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胡佳,張永峰
(1.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2.松桃中坪藍菌泥鰍繁育養(yǎng)殖基地,貴州 銅仁 554199)
?
大鱗副泥鰍繁殖力及人工繁殖技術
李艷華1,胡佳1,張永峰2
(1.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貴州銅仁554300;2.松桃中坪藍菌泥鰍繁育養(yǎng)殖基地,貴州銅仁554199)
資助項目: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博士科研啟動資金(tzky[2015]ZK02)
大鱗副泥鰍(Paramisgurus dabryanus)為鯉形目,鰍科,副泥鰍屬,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中。大鱗副泥鰍是泥鰍屬中個體大、生長快的品種,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相當高的營養(yǎng)價值[1]。大鱗副泥鰍的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分別為78.80%、1.13%、2.57%、17.40%,17種氨基酸總量為13.78%,其中9種必需氨基酸總量分別為6.29%,其蛋白質含量與必需氨基酸總量比普通經(jīng)濟魚類普遍要高[2]。近年來,由于水質污染和人為濫捕,大鱗副泥鰍天然產(chǎn)量日趨下降,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國際、國內市場潛力很大。
為在貴州省乃至全國推廣大鱗副泥鰍這一優(yōu)良品種,解決養(yǎng)殖過程中存在的許多技術問題,筆者圍繞大鱗副泥鰍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觀察、試驗、研究,現(xiàn)將其繁殖力及人工繁殖技術報告如下。
1.1材料魚收集與處理
試驗用大鱗副泥鰍來自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中坪藍菌泥鰍繁育養(yǎng)殖基地,用地籠在種鰍池撈取種鰍后,選取10~65 g各個階段體質量雌鰍數(shù)尾至數(shù)十尾不等,置于濃度為80 mg/L的MS-222清水溶液中麻醉,然后用直尺測量全長,用精度0.1 mg的電子分析天平稱量體質量,解剖泥鰍取走腹中所有卵粒,稱取帶內臟和消化道的殼重。
1.2繁殖力測定
挑取大鱗副泥鰍的卵巢約0.2~0.3 g,在電子分析天平中稱重,在玻璃上用解剖針計數(shù)取樣卵粒數(shù)。絕對懷卵量可以通過以下公示計算:絕對懷卵量=(體質量-帶內臟和消化道的殼重)×取樣卵數(shù)/取樣卵重
1.3人工催產(chǎn)與繁殖
1.3.1親鰍的選擇選擇2~3齡、體表無傷的成熟大鱗副泥鰍。雌鰍要求體長l5 cm以上,體質量20 g以上,腹部膨大柔軟,有光澤,富有彈性,顏色微紅,有透明感;雄鰍要求體長10 cm以上,體質量12 g以上,胸鰭上布有追星,尾柄上方有一條肉質突起,肉質突起越明顯,顏色越鮮艷表明雄鰍發(fā)育越好。
1.3.2催產(chǎn)時間與批次共催產(chǎn)2批:第一批在5 月19日,催產(chǎn)20組,催產(chǎn)水溫21~24℃;第二批在5月22日,催產(chǎn)20組,水溫19~21℃。
1.3.3催產(chǎn)用具容量為1 mL的醫(yī)用注射器及4號針頭數(shù)支、催產(chǎn)劑、毛巾、鵝毛與口徑1 mm吸管數(shù)支、林格氏液2 L,人工授精的白色瓷碗2個。
