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摘 要] 探討了在職業(yè)院校物理教學中運用物理學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幾種方法及值得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 鍵 詞] 物理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問題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9-0100-01
一、運用物理學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幾種教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適時引入物理學史,可以豐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容,并使物理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具體、感人。在物理教學中,通過認知教育途徑,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物理學的成就和中國近代物理落后的原因;通過情感教育途徑,依托史實,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和才情稟賦,宣泄教師自身的愛國激情,讓學生受到感染。為了有效地運用物理學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選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尋根知“源”
從學生熟知的事情說起,尋根溯源,追溯我國祖先在物理學方面的輝煌成就,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例如關于時、空的無限性,在我國公元前三、四世紀的《管子·宙合篇》中就作出了深刻的討論,該書中記載:“天地,萬物之橐也;宙合有(又)橐天地。”意思是說,世界萬物都包納在天地之中,而天地又包納在表示時間、空間的“宙合”之中,樸素地說明了一切物體只能在空間和時間內存在。同時,又強調指出:“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絡天地為一裹。”說明天之“上”,地之“下”,四海之“外”,還有無限廣闊的世界,它們無不處于“宙合”,即時間、空間之中,這是對時、空無限性最早的論述。在追溯我國古代物理學方面的成就時,可以自豪地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fā)達最早的國家之一,物理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在16世紀以前中國物理學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
(二)對比除“卑”
在物理教學中,有時可以就同一物理領域的研究在不同國家出現(xiàn)的先后進行對比。例如宋末元初人趙友欽所著的《革象新書》中有一篇“小罅光景”,極其詳細地敘述了他用兩間房子進行的一個大型光學實驗,實驗規(guī)模史無前例。他的這項大型實驗約在十三、四世紀,比伽利略還早兩三百年。可惜,他的實驗精神沒有在我國古代發(fā)揚光大。通過對比,可以掃除部分學生中可能存在的民族自卑感,樹立民族自信心。可以讓他們知道,雖然和當代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是窮國,許多方面都較落后,但這是近兩百年來由沒落的封建制度和被侵略地位造成的。中華民族曾經有過輝煌的古代,在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也必將有輝煌的未來。當然,在對比時也應客觀地指出,我國在物理學的很多方面確實與發(fā)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甚至還沒有出現(xiàn)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籍的物理學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憂患意識,激勵學生關心國家命運,努力學習。
(三)范例激“情”
物理教學中介紹物理學家事跡時,對于那些熱愛祖國的物理學家可以適當介紹他們的愛國義舉。例如,深得約里奧·居里贊譽的錢三強、何澤慧夫婦毅然拋棄優(yōu)越的國外生活和工作條件返回祖國懷抱的壯舉;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的事跡,都是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的好范例。當然,外國物理學家同樣有祖國,阿基米德、居里夫人的愛國精神也是同樣值得稱頌的,同樣能起到激發(fā)愛國熱情的作用。
(四)引申添“趣”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在介紹史料時,可適當拓寬視野,順勢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內容,以激活學生的情緒,增添教學情趣。例如,在介紹“場”的概念形成的史實時,可順勢引申,中國古代元氣論中的“氣”的思想與現(xiàn)代物理中“場”的思想極其相似,元氣論這種中國古代物理中的深刻思想是一筆有價值的遺產,這種“中國傳統(tǒng)科學思想可能會在科學發(fā)展的最終狀態(tài)中發(fā)揚出大于人們所承認的作用”。
二、運用物理學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注意的兩個問題
(一)力求“有機結合”
在運用物理學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不能把物理學史和愛國主義機械地拼湊在一起,更不能把物理學史看作僅僅是貫徹愛國主義教育的工具。那樣做反而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出現(xiàn)負效應。為達到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的目的,應遵循教學的基本原理,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找準切入點、動情點,力求兩者的有機結合。
(二)力求“史實確鑿”
在講述中國古代物理成就時,完全有理由多些稱頌,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一定要有個度,不能超過事實允許的限度。那些慷慨地給中國古人贈與“物理學家”的做法,那些把古人某些零星的、不定型的、空想的思辨和今人那些系統(tǒng)的、確切的、有實踐的認識混為一談的做法,都是不妥的。又如,說“我國晉代某位古人已經懂得共振原理”的“考證”,也是有違實事求是原則的。雖然這些做法往往冠于“愛國主義”,或能起“嘩眾取寵”作用,但對學生的教育是有害無益的。
參考文獻:
[1]馬文蔚.物理學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2]蔡賓牟.物理學史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