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春天是從一朵梨花上開始的。當(dāng)?shù)谝豢|春風(fēng)站上村口那棵老梨樹的枝頭,踮起腳尖四處張望時,鄉(xiāng)村便在布谷鳥的歌唱中,從清晨草尖的一顆露珠上醒來,抖落一身灰蒙蒙的蒼涼與寂寞,敞開塵封一冬的心扉。
仿佛就在一夜間,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黃的菜花便在不經(jīng)意間開放了。鄉(xiāng)村像個穿上花裙子的少女,跟隨春風(fēng)飛舞著,旋轉(zhuǎn)著。拂過山林,淡綠的葉子爬上枝頭;拂過田野,小草從一片枯黃中抽出嫩嫩的芽兒;拂過池塘,吹皺一池羞澀的心事,春的訊息便像漣漪一圈一圈向四處飄蕩開去。
經(jīng)過冬的蟄伏,鄉(xiāng)村便在第一聲春雷中蠢蠢欲動。小溪邊的柳樹垂下萬千秀發(fā),溪水當(dāng)鏡,春風(fēng)作梳,扯出一冬漫長的回憶和春暖花開的向往。農(nóng)人褪去厚實笨拙的棉衣,跟在一頭?;蛞黄ヱR的后面,用犁鏵翻開大地的篇章,書寫春的序言。種子剛下地,一場春雨就纏綿地來了,讓夢想濕漉漉地生根發(fā)芽。
蜜蜂飛來了,迎著空氣中那縷縷淡淡的清香,忙碌地穿行于桃紅李白間,漫天便響起嚶嚶嗡嗡的輕鳴;蜻蜓也飛來了,立在一株秧苗上,歪著三角形的腦袋,與近在咫尺的我們對視,然后在我們剛伸出手的一剎那猛地飛走,讓那種輕盈一直盤旋在我兒時的回憶里。房前屋后,牽?;ㄉ斐黾氶L的藤蔓,沿著一棵梨樹或杏樹向上旋轉(zhuǎn)著緩慢攀登,當(dāng)指尖隨便觸碰到一根枝條,便像遇見失散多年的戀人一樣緊緊纏住不愿松手。傍晚時分,還嬌羞地把花骨朵藏匿在葉片的腋窩里,生怕被別人看見,第二天清晨,太陽一出,花苞便松開了緊握的拳頭,敞開成一個個小喇叭,粉紫粉紫的,在陽光下高調(diào)地炫耀著。于是整個春天,我們都快樂得像一只蝴蝶,在爛漫的山花間飛來飛去。
當(dāng)梨樹杏樹李樹上鼓起一個個青澀的果實,田里的稻谷便開始抽穗,閉上眼睛,整個田野里都是撥節(jié)的聲音。雨水和燕子傾斜的翅膀總在這時不期而至,夏天緊跟著春的腳步來到了鄉(xiāng)村。雨水開始多起來,成天成天地下,時而細密,時而傾盆,時而伴隨著一陣轟隆隆的雷聲,扯起一道道樹根狀的閃電。
透雨一落地,莊稼和樹木就開始瘋長。放眼望去,一片蔥蘢、一片蒼翠,漫山遍野的綠像海洋一樣鋪天蓋地地卷來,淹沒了山村。燕子開始在堂屋大門上方銜泥筑巢,不久里面便響起了“啾啾啾”生命的呢喃,于是便有兩只剪刀似的燕子穿梭在風(fēng)雨中,早出晚歸,院子里也就多了一份生機與活力。
天氣越來越熱,太陽像個大火球每天掛在鄉(xiāng)村的頭頂拼命燃燒,地面騰起一陣陣熱浪,整個山村變得懶洋洋洋的,就連一天狂吠不止的狗,此時也無精打采地趴在屋后那棵老梨樹的陰影里,伸長舌頭喘著粗氣,偶有路人經(jīng)過,也只是抬起頭斜望一眼,隨即又低下頭去,不理不睬。只有知鳥不怕熱,從這棵樹叫到那棵樹,還沒等我們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猛地一個黑影從樹蔭里飛起,不久便在另一棵樹上傳來一陣嘶聲吶氣的鳴叫,于是整個夏天,鄉(xiāng)村到處彌漫著這種叫聲,此起彼伏,讓人心神不寧。
天氣熱的時候,風(fēng)就不來了,整個鄉(xiāng)村就像一幅靜止的油畫,就連炊煙也變得直勾勾的,一動不動,直到升上天空,才漸漸變淡變稀薄,慢慢散去。傍晚時分,吃過晚飯,鄉(xiāng)鄰間便不約而同地坐到了田邊地角,搓一把煙葉,愉快地裝進煙鍋,朦朧間燃燒了天邊那抹羞澀的晚霞。母親總在這時搬條小板櫈,坐在門外的水溝邊給我們納千層底的布鞋,一根長長的麻線,納出鄉(xiāng)村的寧靜與淡然。
