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彬彬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上,要把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捕捉到課堂上生成的寶貴的教學資源,能及時抓住學生的有效信息,合理地加以應用,切實做到一人為本,把問題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研討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留出精彩的瞬間,生成精彩的課堂,這都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去營建一個快樂的平臺,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
一、明確理念
快樂課堂的理念是學習目標準確,學習自主參與,師生關系和諧,學習氣氛輕松熱烈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習,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調(diào)動,學習效果才能好,教學效率才能提高。只有自主學習的課堂,才能有快樂的課堂,著名的教育家馬特爾曾經(jīng)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冷了的感情也會消融?!边@句話充分說明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不僅應該是他們快樂成長的使者。
二、尋求最佳策略方法
在兒童教育中,寓教于樂是重要的教育途徑和教學策略;寓教育于快樂的活動當中,對幫助兒童擴大知識領域,陶治性格,促進發(fā)展,尤其對兒童的智力開發(fā),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五年級數(shù)學《認識方程》一課的教學,采用這樣的一道判斷題以促進學生的成長。
下面的式子是方程嗎?
8+a=13 ②3x÷2=4+y
③30-*=10 ④5x+4=54-1
⑤x÷8=16 ⑥40=m+8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結果,大部分學生說:“全不是?!?0%的同學仍猶豫不決,不能下結論,于是我跟學生展開了如下的討論交流。
生甲:①“8+a=13”和“⑤x÷8=16”肯定是方程;“④5x+4=54-1”和“⑥40=m+8”好像不太像方程。
師:怎么這兩題不像了?
生乙:⑤、⑥兩題的右邊不是一個數(shù),而是一個式子。
生丙:我不同意生乙的說法,等式右邊有沒有規(guī)定只是一個數(shù)。
師:說得很棒!我也同意你的說法,方程就是同時滿足“含有未知數(shù)”、“等式”兩個條件的式子?!阿?x+4=45-1”和“⑥40=m+8”都能滿足以上兩個條件,這應該是方程。
生丙:“②3x÷2=4+y”它也同時滿足“含有未知數(shù)”、“等式”兩個條件,也應該是方程。
生?。何抑溃嵌匠?。
師:你真了不起(豎起大拇指表示不夸獎),你了解得真多呀!像這樣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并且所含未知數(shù)都是一次方程的還有自己的名字呢,它叫“二元一次方程”。到了初中我們就會學到它,今天老師提前讓你們認識認識。
生戊:我拿不準“③30-*=10”是不是方程了?
生己:這是等式里沒有字母。應該不是方程。
生庚:可是我覺得等式“*”也是我們不知道的數(shù),但是這個“*”在式子里,好像不是方程。
師:“像”嗎?方程長得什么樣呢,你知道嗎?這些式子全都是方程家族中的成員,它們?nèi)欠匠蹋?/p>
教室里驚訝一片——啊!
從前面的討論,我深深地知道原來學生判斷方程就是“字母”和“符號”。他們的思想里已經(jīng)陷在了“沒有字母就不是方程”的條條框框里了,難怪他們認為 “③30-*=10不像方程。
可是為什么又有學生會認為含有字母的等式就一定是方程;“未知數(shù)”就等于“字母”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回想學生之前的學習過程,他們在剛開始接融方程時,學生遇上的都是“含有字母”的等式,幾乎沒有遇到過“③30-*=10”這樣的一個反例,這就使他們在無形中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即“未知數(shù)就是字母“,或者”字母就是未知數(shù)“了。在此判斷題目中不接受等式中以圖形符號表示未知數(shù)。經(jīng)與他們交談后,我可以推出他們在五年級上冊對《用字母表示數(shù)》這節(jié)的理解是比較片面的,這是對代數(shù)思想欠缺深刻理解的表現(xiàn)。既然他們對等式中的未知數(shù)感知不夠,那么我就就可以推斷出這些學生在“情境中尋求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勢必會困難、吃力。
其實在之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因為在小學數(shù)學眾多的概念中,方程原本就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它的雛形其實在前面的學習中都是以式子呈現(xiàn),直到五年級下冊才出書“方程”這一概念,并對方程做出規(guī)范的要求,但這只是一個對概念逐漸明晰的過程,我還得與他們溝通練習。
三、創(chuàng)設情境,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
“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失去溝通的教學是不可想象的。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著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到共享、共識、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于是,我向?qū)W生提出如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進行導學。
問題一:“字母”都是“未知數(shù)”嗎?
當我的問題黑板上呈現(xiàn)時,思維活躍的學生馬上去尋找“字母”不是“未知數(shù)”的式子的反例,他們與同桌、同組交流后得出了更多有力的反證,如“S=1/2ah”這是三角形的面程計算字母表示式,但不是方程;“a+b=b+a”這是一個含有字母的等式,但它不是方程,只是加法的交換律表達式;“1m=100cm”和“1L=1000mL”這是一個單位換算式子,它們還不是方程;除此以外,同學們還收集到表示隊伍的字母,如NBA隊,這是一個籃球隊的名稱……
這些充分的反例,讓學生確定:字母不一定是未知數(shù)。
問題二:“未知數(shù)”都是“字母”嗎?
這個問題活動了好一會兒,各個小組都不見反應,沒人舉手,我只能引導學生回憶在低年級時學過來的知識數(shù)填數(shù)表示方法。如一年級時“3+()=5”,“5-()=3”,二年級時“4×?=8”,“15÷口=5”。學生都舉起了小手,明白了。
那是可以用括號、標點符號、不同的圖形符號表示不知道的數(shù)量,現(xiàn)在為什么就不能用這些圖形符號表示了呢?這就是說:不知道的數(shù)量,我們說是“未知數(shù)”,可用“字母”表示。
經(jīng)過與學生進行這樣的交流合作,經(jīng)歷這么一個思維轉(zhuǎn)折之后學生都清楚明白:原來未知數(shù)不僅可以用字母來表示,還可以用圖形符號表示。通過上述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經(jīng)過點拔,學生對方程的含義有了更深層的認識,也就是對數(shù)學意義也有更根本的認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教師動腦筋,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內(nèi)容、學生具體情況,合理采用,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