬盎弊鳛橐粋€完整的概念,由穆卡羅夫斯基在1964年的《標準語言與詩歌語言》一文中首先提出。他認為,前景化視為“自動化”的對立面,是一種“對行為的非自動化”。換句話講,“自動化”是使事件“程式化”,而“前景化”是對“程式”的“偏離”。
穆卡羅夫斯基還指出了日常語言中的“前景化”與詩歌語言中的“前景化”不同。前者“前景化”的目的是吸引對方的注意力,為的是其表達的主題,后者的目的是把語言行為本身置于突出位置,達到審美的效果。由此可見,穆卡羅夫斯基的前景化理論正是從前面的形式主義者那里發(fā)展起來的,但更為系統(tǒng)化。
穆卡羅夫斯基的“前景化”理論強調(diào)的主要是文學作品中變異的一方面,雅各布森則強調(diào)了前景化的另一方面:平行結(jié)構(gòu)。雅各布森從說話者與受話者的語言交際中分析出六個因素,即說話者、受話者、語境、代碼、接觸手段和信息。他對詩的功能的語言學標準是“等價原則”,這一原則發(fā)現(xiàn)了節(jié)奏、韻律、排比、重復等手段對詩歌語言的重要性,對前景化理論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利奇對前景化的綜合。
穆卡羅夫斯基和雅各布森分別提出前景化的兩個重要手段:變異和平行。20 世紀60 年代利奇將這兩者結(jié)合到一起,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前景化理論。1966年利奇發(fā)表了“Linguistics and the Figur es of Rhetoric”他在文中區(qū)別了兩種前景化:組合前景化和聚合前景化。前者主要依靠常規(guī)范圍之外的語言成分來實現(xiàn),后者主要依靠組合原則,在組合關(guān)系的先行組織的不同位置上重復使用同一語言成分。這樣,前景化的兩種原則就統(tǒng)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
(四)韓禮德對前景化的解釋。
1971年,韓禮德發(fā)表了一篇重要的文體學方面的文章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 其中他區(qū)分了兩個概念:前景化(foregroundin)和顯著(prominence)。后者指的是“具有顯著效果的語言現(xiàn)象”,他在文中指出有兩種看待顯著的態(tài)度:一種是否定顯著,指與其他語言或者社會所接受的常規(guī)相背離的突出,他稱之為“失協(xié)”;另一種是肯定顯著,稱之為“失衡”。前者強調(diào)的質(zhì)的偏離,后者強調(diào)的是量的偏離。但是韓禮德認為,不是所有的顯著都是前景化,只有“有動因的突出”才是前景化。
(五)Van Peer 的前景化趨向。
Van Peer 在他的作品 Stylistics and Psychology:Investigation of Foregrounding中,對前景化理論主要概括了三方面:對前景化理論進行總結(jié)和標準的概述;實證前景化理論的可行性;認為前景化理論是語用學中的概念,是作者,文本,讀者三者間動態(tài)的交流。通過他一系列的實驗,Van Peer發(fā)現(xiàn),與其他文章相比,帶有前景化特征的文章更能引起讀者共鳴,他也發(fā)現(xiàn)前景化機制有效控制了篇章的主題,篇章的不同層次的語言存在高度的同一指向性。Van Peer 將前景化推向了心理和語用的層次。后面學者在研究前景化時也著重圍繞作者、文本、讀者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內(nèi)外文體學學者對前景化理論的深入研究,前景化理論成果被應用到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翻譯、廣告語、新聞報道、中外小說分析等領(lǐng)域,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筆者認為尤其是前景化理論對外文小說的解釋,使得讀者對有些晦澀難懂的文學作品不再畏懼,增添了文學語言的可讀性。
參考文獻:
[1]彭曉凌. 前景化理論的發(fā)展與應用[J].甘肅社會科學版,2014. (2):244-246.
[2]秦秀白. 文體學概論[M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
[3]王佐良,丁往道. 英語文體學引論[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52-01
作者簡介:王秀芝(1990-),女,山東省濟寧市人,青島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