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春,王步剛(山東?;葔A樹脂有限公司,山東濰坊262737)
?
離子膜法電解系統(tǒng)加酸探討
王慶春,王步剛
(山東海化氯堿樹脂有限公司,山東濰坊262737)
摘要:探討了陽極液加酸的作用、脫氯塔加酸量及電解槽加酸的控制和需注意的事項。
關(guān)鍵詞:離子膜;脫氯;加酸
山東海化氯堿樹脂有限公司將旭化成NBH-2.7改造為NBZ-2.7,為保證電解槽離子膜在最佳環(huán)境下運行,對改造后的電解槽加酸進行了優(yōu)化。
離子膜陽極反應(yīng):2Cl--2e→Cl2↑
陰極反應(yīng):2Na+2H2O+2e→2NaOH+H2↑
因為離子膜的效率不是100%,離子膜的羧酸層不能完全阻擋OH-反遷,在鹽水中氯氣溶解在水中水解為Cl-和ClO-,反遷過去的OH-與H+中和,致使ClO-濃度升高,當ClO-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發(fā)生以下反應(yīng):
生成的氯酸鈉在脫氯系統(tǒng)中通過加酸可以反應(yīng)但需要消耗大量鹽酸,方程式:
6HCl+NaClO3→2NaCl+3Cl2+3H2O
電解槽陽極析氧會造成陽極鈍化,使槽電壓升高,耗電量升高。采用向電解槽加酸可中和陰極反遷OH-,并降低Cl2在鹽水中的溶解度,降低ClO-濃度,延長陽極涂層使用壽命。
根據(jù)不同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加酸點。(1)D-170處加酸可去除氯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鹽水總流量估算鹽酸加入量;(2)電解槽陽極液入口加鹽酸31%(鹽酸∶純水=1.05∶1)只有保證配比才能防止鹽結(jié)晶,才能估算陽極入口酸度,電解槽加酸摩爾量除以鹽水單槽流量可計算出酸度;(3)脫氯塔加酸根據(jù)進槽精鹽水總流量乘以0.675計算出出槽進脫氯塔鹽水流量,為保證脫氯效果,根據(jù)操作規(guī)程0.02 mol/L可計算出鹽酸最少加入量,也可計算出脫氯后加堿最小流量。
加酸量與鹽水流量成正比,電流效率越低加酸量越多。下面以旭化成NBZ-2.7電解槽92張膜為例計算出電解槽加酸量。電解槽理論產(chǎn)堿量為1.715 t/h,按照新膜初裝時效率97%,每下降1%,反遷OH-摩爾質(zhì)量為428 mol,需加酸428 mol方能中和;31%鹽酸42.8 L,稀釋鹽酸約84 L,電解槽出口最佳控制酸度為0.003 mol/L,若出口酸度為0.008 mol/L,則電解入口需減少鹽酸量,計算方法為:入口鹽水為12.5 kA時鹽水流量18.0 m3/h,則出槽鹽水為18×0.675= 12.15(m3),多余H+為60.75 mol,鹽酸量為6.075 L,稀釋鹽酸為11.86 L。
電解槽加酸不足的影響包括:(1)電解槽產(chǎn)生的氯酸鹽增多,加大了對電解槽墊片的腐蝕,影響使用壽命;(2)氯氣含氧升高增加不凝氣的量,液化壓力增高,增加了動力消耗、降低了設(shè)備使用壽命;(3)液化尾氣鹽酸爐燒氣量增大,增加氯氣、氫氣消耗;(4)電解槽生成的部分氯酸鹽在脫氯塔中需與過量H+反應(yīng),需消耗大量鹽酸,若鹽酸不足易生成ClO2,出現(xiàn)安全事故,因此需過量,脫氯后加堿消耗相應(yīng)升高,找到平衡點可降低自用堿消耗。
電解槽加酸過量的影響包括:(1)離子膜酸化的酸度旭化成操作規(guī)程設(shè)為0.15 mol/L,當超過設(shè)計濃度時離子膜被酸化,當新舊離子膜同時使用時入口酸度建議不超過0.10 mol/L;(2)過高的入口酸度會溶解電解槽入口犧牲陽極(須與電化學(xué)腐蝕區(qū)分)。
(1)電解系統(tǒng)在線pH計較多,要定期對pH計校正,使其具有參考價值。
(2)電解加酸要關(guān)注鹽酸濃度及雜質(zhì)離子含量。
(3)新膜使用初期適當添加鹽酸保證出口酸度合格。
(4)電解槽中途換膜時最好不使用新膜,使用性能接近的修補膜。
向電解槽加酸是必要的,只有通過加酸控制陽極副反應(yīng),才能保證離子膜電解槽在最優(yōu)環(huán)境下運行。
Discussion on acid adding in ion-exchange membrane system
WANG Qing-chun,WANG Bu-gang
(Shandong Haihua Chlor-alkali Resin Co.,Ltd.,Weifang 262737,China)
Abstract:The role of anode solution acid,de-chlorinator plus acid,acid control of electrolysis cell and to be aware of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ionic membrane;de-chlorination;adding acid
中圖分類號:TQ114.2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1785(2016)04-0007-01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