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悅仁(Rainer+Becker)
早在2012年,《經(jīng)濟學人》雜志就報道說:“擁有一輛汽車所帶來的喧嘩感、地位象征和暗藏的性感,已經(jīng)被其他產品和生活方式所取代,而且這個變化還不止于在年輕人中發(fā)生。”
果然,不過4年時間,我們就看到各式各樣越來越方便、靈活、便宜的出行服務在強勢崛起。
當然,變化還在路上,還需要更強大的技術、更多的觀念改變和運營創(chuàng)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再過一些年,私家車可能變成一種我們不太愿意擁有的東西。
汽車的發(fā)明,打破了以馬和馬車為基礎的交通方式。不久的將來,汽車業(yè)又將被徹底改變,為汽車服務的行業(yè)也將隨之產生重大變化,其中一些行業(yè)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首先可能消失的,是汽車經(jīng)銷行業(yè)。
4S店是城市中一道熟悉的風景線,但有一天,這些店面會消失無蹤,因為我們消費汽車的方式將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要理解這一點,只需看看今天的孩子就知道了。如果你說去吃點東西,他們還會穿上外套、套上鞋子走出門去嗎?不會。他們只會坐在家里,在手機上按幾個鍵,一切就都來了。
等他們長大到可以開車時,多半已經(jīng)不想再買一輛汽車了。他們可以付一段路的車費,也可以通過App預約一輛家附近的車來開,或者可以叫一輛帶司機的車,有時他們還想坐坐火車。他們會選擇與當時、當下情境最契合的交通方式,而不是坐在一輛自己花錢買來的龐然大物里,在滾滾車流中摸爬滾打。
第二個可能消失的汽車相關行業(yè),是停車場。
一想到汽車帶來的浪費,很多人會首先想到花在堵車上的時間。其實,由于每天的超長閑置時間,汽車導致的最主要浪費,是用于停放汽車的空間,特別是城市黃金地段的空間。
2008年,《安居》(Dwell)雜志曾報道過美國米爾沃基建筑學校所做的一個項目。研究者們模擬了一個擁有500萬居民的城市。研究發(fā)現(xiàn),這個城市中,有1100萬立方米的空間被用來停放汽車,大學校園只占了75萬立方米的空間。
這表明,我們的城市中,用來停放這些毫無生命的金屬空間,居然是塑造年輕人未來空間的近15倍!
未來,我們不需要如此之多的汽車,而是應該進行共享。汽車共享可以大大減少汽車的數(shù)量,充分使用時,可以大大節(jié)約空間。
在高科技的調度之下,共享或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根據(jù)你的需要自由穿梭,然后停在遠郊的停車場里。購物廣場、超市、居民區(qū)地下和門口停車場的空間,都可以因此被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