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入木三分真體驗
蘇教版四下《習作7》安排了一篇以體驗為話題的習作,旨在通過一次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進行“盲人”體驗活動,把全班分成了兩大組,輪流體驗,時間為連續(xù)三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我像平時一樣上起了語文課:打開課本、朗讀課文、默字……每一個簡單的問題發(fā)出,下面的“盲人”都會唏噓一片,一副手足無措的表情。緊接著,第二節(jié)課的數(shù)學課和第三節(jié)課的美術(shù)課,任課老師依然正常上課,這可急煞了這些“盲人”,他們連呼:“受不了了!”如果說課堂上的尷尬,讓同學們遭遇了當“盲人”的無助和艱難,那么課間操可就真是一言難盡了。由于我們的教室在二樓,從二樓到操場,這段不起眼的路程可難壞了“盲人”,盡管他們都找到幾乎是一對一的幫助,但面對熟悉而又陌生的樓梯,“盲人”還是如臨深淵,有的同學竟然蹲下去,一步一步挪著下樓。做操的時候,更是方寸大亂:不合節(jié)拍的、方向錯亂的、傻愣愣站著的……寬大的操場上,這些手舞足蹈的“盲人”,讓大家發(fā)出了一陣又一陣的哄笑。返回教室的時候,已經(jīng)有好多學生在不停地抽泣了。就這樣,艱難的體驗活動一結(jié)束,同學們便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歡呼!
二、 走進生活,捕捉時機巧體驗
一次活動課,學校舉行拔河比賽,當體育老師的哨聲一響,拉拉隊的加油聲便排山倒海般地響了起來,隊員們也是個個拼足了勁,完全一副志在必得的冠軍狀態(tài)。就這樣,在激烈的抗衡中,我們班竟然連輸兩局。頓時,剛才還像猴子一樣鬧嚷嚷的同學們,立刻變得垂頭喪氣,甚至有的幾個同學抱成一團,傷心地哭了起來,直到上課,很多同學仍沒從痛苦中走出來。看著他們發(fā)紅的雙眼,失望的神情,我悄悄讓班長把日記發(fā)下去,并用手勢做了一個“寫”的動作。這樣的寫作,其實是學生抒發(fā)情感的一條途徑,此時學生文思泉涌,提筆寫下了一句句感人的話語:
兩局慘敗!這樣的結(jié)局是我們做夢都無法預料到的,失敗來得如此迅速,讓我們一點準備的機會都沒有。就這樣,在驚詫的目光中,在淚眼的蒙眬里,我們明白:一切皆成定局——我們輸了!
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作為教師,要走進他們的生活,用敏銳的眼光,去捕捉學生們高興時的歡笑、失望時的心痛、成功時的幸福等情感體驗。當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被激發(fā)起來的時候,“一吐為快”地傾訴表達,已經(jīng)不再是一段段文字的累積,而是一個個靈動的生命在紙頁上跳躍。
三、 鏈接課堂,動手操作趣體驗
翻開語文教材,幾乎隨處可見一些課文的外延直通生活,我們完全可以從中選取一個點,為學生搭建一條通往生活的實踐平臺。
一次,學完了《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同學們都被文中小男孩的創(chuàng)造力震撼了,想不到平時司空見慣的蘋果里面,竟然潛藏著這么一個鮮為人知的美麗圖案。我趁熱打鐵:想見證一下這個美麗的圖案嗎?那就晚上回家試一試吧,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想寫在日記上。
“橫著切蘋果,尋找里面的五角星。”這個看似簡單的小事,對于一向“飯來伸手”四年級同學來說,其實是一項考驗。有的同學因為切蘋果比較艱難,而寫出了《我的蘋果我做不了主》的文章;相反,有的學生則因為切蘋果很順利,很快發(fā)現(xiàn)了蘋果里的五角星,寫出了《真想為自己點贊》的文章;有的學生則圍繞“如何切蘋果”,寫出了自己的感悟,取名《乖乖就范的蘋果》;還有的學生把家里的蘋果全都切完了,也沒看到一顆完整的五角星,取名《五角星,想說愛你不容易》;……由于同學們的體驗和感悟不同,所以寫出的日記在思想內(nèi)容、表達方式、行文風格甚至是結(jié)構(gòu)層次上也都各具特色。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區(qū)張集鎮(zhèn)木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