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積極的重視,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已經(jīng)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方面。而作為一種科學教學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重要的作用。為此,筆者主要針對苗族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中對這一模式的運用,提出了一定的方法,從而幫助農(nóng)村中學學生的學習與進步。
1.教師做好導學案,指引學生先學
首先,中學語文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活動,并且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作為老師,應該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主動探究。對于苗族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來說,老師應該為其明確學習目標,指明學習的重難點;可以借助問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對問題的探究,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因此,老師應該為學生制作導學案,使學生對導學案的內(nèi)容與知識點進行學習與探究,以此提升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魯迅的《故鄉(xiāng)》一文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因此,老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導學案,設置一些關于閏土形象變化的圖表,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究,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完成閏土前后的形象變化,并且在教師的積極點撥下,對閏土的形象特點進行把握。老師為學生講解刻畫人物形象的方式,最終讓學生明白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了解封建禮教的本質,使學生對文章中心內(nèi)容進行把握,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發(fā)展。
其次,還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對于苗族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生來說,思維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而且比較靦腆,在課堂中應該注重對課堂氛圍的營造,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并勇于參加課堂活動。作為語文老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作文課過程中,以“春天的故事”為主題內(nèi)容的作文課,老師首先可以鼓勵學生思考主題的意義與內(nèi)涵,并且讓每個學生都談談自己的想法,這能夠積極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教師適當點撥與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質疑能力
要想在課堂中有效發(fā)揮好指導作用,老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行了解,并且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為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進行積極指導,以此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另外,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與領路人,要對學生合理地進行指導與點撥,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例如在講解《貓》一文過程中,老師分析課文過后,可以讓學生對文中描寫貓的語段進行分析,了解作者的描寫手法,并且為學生布置一項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對自己身邊的動物或人物進行觀察,然后進行描寫。這樣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與觀察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3.適當進行課堂練習,使學生得到循序漸進的提高
合理的課堂練習能夠及時鞏固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內(nèi)容。因此,老師在設置課堂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得到知識的鞏固與提高;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練習情況,也能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消化程度,以此做出合適的課堂教學的調整,使學生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在講解《小石潭記》的文言文之后,為了使學生對文章的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進行積極掌握,老師可以讓學生做一些關于字詞的小練習,如通假字、實虛詞、句式和詞類活用等方面的內(nèi)容;然后,再讓學生對文章中寫景的語句通過填空的形式進行理解與消化,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以此指導自己的寫作。因此,適當?shù)恼n堂練習有助于學生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鞏固與提高,尤其是對于苗族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應該加強平時的練習,才能得到積極的進步與提升。
總之,當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苗族地區(qū)的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中借助這種模式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與語文教學的相互結合,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作為語文老師來說,應該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布置合適的課堂練習,促進學生不斷的進步與提高,使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使學生收獲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