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玲
在新課改背景下,研究高中英語學科特點及高中生英語學習特點,開展高中英語有效教學,從根本意義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正是理論呼喚與實踐需要的自然產物,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
1.注重閱讀技巧的講解,攻克英語閱讀難關。
英語考試與其他科目不同,其他科目要求考生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逐字推敲,最終答對題目??捎⒄Z考試題型多變、題量大,要把所有題目都仔細推敲、選對答案,對于英語考試的高中學生來說時間是不允許的。因此,學生閱讀技巧的掌握和速度靈活的運用,對于英語考試極為重要。高中英語教師要注重閱讀技巧的講解,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考試時間里攻克英語閱讀難關,提高英語總體成績。高中英語閱讀的技巧有很多,如先看題目,再進行全文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找出題目關鍵詞或關鍵句,去文章中找答案;找出段中的中心句;文章的小標題和各段第一句往往是出題的關鍵等諸如此類的小技巧。例如,在講解Unit2“English and its history”時,教師的重點在于對課文內容與重點詞匯及語法的講解,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采用泛讀、速讀、略讀、尋讀、跳讀等在頭腦中形成對課文的總體認識即可,達到訓練學生學會把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學會英語閱讀技巧交錯使用的目的。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多次分段和段意概括練習及對英語閱讀文章的總結或概括的訓練。教師教會學生掌握英語閱讀的技巧、看題目猜測、猜詞義、推理分析等,都會為學生掃清閱讀障礙,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2.注重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教師角度分析,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角色,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朋友之間或者師長之間的關系,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多注意研究心理學,力爭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創(chuàng)新,采用生動形象的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征的教育方式,形成積極的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一直保持對知識的高度的渴求欲望,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和意義的教育。營造愉快、和諧且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氣氛對保護學生的學習動機十分重要,那么班級的學習環(huán)境就顯得特別重要,教師應在教學中盡力創(chuàng)造一種使學生感到有利于施展自己的個性和寬容的有利于其自主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減少擔心和焦慮,努力讓學生在成熟中發(fā)展自己,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高中英語課堂由于受到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大部分失去它應該具有的語言工具的特點。如何讓學生在獲取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樂學愿學,把枯燥的知識學活,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是擺在每個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3.營造課堂語言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
口語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的原則,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可從以下三方面由淺入深、逐步突破:
3.1聽說訓練。首先可利用課本的配套磁帶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模仿性聽說。此方法適用于生詞和課文的學習。其次可脫離文字讀本,憑借有聲磁帶,要求學生在聽完一段話后,照原句說出。這種記憶性聽說難度不宜太大。再次,讓學生聽一段有一定難度的對話或文章,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把它概括性復述出來。這種概括性聽說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理解、思考和概括。
3.2看說訓練。要求學生針對看到的圖片、場面、事件或人物說出一句或一段話,這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簡潔性和準確性。
3.3戲說訓練。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信心,讓學生的口語得到有效鞏固和發(fā)展。教師可借助戲說訓練為他們提供展示口語能力的舞臺,如英語繞口令、猜謎語、單句接龍、對話、小品、辯論賽等,都是學生喜歡參與的活動。這種戲說訓練既寓教于樂,又能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較高層次的口語運用能力。
4.巧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學習。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能夠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尤其是在語言學習中,包含很多文化信息內容。很多高中生并未有機會直接體驗異國文化,因而他們對這些內容倍感興趣。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足不出戶,即可了解和體驗多樣的英語學習內容。例如:在學習高中英語Module9中的Unitl“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這一課文時,教師可巧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以英語為主的國家,如Canada,Australia,Britain,學生了解得比較少。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引進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節(jié)、英國的倫敦大橋等,教師將這些信息制作成PPT課件,以圖文解說形式向學生介紹。通過巧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向學生呈現(xiàn)直觀的資料,讓學生對這些內容具有更直觀化的理解,從而激發(fā)深層次的學習興趣。
5.教師要關注語言的交際性、文化性。
新課程標準倡導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作為一門語言課,英語課傳授的不應該只是些單詞、詞組和句子,更應該注重如何在具體的情境中使用這些單詞、詞組和句子。教師要設置學生參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雙邊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英語教學活動的娛樂性與語言情境的真實性,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6.利用翻譯練習提高學生英語作文的質量。
在學生的英語作文中會出現(xiàn)大量用詞不得體現(xiàn)象。正確選擇詞語與句式是保證作文與譯文質量的重要前提,譯文質量直接影響作文的檔次。平時多加強句式翻譯練習,可感受到英漢兩種語言結構上的差異。漢譯英翻譯練習的環(huán)節(jié)設置實際是仿寫句子的訓練,是對學生英文寫作能力的訓練過程。我們在實際寫作教學中,往往忽略單句的練習。按照語言學習規(guī)律,英語的寫作教學總的次序應是:句—段—篇。句是基礎,段是過渡,篇是目的。造句能力是培養(yǎng)表達能力之基礎的基礎、關鍵中的關鍵。只有通過仿寫,才能避免少出錯。教師要幫助學生先從課文中找出范例,再按范例以翻譯的方式仿寫句子,從而打下牢固的寫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