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丹妮
摘 要: 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普遍對歷史課沒有興趣。文章闡述了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枯燥的歷史課程生動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寓教于樂強化歷史教學效果的目的,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強化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 歷史課堂 激發(fā)興趣 教學方法
直到現(xiàn)今為止,人們對歷史學科的學習和教學方法仍然停留在老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的層面,正因如此,一提到歷史課,學生就提不起興趣,有的甚至覺得歷史就是背一下就行了。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和社會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們的歷史素養(yǎng)越來越重視。不論是中考還是高考歷史,試題都不會停留在只考歷史事件的層面,更多的是對歷史事件深思,所以只靠死記硬背不可能考好歷史。鑒于這樣的情況,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我認為教師應(yīng)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應(yīng)充分利用歷史學科的特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啟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索,進而使學生的思維經(jīng)常處于活躍狀態(tài)。
如何刺激學生積極思考?首先我會使用一些方法,比如顛覆學生對某些史實所有的一些固定思維。將固定看法和新思維進行對比,激發(fā)學生興趣。比如在介紹中國近代史時,我會對李鴻章這個人物進行重點介紹,學生往往會從一些影視劇或初中的歷史教材中知道李鴻章是個賣國賊,因為他簽了《馬關(guān)條約》,所以我在介紹這段歷史時更注重李鴻章在洋務(wù)運動中對中國近代化所作的貢獻,這樣一來就會使學生對李鴻章的認識更加全面,學生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增強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再比如對曹操的評價,由于學生受到《三國演義》等一些文學作品的影響,提到曹操都覺得他就是個奸雄,甚至覺得他就是個壞人,所以在介紹相關(guān)知識時筆者更加注重曹操知人善任、對推動歷史發(fā)展有好處的一面,盡量一分為二地看待曹操其人。
其次,充分運用影視劇普及歷史?,F(xiàn)在的很多電視電影中多少涉及一些歷史知識,有的影視劇更是打著歷史片的旗號,但這些所謂的歷史知識有的是違背史實的。比如在漢朝的歷史劇中出現(xiàn)科舉考試,人們的主食是玉米;唐朝貴族家中擺放唐三彩、夜市早市不斷、孩子們的啟蒙教材是《三字經(jīng)》等,類似的歷史常識錯誤很多,我們可以用這些影視劇的錯誤讓學生找錯,以加深他們的印象?;蛘邔ψ罱鼰嵊车哪承v史題材的影視劇進行歷史角度的分析,如果有學生剛好看了這些影視劇則能引發(fā)他們的共鳴,可能會使他們對這一時期的歷史感興趣,甚至有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尋找相關(guān)史料加強對這段時間的了解。
最后,情景再現(xiàn),努力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如果還是僅僅用傳統(tǒng)的上課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靠板書完成一堂課就會顯得比較“干”,學生往往也對這種模式比較倦怠,沒有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使課堂生動起來,如對某些課程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在描述戰(zhàn)爭過程時,與其老師在講臺上講還不如讓學生看一段相關(guān)視頻。比如介紹《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筆者就給學生放了電影《甲午大海戰(zhàn)》的片段,以加深學生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再如在介紹必修二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時,筆者就是以一首歌《春天的故事》作為導(dǎo)入,先給學生放這首歌,然后提問:“歌曲中的老人指的是誰?”“他劃的圈指的是哪里?”這樣一下就可以進入當天所要介紹的內(nèi)容??傊\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使課堂更加生動。
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引入活動教學課很有必要
從目前教學的情況看,將實踐活動教學引入歷史課教學比較困難。因為受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大多習慣于駕馭課堂,教學以考試為目標,覺得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是在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這樣一講到底使歷史課教學失去了它特有的魅力,使學生少了學習歷史的興趣。而引入活動教學課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迎合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滿足學生較強的表現(xiàn)欲望,應(yīng)該要多開此類課程。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中有一個單元是中國的社會變遷,介紹的是從近代到現(xiàn)代人們的衣食住行及交通傳媒的發(fā)展變化。這個單元比較貼近人們的生活,學生對這個單元比較有興趣,最好不要按傳統(tǒng)課的方法講,當然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視頻介紹也可以,但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生自己找相關(guān)資料,自己整理課件,自己到講臺上分享成果。筆者曾試圖讓一個班的學生自己搜集近現(xiàn)代有關(guān)的衣食住行的相關(guān)資料,通過分組形式將學生分為衣、食、住、行四組,分好后每組學生自己找相關(guān)資料,然后每組派一至兩個代表將所搜集的信息向?qū)W生講解。這堂課上得很成功,這樣讓我了解學生的潛力其實是無窮的,他們能做到的事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有助于改變學生對歷史課的看法,使他們有學習歷史的動力。
三、放開手腳,明確學習任務(wù),讓學生動起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一種依賴心理,認為老師講我聽就行了,所以就會形成惰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筆者在上課時盡可能把學生調(diào)動起來,如布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在課下思考,然后在課上讓學生就此問題進行討論,還可以以辯論會的形式分正反方進行辯論;或者在上課時做隨堂小考試,考完后教師講授讓學生互相交換試卷進行批改,改完后再把試卷收上來檢查學生的試卷批改情況。這樣做一方面讓學生嘗試當老師的感覺,另一方面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這樣都是為了讓學生充分加入課堂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為了讓學生改變對歷史學習的看法,我們需要做的事很多,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傳統(tǒng)中有所創(chuàng)新,在保證升學率的同時能緊跟現(xiàn)代社會的步伐,做到兩不誤,歷史老師除了要不斷豐富知識的積累,還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歷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