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瑋
摘要:縱觀世界,已有不少國家對個人信息保護進行了立法,但個人信息有沒有必要進行法律規(guī)制呢,在我國尚處討論階段。同時,若需要對個人信息進行立法保護,則不可避免的會對外國學界研究成果和立法進行研究。所以,我國要對個人信息進行立法保護,首先要對個人信息這一概念進行明晰,其次要對其選擇合適的立法保護模式。
關鍵詞:民法;個人信息;立法保護
一、個人信息概念之明晰
對于個人信息的內涵界定,無論是國內、國外還是學界觀點,都有著一定的爭議。拋開形式上分為列舉式和概括式的不同,學界對個人信息的界定主要分為關聯型和識別型,二者強調的重點不同。
(一)關聯型
關聯型對這一概念的定義,主要集中在在于該信息與個人的相關性。其定義個人信息是和自然人有關的一些信息。如我國香港96條例規(guī)定,個人資料是直接或間接與一名在世的個人有關的信息。范江真微教授的觀點認為個人信息包括認知內心身體身份地位以及其他關于個人之一切事項之事實判斷評價等所有信息在內。換言之,有關個人之信息并不限于與個人之人格或私生活有關者,個人之社會文化活動、為團體組織中成員之活動,及其他與個人有關聯之信息,全部包括在內。
(二)識別型
與關聯型不同,識別型個人信息的定義主要是強調其可識別性。
王利明認為個人信息是與特定的個人相關聯的、反映個體特征的,而且具有可識別性的一些符號,包括個人的身份、工作、家庭、財產、健康等各個方面的個體信息。個人信息的重點是身份的可識別性。此種信息與個人的人格、個人的身份都有一定的聯系,無論是直接指向個人,還是間接的指向個人,都認為其具有身份的可識別性。例如,一個人可能有多個手機號碼、車牌號等個人信息,這種信息并不和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相同,因為其具有唯一性,但此種信息與其他信息結合起來,可以指向某個個體,所以與個人身份的識別具有一定的聯系。某一信息必須能夠指向某個特定的個人,這樣的信息才可以定義為個人信息。
放眼國外立法例,英國的《資料保護法》中規(guī)定,個人信息是指可以直接或間接識別的個人的所有的資料,包含個人的表達觀點、個人的表達意圖等。歐盟的指令中規(guī)定,個人資料是指任何可以識別自然人(資料主體)的信息;可以識別的自然人是指直接或間接識別一個個體,特別是通過他的身份證號碼或者其身體、生理、精神等一系列特殊因素。
關聯型個人信息定義有定義過寬的可能。而識別型個人信息定義,無論是從學界還是從立法例上,都是采用較多的個人信息定義方式。
二、域外個人信息立法方式
(一) 域外個人信息立法方式
個人信息立法方式是指政府在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時所采取的、與調整范圍有關的法律形式。主要有統一立法方式和分散立法方式兩種個人信息立法保護方式。1、統一立法方式:指由國家立法,統一規(guī)范國家機關和民事主體收集、處理和利用個人信息的立法方式。最先由歐盟實行,后被多國所采用,其代表國家為德國。2、分散立法方式:指全國沒有設立保護個人信息的基本法,而是立法采取區(qū)分不同領域或事項的分別立法方式。代表國家是美國。除此之外還有折衷的立法方式,主要是日本。
1、德國模式:德國1990年修正后的《防止個人資料處理濫用法》中包含非國家機構對個人資料的保護,但其中也涉及國家機構的保護。
2、美國模式:在美國憲法作為全面保護的根本法的前提下,區(qū)分不同領域或事項對個人信息分別制定單行法進行保護。在電子監(jiān)聽和隱私保護方面有《聯邦通訊法》和《電子通訊隱私法》等;在形成記錄的信息隱私領域,根據具體記錄的不同給予不同的保護,相關法律多達十幾部之多;而關于聯邦政府處理個人記錄的法律主要有《隱私法》和《聯邦信息自由法》等。
3、日本模式:日本模式又被稱為統分結合的立法方式。日本在2005年制定了《個人情報保護法》,根據此法,個別的政府主體或者民間主體針對具體情況可制定個別法或特殊法。
(二)我國立法保護模式的選擇
我國對個人信息沒還有進行統一的立法保護,因此對于我國個人信息立法保護模式的選擇,究竟是選擇統一的方式還是分散的方式,學界尚處于爭議中。齊愛民教授的觀點是支持統一的立法,統一立法的優(yōu)勢有五:1、保護明確化:自然人在其個人信息上的權利成為絕對權,有利于保護人權。2、統一的法定保護標準。3、標準、科學。4、對損害提供充分的救濟。5、高度權威性。但是統一立法也有可能阻礙個人信息的交流傳遞、不利于創(chuàng)新的弊端,同時存在法律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在具體多變的行業(yè)發(fā)展中也相對不夠靈活。
而分散立法模式也各有優(yōu)勢和劣勢。優(yōu)勢在于“可以為個人信息提供更加全面的保護,針對不同性質的個人信息及不同的侵犯個人信息的行為分別進行保護。相對的,其缺點在于容易導致保護標準不一致,易導致司法上的不協調?!?/p>
因此對于我國立法模式的選擇,齊愛民教授認為應當采用統一立法模式。與之相反,鄒平學教授認為我國應當采取分散立法方式,可以采用“一方面在現存的部門法中設立專門立法,另一方面完善部門法之間的法律鏈接以確保可執(zhí)行力”。
統一立法方式和分散立法方式都有其合理的原因,都有各自的觀點、證據作為論證,我國立法做法應該是選擇分別吸收其有益的經驗,并結合本國的國情做出具體的立法制度和方式。我國立法應充分參考、借鑒美國、德國的立法保護方式,在個別具體的制度設計上都充分考慮將幾者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并能反映我國社會生活的現實和我們社會的長遠需要。(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1]齊愛民.中國信息立法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孔令杰.個人資料隱私的法律保護[M].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3]戴恩·羅蘭德,伊麗莎白·麥克唐納.信息技術法[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4]齊愛民.個人信息保護法總論[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