1.3.4人工催產(chǎn)先按DOM 5 mg/kg+LHRH-A25 μg/kg濃度以雌魚每尾0.2 mL、雄魚每尾0.1 mL稱量好所需的催產(chǎn)劑,按催產(chǎn)尾數(shù)的110%配好所需體積的催產(chǎn)劑溶液。催產(chǎn)劑用生理鹽水配制成注射液,注射方法為背部肌肉注射,30 g左右的雌鰍注射量為0.2 mL,20 g左右的雄鰍注射0.1 mL,其他體質量偏差較大泥鰍根據(jù)體質量適當增減0.05~0.1 mL,進針深度應控制在0.2~0.3 cm。為控制進針深度,可以在針頭基部套上一截細的橡皮管或者去頭塑料帽。
1.3.5授精與孵化第一批催產(chǎn)泥鰍采取自然產(chǎn)卵受精,將注射后親本按雌雄比1.5∶1配組,放入產(chǎn)卵網(wǎng)箱中,在箱內放一個白色磁盤便于觀察自然產(chǎn)卵進程,待所有親魚都產(chǎn)完卵后,撈走所有親鰍,收集受精卵,平鋪于經(jīng)過曝曬消毒的棕片上進行魚巢附卵孵化。
第二批催產(chǎn)泥鰍采取人工授精,先擠精液,用吸管吸取,然后將吸管內的精液按每尾5 mL稀釋于林格氏液中(精液保存液),連續(xù)吸取5尾雄鰍的精液。林格氏液配方為:NaCl 6.5 g/L,KCl 0.14 g/L,CaCl 0.12 g/L,NaHCO30.2 g/L,NaH2PO40.01 g/L。然后連續(xù)擠5尾雌魚的卵子于白色瓷碗內,用吸管滴入林格氏液稀釋的精液進行干法授精。人工授精時不斷用鵝毛輕輕攪拌,使精液與卵子充分混勻而受精。人工授精2 min后,將受精卵附在棕片上進行孵化,在水泥池中保持微流水充氣孵化,溶氧量要求在5 mg/L以上。
1.3.6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EXCEL和SPSS13.0軟件,采用t檢驗檢驗差異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1繁殖力研究
對46尾大鱗副泥鰍雌鰍進行了解剖,據(jù)測定,最小成熟雌鰍的全長僅14 cm,懷卵1 837粒;最大的全長21.78 cm、體質量63 g,懷卵量為22 135粒(見表1)。雌鰍懷卵量一般是隨著體長、體質量的增加而增多,體質量與絕對懷卵量之間有如下關系式(見圖1)。
表1 大鱗副泥鰍雌鰍絕對繁殖力
圖1 雌鰍絕對懷卵量隨體質量變化
2.2親鰍的雌雄判別
親鰍選擇如果僅按照腹部大小、顏色及生殖孔情況判斷,準確率大概為70%;如果不經(jīng)麻醉,要通過胸鰭形狀判斷鰍的性別也極不方便。經(jīng)驗表明,通過尾柄上方有無肉質突起來判別鰍的雌雄和發(fā)育情況,準確率能達100%。
2.3人工繁殖與孵化
試驗表明:DOM 5 mg/kg+LHRH-A25 μg/kg濃度以雌魚每尾0.2 mL、雄魚每尾0.1 mL注射是適合大鱗副泥鰍的人工催產(chǎn)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催產(chǎn)率分別達95%和90%,平均受精率分別達到98%和 96%,但二者的平均孵化率差異很大,自然產(chǎn)卵受精和人工授精二者的平均孵化率分別為83%和12%,各組受精率與孵化率見表2。
關于大鱗副泥鰍的繁殖力已有報道,但相近體質量的絕對懷卵量報道相差卻極為顯著。朱盛林等[3]報道體質量33~44 g的大鱗副泥鰍平均絕對懷卵量達2.5萬粒,而儲張杰等[4]報道體質量45.39 g的大鱗副泥鰍絕對懷卵量才15 392粒。筆者的研究與儲張杰相近,平均體質量43.65 g的大鱗副泥鰍平均絕對懷卵量為14 804粒,其他體質量段的大鱗副泥鰍的絕對懷卵量與儲張杰等的報道也接近。一般魚類的懷卵量跟魚類的品種和營養(yǎng)密切相關[5-6],三位研究者研究的是同一品種的泥鰍,但絕對懷卵量卻不一樣,可能跟大鱗副泥鰍所處生存環(huán)境的餌料豐歉有關,朱盛林等的大鱗副泥鰍取自安徽安慶石塘湖,那里餌料相對豐盛,泥鰍的懷卵量相對較大,而儲張杰等的大鱗副泥鰍取自浙江舟山一帶稻田和溝渠,餌料相對不足,所以懷卵量可能相對較小。該試驗研究的大鱗副泥鰍是水泥池人工養(yǎng)殖的,懷卵量卻與儲張杰等研究的野生大鱗副泥鰍相近,可能是因為取樣的泥鰍投喂的是草魚飼料而不是專門的泥鰍配合飼料導致營養(yǎng)不全面,以及投飼量不足有關。無論如何,通過研究結果結合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生產(chǎn)應用上,可以通過催產(chǎn)的雌鰍重量確定總的懷卵量。
