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曄
【摘 要】“古典芭蕾舞劇”是西歐15世紀出現(xiàn)、經(jīng)300年發(fā)展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審美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的古典舞種,本文對芭蕾藝術經(jīng)歷的幾個時期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芭蕾舞;藝術;發(fā)展中圖分類號:J7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152-0115世紀意大利首次出現(xiàn)“Ballet”一詞,從詞源上考察,當時“Ballet”泛指各種舞蹈或舞蹈劇,凡以人體動作和姿態(tài)表現(xiàn)戲劇故事內(nèi)容或者某種情緒心態(tài)的舞蹈演出,都可稱為“Ballet”,即“舞劇”。后來,“Ballet”狹義上指西歐15世紀出現(xiàn)、經(jīng)300年發(fā)展而形成的有一定審美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的古典舞種,亦即通常所說的“古典芭蕾舞劇”。一般認為,芭蕾藝術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時期。一、萌芽期(15—17世紀)15世紀下半葉開始,在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意大利,各城邦的國王用“席間芭蕾”的形式來炫耀實力。后來,芭蕾傳入法國,許多意大利舞蹈大師來到法國,播下了法國宮廷芭蕾的種子,其中最著名的是由意大利人博若耶編導的《皇后喜劇芭蕾》。在路易十四這位酷愛舞蹈的“太陽王”的大力提倡下,芭蕾吸收了皇家的審美趣味,形成了平衡、對稱、優(yōu)雅的古典主義風范。路易十四下令成立了皇家舞蹈院和巴黎歌劇院,那時所制定的一些基本原則如“雙腿外開”、“腳的五種位置”等技術規(guī)范一直沿用至今。二、形成期(18世紀)啟蒙主義運動使芭蕾藝術從貴族的宮廷中走出來,接近“第三等級”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在舞蹈改革家諾維爾(1727—1810)大力倡導“情節(jié)芭蕾”的口號聲中,《關不住的女兒》問世了,該劇1789年在法國上演,編導多貝瓦爾是諾維爾的學生。這部富有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的舞劇健康、明朗、純樸地反映了平民生活,其中啞劇動作豐富,道具運用巧妙,生活氣息濃郁,一改從前的宮廷風格,使芭蕾有了更廣泛的取材天地,舞劇自此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三、成熟期(19世紀)18、19世紀之交,為了避開由產(chǎn)業(yè)革命、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芭蕾步入了虛無縹緲的虛幻鬼怪的世界。1832年,塔里奧尼父女的《仙女》首演于巴黎,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女主角瑪麗婭·塔里奧尼雖不是足尖功的發(fā)明人,但卻是第一個成功地運用這一技術塑造仙女形象的人。自此以后足尖功成為女舞蹈家表演時不可缺少的部分。1841年兩幕浪漫主義芭蕾作品《吉賽爾》上演于巴黎,這出愛情悲劇是西歐浪漫主義“白色芭蕾”的代表作。這兩部作品被稱為是“浪漫主義芭蕾雙壁”,它們的誕生,標志著芭蕾藝術找到了將自已的獨特藝術形式——足尖功與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內(nèi)容——愛情至上、神鬼精靈和輕盈飄逸、憂郁感傷的風格等天然契臺的最佳方式,從而標志著芭蕾藝術的成熟。四、全盤期(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處在上升期的俄國逐漸成為世界芭蕾的中心。馬留斯·彼季帕(1819~1910)是俄羅斯芭蕾的奠基人,他與助手伊萬諾夫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合作的三大著名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成為俄羅斯芭蕾的經(jīng)典作品。蘇聯(lián)芭蕾以革命現(xiàn)實主義特色和擅長描繪人物在強烈的戲劇沖突中的細膩心理而著稱?!稖I泉》《羅密歐與朱麗葉》《斯巴達克斯》等代表作使得蘇聯(lián)芭蕾以多層次、立體化、戲劇化的舞劇風格,體現(xiàn)出很強的悲劇性、史詩性和交響性。五、擴散期(20世紀至今)古典芭蕾壟斷歐洲舞臺的歷史從20世紀初開始,隨著現(xiàn)代舞的濫觴,受到了挑戰(zhàn)。福金(1880—1948)和尼金斯基(1890—1950)等人受其影響,在一系列“新型芭蕾”問世之后,將芭蕾的一切美學規(guī)范,如足尖、雙腿外開、雙人舞等程式一步步地打破,古典芭蕾從此發(fā)生了質(zhì)的轉(zhuǎn)變。值得一提的是,古典芭蕾在現(xiàn)當代已形成了一種全面擴散的態(tài)勢,最顯而易見的是,它已成為幾乎全世界所有舞蹈學院基訓課的教材。作為一種社會教學的芭蕾已不是宮廷或大劇院里的驕子,而是以這種平易近人的方式擴散了自己的世界影響。因此,芭蕾在與現(xiàn)代舞相互取長補短的過程中,不是消弭了自己,而是仍然在觀眾的心日中保持了高雅優(yōu)美的光輝形象。在當今世界走紅的舞團里,最受歡迎的往往是既有古典芭蕾保留劇目,又有現(xiàn)代舞特色作品的團體,如保羅·泰勒舞團、英里斯·貝雅舞團等。在這些舞團的作品里,芭蕾與現(xiàn)代舞的區(qū)別日益模糊,毫無生硬拼接的痕跡,而是相互擴散為—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