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全
【摘 要】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而具體的目標,就是要改變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大量反復操練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多年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作者就課堂教學的方法改革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本文就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5-0-01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小學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是一種廣泛而博大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實踐能力和探索意識得到有效鍛煉。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采取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學生找到適合自身學習情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對于小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意義重大。在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有效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1.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問題的提出是探究的開始,也是學生探究興趣的所在,只有學生自己選定的問題,學生才有極大的興趣進行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問題蘊藏在情境中,把學生帶入一種學習、探索問題的情境中,為探索活動提供動力,明確方向,并通過提示矛盾,設置懸念等手段,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們保持繼續(xù)探索的愿望和興致。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特征”,在導入新課時,教師請每個同學心里想一個多位數(shù),然后請學生報出數(shù),教師很快地告訴學生這個數(shù)是不能被3整除。學生說了很多數(shù),教師均正確地判斷出來了。老師說:“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老師的秘訣嗎?”這樣不但讓學生情緒高漲,而且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愿望。
2.指導正確的探究方法
學生的探究能力并非自發(fā)天生的,而是在平時學習中逐漸培養(yǎng)成的。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指導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一般步驟與策略。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再通過猜想、驗證、推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以高。經(jīng)歷這個完整的推導過程,學生可以感受到問題的探究一般要經(jīng)過仔細觀察、合理想象、提出假設、驗證結論這一系列步驟。這就是一個有序的探究問題的過程,是一種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這一探究過程,就會理解探究的本質,在以后的探究活動中便會觸類旁通。
3.注重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小學數(shù)學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進行交流,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中,學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維方式經(jīng)過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小組討論合作時,教師不應是旁觀者,而應積極參與到學生中,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又可以密切師生關系,真正做好學生的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巧,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聽”、“講”——別人發(fā)言時,注意力要集中;別人說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在肯定別人的基礎上講自己不同的想法;別人提意見時,要先傾聽,再講自己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表達意見,而且學會了怎樣傾聽別人的想法。
4.實踐應用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探究性學習注重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中,這里的實踐運用不是練習題的技能操練,而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仍然是一個探究過程。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學生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掌握知識,提高數(shù)學應用意識及實踐能力。例如:學生在自主探索圓面積S=πr2這一公式后,教師讓學生計算學校的圓形花壇,圓形鐘表面的面積……這些實際生活中的圓形物體沒有圓心標示,直徑、半徑又不能現(xiàn)成地獲得,怎么辦?學生再次經(jīng)歷獨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想出“用線繞鐘面一周量出周長,再計算出直徑或半徑”等好多辦法。這樣的練習,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及時進行激勵評價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發(fā)展過程,及時對學生做出評價。對于小學生來說,易于從探究過程中獲取成功的喜悅感,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在合作發(fā)現(xiàn)及自主探究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功進行有效評價,使學生能夠從探究過程中收獲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再者,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從反思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技巧,提高學生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
6.及時進行教學小結
每堂課的教學小結不能流于形式,教師要對每一堂課進行反思、反饋及矯正,每一堂數(shù)學課的教學小結應用一張反思卡進行記錄。探究式教學中如何使教師的教學觀念、行為更好地符合探究式學習的要求,教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盡可能做到一課一思,認真填寫反思卡。反思卡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選取的探究方法在實施后的得與失、能夠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教學中印象最深的事件、個案學生的記錄、下節(jié)課的打算等。反思能為下一步的調整提供條件,同時,這樣的反思活動能促使教師彼此間對話與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癥下藥。
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學模式,也是一種需要教師不斷完善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總結、探究、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小學探究式數(shù)學的有效甚至高效,促進學生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岳欣云,董宏建.探究式教學的“扶”、“放”之度與層次性——由一則小學數(shù)學教學案例引發(fā)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3,07:84-89.
[2]王劉.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應用淺析[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4,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