鄉(xiāng)村的夏夜熱鬧非凡。夜的幕布剛一拉開,清脆的蛙鳴就登場了,一聲接著一聲,一陣緊似一陣,一浪高過一浪,跟比賽似的。稻田里、河溝邊,一只只小青蛙鉚足了勁,鼓起圓圓的肚子放聲歌唱,就像是一串串掛在窗前的風(fēng)鈴,隨著山風(fēng)一吹,變成悅耳的鄉(xiāng)村小夜曲在村子里四處游蕩。月亮出來了,掛在東山頂上,像把割豬草的彎鐮,不經(jīng)意間割破了夜的墨汁,一層淡淡的黑從天際傾瀉下來,把鄉(xiāng)村染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點綴上幾粒星光,便足以讓我們用一個季節(jié)去回味。
秋風(fēng)初起時,鄉(xiāng)村進入了絢爛的秋天。院子里有陽光的時間變短了,陽光開始柔和起來,淡淡的云,紅紅的霞,高高的天空。太陽用盡最后一點余輝,把金色和紫色摻雜在山林最后剩余的綠色里,仿佛是日光融成了點滴從天上落到了茂密的樹叢里,嫩綠、藏青、枯黃、深紅,五顏六色的樹葉交織在一起,鄉(xiāng)村變成了一塊五彩斑斕的琥珀,隨意散落在山坡上,美得讓人窒息。
過完中秋節(jié),吃完月餅,稻谷開始變黃,原本高傲的稻穗少了幾分夏季的桀驁不馴與年少輕狂,沉甸甸地低下了頭,多了幾分厚重與實誠。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滿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陽光的照射下,越發(fā)顯得光耀奪目,整個田野都是金燦燦的,好像鋪了一地的金子,農(nóng)人的臉上除了汗珠,還多了一份豐收的笑容。
成群結(jié)隊的麻雀不時像一片烏云似的從稻田里“哄”的一聲騰空而起,又像下冰雹似的紛紛散落在滿是塵土的道路上,田邊地角便多了些穿破衣爛衫戴破草帽的稻草人,于是整個季節(jié)田野里便此起彼伏地響起了有節(jié)奏的“嘭—嘭嘭—嘭嘭嘭”的打谷聲,稻谷割倒處,便有螞蚱驚慌失措地蹦來跳去,惹得孩子們一陣歡呼、一陣雀躍。
打谷是這個季節(jié)鄉(xiāng)村最為隆重的大事,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會聚在一起來幫忙,田野里歡聲笑語,一片忙碌景象,主人家忙出忙進,砂鍋煮臘肉,石磨推豆花,一派熱火朝天。沉甸甸的稻谷一背一背的從田里背回來,到黃昏時分,堂屋的閣樓上便堆成了一座小山。勞累一天的鄉(xiāng)民們,在火辣辣的包谷酒和四季財?shù)木屏钪?,一張張古銅色的臉龐上堆滿了幸福和喜悅。
秋收過后,天空一碧如洗,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又如大海一樣湛藍,朵朵白云宛如揚帆起航的輕舟,慢悠悠地漂浮著。風(fēng)一吹,樹葉就開始落了,像一只只黃燦燦的蝴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舞。
深秋的風(fēng)吹起來就停不下來,越吹越有勁,“呼呼”地掠過山梁、掠過房頂、掠過村口那棵老榆樹的樹梢,老榆樹全身的葉子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了,可是秋風(fēng)還在拼命地搖動著它,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美麗的衣裳,老榆樹只能憂郁地站在那里,讓褐色的苔蘚掩住身上的皺紋。風(fēng)把天空吹得發(fā)灰,云彩也失了形狀,好象洗過硯臺的水盆,有深有淺,混沌沌的。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壓著大地。這樣的云彩,有時帶來雨點,有時帶來細雪。
“呼呼”的北風(fēng)刮了一夜,田野里的稻草垛也縮成一團,鳥兒紛紛躲進了窩。第二天一大早推開門,雪就來了,房屋披上潔白素裝,長長的冰柱像水晶短劍似的掛在屋檐下,柳樹變成臃腫銀條,山巒像條白脊背的巨蛇,伸向遠遠的灰蒙蒙的暮色煙靄里。天連著地,地連著天,白雪茫茫,無邊無際,鄉(xiāng)村變成了一個粉裝玉砌、充滿詩情畫意的童話世界。
