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
【摘 要】闡述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內涵和設計原則,對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優(yōu)化設計做初步探索,提出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優(yōu)化設計策略。
【關鍵詞】自主預習 語文閱讀教學 “主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B-0086-02
閱讀是高中語文最基本的教學活動,也是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關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主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的方法,得到語文教師的普遍認同。有效的“主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往往能夠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學生的自主預習將使“主問題”教學錦上添花,進一步提升“主問題”的這種效果。
一、基于自主預習的閱讀教學的“主問題”內涵
閱讀教學的“主問題”是指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爸鲉栴}”是從閱讀教學的整體角度或學生整體參與角度來說的,它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膚淺、零碎、短效性問題而言?!爸鲉栴}”不同于膚淺、零碎、短效性問題,不會肢解文章,而是對整個閱讀教學起到“主導”或者“支撐”等作用,有效避免傳統(tǒng)閱讀中肢解課文的閱讀方式,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文本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以問題的形式突出文章的重要內容,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閱讀學習主觀能動性,在“主問題”的引導下,引導學生通過“主問題”以及衍生的子問題探究,準確地掌握閱讀文本的內容,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內涵。
自主預習的閱讀教學的“主問題”是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基礎上,學生通過預習,自主對文本進行解讀。學生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熟悉文本,對文本形成初步認識,最終形成自主預習的成果,并生成疑問。自主預習為課堂“主問題”探究奠定了基礎,將更有利于發(fā)揮“主問題”的導向性作用,增強學生與教師、文本的互動。
二、基于自主預習的閱讀教學“主問題”設計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閱讀教學“主問題”設計應該是基于學生“主體性”展開設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通過自主預習,熟悉文本,形成初步認識,為“主問題”探究做好鋪墊;在“主問題”設計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學情,包括學生主體的閱讀興趣、閱讀需求、閱讀能力、閱讀個性等,盡量使“主問題”具有普遍適用性。
(二)針對性原則?!爸鲉栴}”是閱讀教學的載體,“主問題”設計的有效性直接關系著閱讀學習的效率。這就需要“主問題”設計要具有針對性,針對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閱讀文本的文本特色,針對學情。這樣才能凸顯“主問題”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越性,增強“主問題”載體的“含金量”。
(三)突破性原則?!爸鲉栴}”要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應,這就需要“主問題”設計遵循突破性原則。“主問題”設計要緊扣閱讀教學的重難點,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展開,圍繞“主問題”的探究逐步突破難點,以重難點的突破帶動其他閱讀學習活動,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基于自主預習的閱讀教學“主問題”設計探索
(一)抓預習,自主生成“主問題”。自主預習是學生閱讀學習的起點,也是“主問題”教學所要達到的終點,即實現(xiàn)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教師要從重視閱讀學習鞏固傳統(tǒng)思維中轉變過來,向閱讀學習的兩頭延伸,重視學生閱讀學習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預習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為“主問題”探究做鋪墊,同時節(jié)省課堂“主問題”探究時間,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我有一個夢想》,這是一篇演講稿,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1.自主學習本文的重點字詞,熟練朗讀課文。
2.利用網(wǎng)絡搜集這篇演講稿的演講背景,了解演講稿的基本特征。
3.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4.圍繞文章題目,為自己閱讀學習設計一個問題,并試圖完成該問題。
上述四個預習任務,旨在為閱讀學習掃除基本障礙,第四個預習任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通過自主預設問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意識,也為“主問題”探究做好鋪墊。對于學生自主預習,教師除了運用常用的教學案對學生進行引導外,還要善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嘗試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閱讀學習任務,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抓題眼,巧點文本之“睛”。高中閱讀文章,不少題目就像文章的眼睛一樣,能夠折射出文本的內容精髓,鮮明地突出文章的重點閱讀內容,這就為“主問題”設計創(chuàng)造了一個很好的契機。高中語文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要有“抓題眼”的意識,以“主問題”為文本解讀的切入點,發(fā)揮題眼在閱讀教學中的導引作用,從而透過“題眼”設計“主問題”,巧點文本之“睛”。
以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為例,這篇演講稿的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主問題”設計如果能夠扣住題目展開設計,文本中作者表達的主要觀點就水到渠成地呈現(xiàn)出來。在學生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第四個自主預習任務其實也為教師“主問題”探究做了預設,不少學生在自主設計問題時,就圍繞文章的題目展開,設計出一系列問題,例如“我”的夢想是什么?“我”是誰?“我”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夢想?這個夢想追求的背后折射出什么樣的現(xiàn)實?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生成問題的現(xiàn)狀,既可以在學生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中生成的問題中遴選“主問題”,如果學生設計的問題缺乏導引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生成“主問題”,這篇演講稿的“主問題”就可以抓住題眼,設計出這樣的“主問題”:我的夢想是什么?進而從“主問題”延伸出系列新的子問題,有效實現(xiàn)文本的解讀。
(三)抓句眼,妙入文本之“境”。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往往都有打動人心的句子,不少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這些句子就是文章中的主旨句,它們往往以議論或抒情性的表達方式出現(xiàn)在文章中。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議論、抒情的句子,以此為文本的切入點,妙入文本之 “境”。抓句眼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意境,還有助于學生進入文本的“情境”,從而達到有效解讀文本的目的。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主問題”設計可以扣住下列句子: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這個句子既著眼于“我”,又搭建起“我”與丁香一樣的姑娘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折射出文章的感情基調。我們可以設計出這樣的“主問題”:冷漠、凄清,惆悵是寫“我”的感受還是抒寫撐著油紙傘的丁香姑娘的感受?在這個“主問題”下,可以衍生出下列子問題:“我”是怎樣的“我”?(考查學生自主預習:作品的時代背景)“她”是怎樣的她?(解讀象征意義)為什么是撐著油紙傘的她?“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奔脑⒘嗽娙嗽鯓拥乃枷耄?/p>
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妙入文本之 “境”,讓學生感受到詩人在現(xiàn)實與理想碰撞和失落中的痛苦、無奈、煎熬,這彷徨、感嘆、哀怨是現(xiàn)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同時又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四)抓思想,巧尋文本之“魂”。思想感情往往是一篇作品的靈魂,抓住文章的思想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靈魂。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文章的思想設計“主問題”,巧尋文本之 “魂”。
例如,郁達夫《故都的秋》這篇散文,寫于1934年8月。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作者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這段時間,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淡,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這使故都之物表現(xiàn)出清靜、悲涼的感情基調,作者的思想是顯而易見的:“凡是有情趣的人,對于秋應總是一樣地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覺?!敝笔阕髡邔识贾餆o比眷戀之情。
因此可以抓住思想設計“主問題”:結合文本內容,說說《故都的秋》這篇散文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就能夠透過思想感情的探究,解讀故都之風物:清晨所見、牽?;?,槐樹落蕊,秋蟬殘聲,秋雨話秋涼,棗樹奇景等;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秋江南之秋不能讓人滿足”的情結所在。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設計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是豐富的,是基于學生自主預習的基礎上,因學生因文本而不同。教師只有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加強“主問題”設計思考,才能發(fā)揮“主問題”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效作用,打造高效語文閱讀課堂。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