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燕 陳 民 王金俠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847)
老年期癡呆患者的血脂、C反應蛋白水平及認知功能
侯燕陳民王金俠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遼寧沈陽110847)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期癡呆患者血脂水平、C-反應蛋白(CRP)及其認知功能的變化特點。方法納入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30例,血管性癡呆(VD)患者43例,以及年齡、性別匹配的認知功能正常的對照人群50例。收集受試者的一般資料;采集所有受試者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脂及CRP水平,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對受試者認知功能進行評估。結(jié)果AD及VD組總膽固醇(TC)含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AD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低于VD組及對照組(P<0.05);AD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高于VD組及對照組(P<0.01),且VD組高于對照組(P<0.01);AD組及VD組MMSE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1);AD組與VD組相比差異顯著(P<0.01)。結(jié)論老年期癡呆患者可能存在血脂代謝紊亂及炎癥反應,TC、HDL-C與LDL-C可能對老年期癡呆的發(fā)病有一定的影響,血脂水平與認知功能相關性尚不確定。
〔關鍵詞〕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血脂;C反應蛋白
老年期癡呆包括阿爾茨海默病(AD)、血管性癡呆(VD)及混合性癡呆等,其中AD和VD占主要人群。本研究通過比較AD、V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血脂及C反應蛋白(CRP)的差異,探討血脂、CRP與老年期癡呆發(fā)病及認知功能的關系。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對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診于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老年病科門診及住院病人進行篩查,入選老年期癡呆73例,其中AD患者30例,VD患者43例,年齡55~80歲,男42例,女31例。在健康體檢中隨機選取年齡55~80歲受試者50例為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
1.2納入標準AD的診斷采用美國精神醫(yī)學會《精神障礙診斷的統(tǒng)計手冊》第4版修訂本(DSM-Ⅳ-R)中規(guī)定的AD的診斷標準。VD診斷采用美國國立神經(jīng)病與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經(jīng)科學研究國際協(xié)會的標準。對照組選擇標準如下:①無認知功能減退主訴;②總體認知功能正常,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測量表(MMSE)評分≥27 分。
1.3排除標準病例組中排除混合性癡呆、震顫麻痹性癡呆、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等少見類型癡呆,并排除精神病。所有研究對象在檢測血脂時均排除目前研究認為對血脂可能有影響的腎病、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急性期和感染性疾病等疾病,同時以上各組中均無近期服用降脂類藥物及維生素等影響脂質(zhì)代謝的藥物。
1.4研究方法①應用國際通用的MMSE評分別對上述篩選對象進行認知功能檢查,記錄得分,所有參加研究人員均是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相關醫(yī)生,采用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②血脂及CRP水平測定:所有入選對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肘正中靜脈血5 ml,室溫保存。采用日本Hitachi747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脂及CRP進行檢測。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行方差分析,方差齊時用LSD法(最小顯著差異法);方差不齊時采用Dunnett T3法;當不服從正態(tài)性時,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
2結(jié)果
2.1各組MMSE評分及CRP比較AD組及VD組MMSE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AD組與VD組相比差異顯著(P<0.01);AD組及VD組CRP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AD組與VD相比差異顯著(P<0.01)。見表1。
表1 各組MMSE評分及CRP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1,與VD組比較:2)P<0.01,下表同
2.2各組血脂水平比較AD及VD組總膽固醇(TC)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P<0.05),而甘油三酯(TG)含量無明顯差異,AD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低于VD組及對照組(P<0.05);AD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高于VD組及對照組,且VD組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各組血脂水平比較
3討論
一般認為AD和VD病因不同,AD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淀粉樣蛋白(Aβ)沉積及tau蛋白磷酸化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而腦血管病變是VD的病理基礎。然而近幾年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糖尿病、高TC血癥等也是AD的危險因素,尤其是血脂代謝紊亂在AD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2,3〕血管危險因素在AD發(fā)生和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高TC血癥的個體具有更高的AD易感性,在高TC和高熱量飲食國家AD的發(fā)病率高于低膽固醇飲食國家AD的發(fā)病率。高TC血癥是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可引起腦動脈硬化,增加血液黏度,使腦血管病發(fā)病率增加,因而增加VD發(fā)病率,本研究中,AD及VD患者體內(nèi)的TC含量顯著高于正常健康老年人,與上述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公布在JAMA Neurology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4〕揭示:HDL-C的高水平和LDL-C的低水平與大腦中Aβ斑塊沉積相關,證實了TC水平與Aβ沉積的相關性,而Aβ沉積是AD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本研究提示HDL-C及LDL-C異??赡芘cAD發(fā)病相關。
有研究〔5〕報道炎癥反應參與了AD的發(fā)生,但并不支持炎癥因子作為AD診斷的生物標志物。CRP是典型的炎癥反應指標之一,它具有激活補體、促進吞噬等調(diào)理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炎癥可能是早期中樞神經(jīng)功能受損的原因之一。
劉中霖等〔6〕推測血清TC升高可導致腦動脈和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受損,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腦血流,使腦代謝受損,從而增加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的危險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AD患者及VD患者認知功能評分與正常健康人群組相比差異顯著,至于認知功能與血脂水平的關系,尚無明確相關性。綜上,本研究提示老年期癡呆患者可能存在血脂代謝紊亂及炎癥反應,TC、HDL-C、LDL-C與可能對老年期癡呆的發(fā)病有一定的影響,通過改善髙脂膳食結(jié)構(gòu),減少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及服用調(diào)脂藥對血漿和腦中膽固醇代謝進行調(diào)節(jié),可能是防治老年期癡呆的有效措施。
4參考文獻
1黃愛明,謝林珠,秦素平.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患者血脂代謝異常的研究〔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9;22(5):388-90.
2Lesser GT,Beeri MS,Schmeidler J,etal.Cholesterol and LDL relate to neurotic plaques and to APOE4 presence but not to neurofibrillary tangles〔J〕.Curr Alzheimer Res,2011;8(3):303-12.
3Schipper HM.Apolipoprotein E:implications for AD neurobiology epidemiology and risk assessment〔J〕.Neurobiol Aging,2011;32:778-90.
4Reed B,Villeneuve S,Mack W,etal.Associations between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and cerebral amyloidosis〔J〕.JAMA Neurol,2014;71(2):195-200.
5梁春榮,劉雨輝,王葉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炎癥因子水平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4;39(2):133-7.
6劉中霖,鄭東,劉軍,等.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血脂代謝的研究〔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06;5(1):68-9.
〔2014-11-09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
基金項目:遼寧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No.LR2011027);沈陽市科技局項目(F11-262-9-48)
通訊作者:陳民(1965-),女,博士,主要從事中醫(yī)藥防治老年病的科研與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1-2643-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1.034
第一作者:侯燕(1985-),女,住院醫(yī)師,博士,主要從事中醫(yī)藥防治老年病的科研與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