路上的積雪足足有十多厘米深,踩上去發(fā)出了“咯吱咯吱”的響聲??諝馇逍潞洌筢樢粯哟掏措p頰。但孩子們不怕冷,打雪仗、堆雪人,手和臉凍得紅通通的,頭上卻冒著汗,歡笑著,嬉鬧著,原本靜謚的山村便平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幾家早起的村民開始做早飯了,煙囪里飄出幾縷裊裊炊煙。那飄蕩的煙霧在晨曦中隨風(fēng)吹拂逐漸地升騰,慢慢升入天際化作一條細線,消失在晨光中。樹林里偶爾會有幾聲清脆的鳥鳴和枯枝折斷的聲音,時不時傳入耳鼓,久久地在雪地里回蕩。
太陽升起來了,將溫暖投向大地。陽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屋頂上的積雪、屋檐下的冰墜兒開始融化,屋檐開始淌水,滴在雪地上,把地上的雪穿成一個個小洞洞。樹上的雪順著樹干往下淌水,樹枝上不時地抖下一兩塊巴掌大的雪塊,無聲地滑落在雪地上。污濁的空氣隨著白雪的融化而變得更加清新,深深地吸一口,心曠神怡。雪絨被下,青青的麥苗枕著春天的夢想甜甜睡去,夢中,那縷春風(fēng)又站上了村口那棵老梨樹的枝頭。
消逝的炊煙
春節(jié)回老家過年,晚飯后獨自一人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徜徉,夕陽泛著縷縷金黃的余暉,懶洋洋地掛在金沙江對面大涼山的山頂上,鄉(xiāng)村也跟著變成了一幅金黃色的油畫,靜謚、肅穆。時值冬末春初,田野里的樹木大多掉光了葉子,突兀地向天空伸出細長的樹枝,四周一片枯黃、幾分蕭瑟,讓人心里平添幾許凄涼。
常年寄宿昆明,一年偶爾回老家一兩次,大多來去匆匆,從未像今天這樣悠閑自得,用一種恬靜、安然的心態(tài)去重新端詳這個生我養(yǎng)我也許將來還會埋葬我的村莊。我盡量放慢腳步,跟著心隨意地游蕩,沒有目的地,也無計劃,任那條細長的鄉(xiāng)間小路牽著我。突然感覺自己就是一只風(fēng)箏,那條鄉(xiāng)路就是拴在我心頭的線,父母則是那個放風(fēng)箏的人,無論我飛多高飄多遠,父母在故鄉(xiāng)那頭一扯線,心便會痛,那是思念的痛,刻骨銘心。
這幾年搞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家鄉(xiāng)變了,變得我都有些不認識了。目之所及,磚房多了,瓦房少了,茅草房更是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便是現(xiàn)存的瓦房,也大多白灰粉墻,刷得雪白,隨意地依山就勢散落在山坡上。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但卻找不到兒時打光腳板奔跑在鄉(xiāng)間小路的感覺,是村莊變了還是我變了?心里總感覺缺少點什么,空落落的,有幾分惆悵與失落。
到底缺少了點什么呢?目光緩慢地劃過田野、山林、村莊。炊煙!對了,缺少炊煙。我的心猛地一沉,怎么沒看見炊煙呢?晚飯時分,村莊上空本應(yīng)是炊煙繚繞、柔情萬分的,而眼前的這個村莊,卻不見一絲一縷的炊煙。閉上眼,腦海中浮現(xiàn)出兒時鄉(xiāng)村的畫面:鄉(xiāng)野清晨,薄霧晨曦,鄉(xiāng)間一片靜謚,一抹朝霞羞澀地掛在天邊,幾聲雞啼鳥鳴劃破村莊的寂靜,“吱呀”第一聲開門聲響起,隨后,“吱吱呀呀”此起彼伏的開門聲便從村子的各個角落傳來,家家戶戶幾乎同時升起了炊煙。淡淡裊裊的炊煙,像一條條輕柔的絲帶,映襯著薄薄的晨霧,好似一幅清淡素雅的山水寫意畫。風(fēng)兒輕拂,炊煙繼而化作片片花絮隨風(fēng)飄散,慢慢消失,從而拉開鄉(xiāng)村一天的序幕。黃昏時分,殘陽如血,天空、大地、山林一片金黃,遠山如黛,炊煙再次在村落的上空徐徐升起,那種透明的青色,輕紗般緩緩流過村莊,那是一種怎樣的極致與靜美??!炊煙起時,鄉(xiāng)間小路上便有農(nóng)人肩扛鋤頭或犁鏵,跟在一頭慢條斯理的老牛后面,抽著葉子煙,悠閑自得地向著炊煙、向著家的方向走去。
