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麗
一、讀中品,與文本對話
《七顆鉆石》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19世紀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愛”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
本課的語言算不上優(yōu)美生動,但它用一個個充滿神奇的想象串聯(lián)起整個故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在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品味語言特點,感受童話的神奇。如:
師:在故事中,水罐出現(xiàn)了一次次神奇的變化。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水罐非常神奇的句子。誰來讀一下?
(學生依次出示句子,教師點學生朗讀。)
師:誰來讀第一句,并說說這個句子神奇在哪兒?
生:原來空空的水罐竟然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很神奇。
師:這個變化出其不意呢,所以故事中就用了一個——
生:“竟”字。
師:真神奇??!那其他的幾個句子,你能不能也找找關鍵詞,想想它的變化,然后用朗讀來展現(xiàn)它的神奇呢?大家一起來練練吧!
(學生朗讀第二個句子,朗讀第三個句子……最后,師生合作讀句子。)
童話故事里的語言是有情感、有生命力的,執(zhí)教者引導學生反復讀文本,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文本的了解和體驗。最后的師生合作朗讀,讓學生充分、深入地與文本對話,初步體會水罐越變越神奇的演變過程。
二、借導圖,梳理拓展文本
童話的另一個典型特點是常常會在故事中出現(xiàn)情節(jié)的遞進式反復,本課就是如此。教學中,導圖的使用對揭示這一特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筆者運用思維導圖先后展現(xiàn)了三次演變:平行呈現(xiàn)說明水罐的變化過程,梯狀分布說明了水罐變化的特點,結合階梯狀的箭頭對應變化原因。如此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情節(jié)看上去很相似,但是又有發(fā)展和變化的構段特點。如:
師:我們又讀了一遍故事?,F(xiàn)在,誰能借助黑板上的思維導圖,用自己的話簡單地給我們說說,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兒?
(學生概括故事。)
師:真能干,把故事的內容說得清清楚楚的。大家能說嗎?看著圖,自己試著說說吧!
(學生自由說故事內容。)
師:同學們,看著圖你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在講述上有什么特點?
生:每次都是先發(fā)生了一件事兒,然后水罐就產(chǎn)生了變化。情節(jié)看上去很相似,但是又有發(fā)展和變化……
師:大家歸納得很棒!其實,這種講述方式在童話故事中是經(jīng)常用到的。選讀課文中的《七色花》也是如此。請大家快速地把書本翻到150頁,默讀這個故事,感受一下吧!
(學生默讀課文《七色花》。)
這樣,思維導圖既可幫助梳理情節(jié),又巧妙揭示了構段特點。同時,它還可起到遷移運用的作用,讓學生借助導圖,自己讀懂故事,進一步感受童話故事的表達特點,鞏固學習成果。
三、議一議,解讀文本思想
于漪老師說過,“文本是作者的第二生命。但是文本的生命內涵必須在讀者的情感浸潤和理性關照下才能得到釋放”。課的最后,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水”的意義。很顯然,水罐里的水在大地一片焦渴的情況下,就被列夫·托爾斯泰賦予了特別的意義——生命。水是如此重要,讓“水”就是讓出“活下去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的設置背后都是托爾斯泰給文中人物設計的關于“愛”的選擇題,在這樣的選擇中,讀者看到了“愛”的艱難與痛苦、“愛”的廣博與崇高;“愛”是需要我們付出代價的,代價越大,愛就越高遠。這才是作者真正要闡述的道理。
在本課教學中,執(zhí)教者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讀懂內容到品味語言,再到關注童話的結構特點,挖掘其中深藏的道理,由淺入深地步步推進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叩開童話的大門,徜徉在童話的美麗世界里。
(作者單位:棗陽市第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