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明
現(xiàn)代社會,上班、上學,不管去哪都有交通工具代步。在學校,學生總是坐著上課,鍛煉的機會很少,在學校鍛煉的機會應該就屬體育課。體育活動的參加讓學生稍稍減輕學習的壓力,使身心都得到釋放。參加體育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免疫能力,有助于學生增強意志力,有助于學生堅強性格的塑造。體育的上課形式相對輕松,所以學生上體育課都會比較自在,在運動中發(fā)展自己的技能,在興趣中挖掘自己的潛能。
一、滲透健康意識,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體育課對處在不同階段的小學生有不一樣的意義與作用,一年級學生很難適應長時間上課,需要通過活動調整心態(tài),而對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習壓力慢慢增大。在這種充滿的壓力環(huán)境中,如果有一些活動就可以很好地緩解他們身心的疲勞。體育課正是這些小學生活動的最好時間,但在以往,很多學生聽到上體育課反而會唉聲嘆氣,有點害怕,有點厭煩,有點心累,因為上體育課不是跑步,就是一些需要消耗很大體力但又很無效的項目。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推進,某些教師開始對體育教學有更深層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我逐漸有了比較實用的教學方式,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訓練學生向左、向右、向后等動作的靈活性時,教師可以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反著做”,這不僅是對學生的方向感技能的掌握,而且是對學生反應靈活性的訓練。通過教師的口令,學生做出一定的動作,兩者之間存在合作關系。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會對體育課越來越感興趣,達到讓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目的。
二、重視運動技能,積極引導心理健康目標的實現(xiàn)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技能形成是憑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建構起新的認知?!币虼?,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健康心理。體育課的形式隨著改革不斷變化,內容隨之不斷改變,把原來的三個大目標生理、心理、社會適應進行更深一步的劃分,劃分得更具體。體育課的開設,教師最先抓住的是學生對體育的熱愛程度,有了興趣就會參與,參與進去就會有所收獲,這是每一位教師上體育課應該達到的效果或者說是目的,這是最基本的,在體育課中還有一點需要教師注重,那就是學生的身心是否都得到發(fā)展。有的教師總是會比較注重學生的運動技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在教學引體向上這項體育技能時,教師會讓一些能力強的學生做示范,并給予一定的鼓勵,而對于那些能力弱的學生一開始或許會很有耐心地鼓勵、指導,但時間一久,如果這位學生還沒有學會,教師接下來更多的就是指責,這樣學生的意志力、學習動力就會被大大削減,對學生的心理和情緒調節(jié)有很大的傷害。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學會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學會鼓勵,學會引導。
三、教學方法多元,使學生為被動鍛煉變主動鍛煉
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建立多元教學方法基礎之上的,而且需要通過適時的調控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比魏我婚T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這是評判一個教師是否完成這堂課的教學標準。在體育課中存在很多方式讓教師實現(xiàn)課程目標,如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信息技術教學法等。多媒體教學法就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結合,大大地優(yōu)化教學過程。例如:在教學“籃球的運球”時,教師可以把學生要掌握的技能錄制好讓學生先觀看,然后嘗試,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也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錯誤動作,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好,讓學生看看自己是否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體育知識與許多學科存在廣泛的聯(lián)系,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教學多元化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引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為教學服務。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一些體育信息或體育時事政治讓學生了解當下體育的地位,如奧運會、冬奧會的一些知識、一些足球、籃球、排球等賽事情況等,通過運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一點一點地了解體育,讓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上體育,從而積極鍛煉,建立頑強的體魄。
四、積極自我鍛煉,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充分理解健康教育的意義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意識。鍛煉跟學習一樣,要的是主動,而不是被動,學習是為了讓自身能力得到發(fā)展,有美好的未來,而達到這一要求的前提是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體育課上,教師總是督促學生完成一些任務,鼓勵學生堅持,有時會用一些物質獎勵吸引學生,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以學生對于鍛煉有時只是當做一種任務,離開體育課,堅持鍛煉的學生就很少。對于一些運動技能,在課堂上有老師的指導,或許能完成得比較好,但在課下,都要靠自己領悟,在練習中是否真的做到動作規(guī)范正確、練習的頻率該是多少合適……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當能夠主動鍛煉了,這些方面都需要學生自己能夠把握掌控好。自主鍛煉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終身受益。學生缺少鍛煉,體育課恰恰給予學生體育方面的缺失。鍛煉應該從小抓起,從小就讓孩子明白鍛煉的價值所在。鍛煉是快樂的,鍛煉給了人健康的身體,健康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自主地參與鍛煉。
綜合上述,滲透健康意識是小學體育教學的任務之一。這就要求一線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傳授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更從人的健康角度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正確認識開展體育運動的意義,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訓練,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重新審視開展體育運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