而眼前的村莊,炊煙都消逝了。丟失了炊煙的鄉(xiāng)村,就像一個失了魂的人,行尸走肉般,黯然、木訥、死氣沉沉。我有些失落地回到家,和母親談起炊煙,母親笑笑說:“現(xiàn)在哪還有人家燒柴草,都用電用沼氣用液化灶了,哪來的炊煙,山上的柴都好多年沒有人去砍了。”
聽罷平添幾分悵然。兒時的鄉(xiāng)村,柴草是主要的燃料,做飯煮豬食燒開水,全靠一個土灶一口大鍋一堆柴草。每年一到秋冬季節(jié),生產(chǎn)隊便會通知各家各戶到村子對面的青崗嶺去清理自家的山林,一年僅此一次,持續(xù)時間將近一個月,平時是封山育林區(qū),絕不允許砍伐和牲畜上山的。這時開山,一來清理掉枯枝茅草以防山火,二來各家也可備足一年的柴草。我家的山林在半山腰上,山勢極為陡峭,離家好幾里地,路程好似一個大寫的V字,看著就在對面,走起來卻要一兩個小時。每年一到砍柴時節(jié),父母便會早早起床,用口缸或飯盒帶上一盒午飯便出發(fā)了,一直要到傍晚才會回來。于是每到冬季,房前屋后便一垛垛的堆滿了柴草。每次父母砍柴回來,一放下背架,來不及擦去臉上大顆大顆的汗珠,便會像變戲法似的從衣兜里掏出一把熟透的地瓜來,比拇指略大些,紫紅的皮,捏在手里軟軟的,用手掰開,里面露出紅紅的瓤,放到嘴里,甜中帶著一絲輕微的酸,算是那個年代我們能吃到的最好的水果。
把柴草收拾整齊,母親開始做飯了。家里的廚房很寬敞,七八個人進去也不覺得擠。墻腳一個雙眼土灶,一邊燒柴另一邊燒煤,上置兩口二尺四的大鐵鍋,兩灶的交接處留一孔,然后順墻往上開一槽,中間掏空,外面用瓦片和泥土糊住,謂之為煙囪,超出房頂部分用磚砌一兩尺高,頂上置一破鍋但不封死,既能通氣又能防雨水流入。兒時的我最喜歡幫母親燒火,拾一把干柴,置于膝蓋上兩手一用力,“啪”的一聲,樹枝便折為兩截,放入灶膛內(nèi),劃一根火柴點燃,便有火苗竄起,把我們的小臉映得通紅,煙霧隨著煙囪排出屋外在房頂上空飄搖便形成了炊煙。我通常是燒幾把柴抹一把汗,待飯菜做好,臉便成了小花貓,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柴草是炊煙的前生,炊煙是柴草生命的延續(xù)。小時候,我總喜歡在黃昏時分,坐在小門外,看村子里的炊煙,每一分每一秒都不一樣,每看一眼,都有一種別樣的感覺。沒有風(fēng)的時候,炊煙是直直的,一動不動,像一幅素描,剛從屋頂上升起時,濃密細黑筆直,往上漸漸變粗變淡、變稀薄,最后融入到云彩,消失得無影無蹤;微風(fēng)初起時,炊煙便像一位舞者,在空中升騰起妙曼的舞姿,隨意旋轉(zhuǎn)扭曲,無拘無束,似行云如流水,盡情揮灑鄉(xiāng)村的情和韻;風(fēng)再大一點,炊煙便沒有了固定的形態(tài),更像是一團濃霧,肆意籠罩在屋頂周圍,先前的逐漸消失,后來的又繼續(xù)縈繞,鄉(xiāng)村便因炊煙有了生機和靈氣。
有位詩人說:“炊煙是大地伸向天空的血管!”我總感覺很抽象。炊煙其實沒那么神秘,炊煙是鄉(xiāng)村的符號、是家的方向、是圍著鍋臺轉(zhuǎn)的母親對野孩子的柔聲呼喚。畢竟那個年代,在田野里瘋玩的我和小伙伴們,回家的時間是以屋頂上升起炊煙為準(zhǔn)。
當(dāng)液化灶、沼氣和電取代了土灶和柴草,炊煙便成了鄉(xiāng)愁里一道永恒的風(fēng)景,一個古老的故事,一段如歌的歲月。站在今天的村莊,感動疼痛的,除了炊煙,還有我對兒時鄉(xiāng)村的思念。
作者簡介:萬吉星,漢族,1976年生于云南昭通巧家,現(xiàn)居昆明。在《云南日報》《昭通日報》等20余家報刊發(fā)表新聞報道100多篇;文學(xué)作品散見于《邊疆文學(xué)》《滇池》《散文詩》《散文詩世界》《昭通文學(xué)》等刊物。曾獲中國作協(xié)《文藝報》社“九六之春”文學(xué)筆會三等獎。
【責(zé)任編輯 吳明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