表2 大鱗副泥鰍授精方式與孵化情況
已發(fā)表的文獻[3]認為雌雄親鰍選擇分離應該通過一看二摸來確定,即看腹部是否膨大而柔軟,是否有透明感,顏色是否微紅,生殖孔是否開放;手摸腹部是否富有彈性,雄鰍胸鰭上是否布有追星,輕壓雄魚腹部能否擠出精液。但是,根據(jù)生產(chǎn)實踐,筆者認為親鰍選擇分離最為關鍵的指標是看尾柄上方是否有肉質突起,有肉質突起則為雄鰍,且突起越明顯,顏色越鮮艷,雄鰍發(fā)育越好。無論雌鰍或雄鰍在選擇中第二個指標則是觀察是否健壯、完好無傷,雌鰍腹部膨脹是否明顯,雄鰍個子是否健壯、勻稱;母鰍盡量選擇20 g以上個體,雄鰍盡量選擇12 g以上個體。
關于泥鰍的人工繁殖有些是利用人工催產(chǎn)自然授精[7-8],有些則是人工催產(chǎn)人工授精[9-10],但都取得了不錯的受精率與孵化率。而筆者對大鱗副泥鰍的試驗表明,自然授精組83%的孵化率遠遠高于人工授精組12%的孵化率,受精率則無明顯差別,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基本可以排除是人工授精組授精的時間把握不夠準確或者是人工擠出的精液量太少,其原因有待進一步試驗。一般泥鰍繁殖進行人工授精時,普遍做法是殺雄鰍取精巢剪碎研磨用林格氏液洗出精液[3],而該試驗的做法是直接擠精液,這一做法節(jié)省了雄性親鰍,但卻造成了大鱗副泥鰍人工授精的孵化率低下,原因如何暫時無法確定,因為同樣的做法在臺灣泥鰍上卻取得了成功。關于大鱗副泥鰍人工催產(chǎn)與人工授精導致的孵化率低下是否因為人工授精直接或間接引起需要進一步試驗證明。
參考文獻:
[1]王玉新,鄭玉珍,王錫榮,等.大鱗副泥鰍的生物學特性及養(yǎng)殖技術[J].河北漁業(yè),2012(11):23-43.
[2]趙振山,高貴琴,印杰,等.泥鰍和大鱗副泥鰍營養(yǎng)成分分析[J].水利漁業(yè),1999,19(2):16-17.
[3]朱盛林,萬全,李飛,等.大鱗副泥鰍的繁殖力測定及人工繁殖[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17):171-174.
[4]儲張杰,盧國興,胡廷尖,等.泥鰍和大鱗副泥鰍懷卵量的比較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2,51(13):2794-2796.
[5]張建江,范翠紅.魚類懷卵量知多少[J].漁業(yè)致富指南,1999(7):25-25.
[6]王吉橋,張欣,劉革利.親魚營養(yǎng)狀況對繁殖效果的影響[J].現(xiàn)代漁業(yè)信息,2002,17(1):24-27.
[7]于振海,陳有光,靖瑩,等.南四湖大鱗副泥鰍人工繁殖與批量生產(chǎn)技術研究[J].淡水漁業(yè),2012,42(5):92-96.
[8]鄭玉珍,王玉新,王錫榮,等.大鱗副泥鰍人工繁殖技術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2,44(12):97 -99.
[9]程輝輝,陳鵬飛,江志,等.泥鰍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J].科學養(yǎng)魚,2014(5):6-7.
[10]羅玉雙,張昌旺,諶喜良.地歐酮(DOM)在泥鰍人工繁殖中的應用[J].淡水漁業(yè),2000,30(11):20-21.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5.008
收稿日期:(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