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麗玲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員
打坐入靜來養(yǎng)生
文 丁麗玲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員
《黃帝內(nèi)經(jīng)》認為,“靜則深藏,躁則消亡”,即一個人的神志藏于內(nèi),經(jīng)常處于平靜祥和的狀態(tài),就能少生疾病,健康長壽。打坐看似簡單,實有諸多訣竅在其中。專家詳解打坐養(yǎng)生的奧秘。打坐,又叫盤坐、坐忘、坐禪等,是儒釋道各家及世人修行最常采用的一種坐姿,是很好的靜養(yǎng)生方法。
武則天在感業(yè)寺為尼的5年里,整日參禪打坐,修身養(yǎng)性,為其長壽打下基礎(chǔ)。文壇巨匠郭沫若的養(yǎng)生之道也是常年堅持打坐,享年86歲,他曾講:“打坐于修養(yǎng)上最有功效”。大詩人李白在打坐后寫道:“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fā)。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p>
為什么世人修身養(yǎng)性多選打坐?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認為,“神”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通過“養(yǎng)神”可以保養(yǎng)和提升人體的內(nèi)在生命力。靜養(yǎng)生的根本在于“養(yǎng)神”,而打坐的關(guān)鍵所在就是放松入靜。正如《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所描述的“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什么也不聽,什么也不想,全身放松,慢慢進入忘我、無我狀態(tài)。
俗話說“心平氣和”,這是有道理的。當人的心神平靜時,氣血才會和順;反之,躁動不安就易患消耗性疾病,不容易治愈?,F(xiàn)代研究表明,打坐時放松入靜,有意識地克服大腦中連綿不斷的雜念,腦電波會呈現(xiàn)出良性變化趨勢,即阿爾法腦電波增加,頻率減慢,磁共振顯示腦能量利用顯著減少。這說明腦細胞本身的功能得到了改善,從而疏解壓力、減輕病痛,有助于大腦活動和提高自身免疫力。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其功能加強,全盤指揮能力就得到增強,支配內(nèi)臟活動的神經(jīng)中樞得到整合,臟腑功能就會增強。臟腑得養(yǎng),則疾病減少,身體改善。因此,打坐不僅可以治療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疾病,還可以調(diào)節(jié)五臟六腑的機能。另外,打坐還可以輔助治療高血壓、脾胃失調(diào)、糖尿病等癥。
每天起床后或睡前,都可在床上打坐片刻。先從幾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半小時。打坐時,臀部下方墊一個厚度不超過兩公分的坐墊,有助于減輕脊柱的壓力,避免腰部疲勞。打坐說來簡單,但也要講究正確的方法。下面是從頭到腳調(diào)整坐姿的具體細節(jié)要點。
頭正頸直。盤坐時,由于是坐在墊子上,人容易產(chǎn)生昏昏欲睡的感覺,這時候頭的位置就很重要了。懸頂豎頸,頭頂如懸絲線,下頜微微內(nèi)收,頸項自然而不僵硬,人的精神狀態(tài)自然就會提起來。
兩眼垂簾。眼為臟腑精氣之所匯、神氣之所聚。打坐時兩眼垂簾,可斂養(yǎng)五臟之氣。所謂“垂簾”,即眼睛似閉非閉,能隱約看到一絲亮光。
舌抵上顎。舌尖輕輕抵在上顎齒內(nèi)牙齦相交的地方,注意無需用力。這個動作也叫“搭鵲橋”,堅持一會兒就能感覺口舌生津。
兩肩放松。垂臂松肩是一體的,隨著兩手臂前垂,兩肩自然松沉,可以體會兩腋下虛空,能夾兩個雞蛋的感覺。同時,兩掌相疊,自然垂放在肚臍稍下方。一個訣竅是注意放松手指,這樣兩肩就很容易放松了。
豎起脊梁。脊背的狀態(tài)決定了整個胸腹的狀態(tài)。盤坐時豎起脊梁,自然就能達到寬胸實腹的要求了。要注意的是,脊梁要豎不要挺?!巴Α钡母杏X是僵硬的,而“豎”的感覺是提起筋骨,肌肉是放松的。這些需要在練習打坐時細細體會。
兩足曲盤。打坐又分散盤、單盤和雙盤。盤坐以散盤為主,要依據(jù)自身條件,以舒適自然為度,不可強求。
打坐時要掌握兩個火候,一是意念火候,二是盤腿的火候。
沉下心思,不必刻意。在練習打坐時,心態(tài)宜自然、平和,不要太多考慮呼吸和意念方面。想的太多,人就不能放松,反而形成了復雜的心火,這就與打坐“放松入靜”的追求相悖了。明代高攀龍在《靜坐說》中談到:“靜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靜去,此平常二字,不容易看過”。所以,打坐時要以“清凈心”,練“無為功”。正所謂偷得浮生一刻閑,以輕松愉快的心情練習打坐,忘記利益、忘記名譽、忘記自己,達到坐忘的境界。
也有很多剛開始練習打坐的人反映,由于身體相對靜止,心思反而雜亂,容易心猿意馬。建議這時候要把心思沉下來,輕輕守在丹田(就是小腹的位置),意想丹田溫暖,以一念排萬念。意守的感覺是:似守非守,綿綿若存,心思跑遠了,再把它收回來就是了。在反復練習中,意念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集中,身心的整合能力就會逐漸增強。
腿腳酸痛,歇會再練。曲膝盤坐時,上下身之間就像豎起了一道無形的閘,只有少量的氣血可以下行。腿足本身有疾患,或者氣血循環(huán)較弱的人,會很容易出現(xiàn)酸痛的感覺。這時不要強練,而要適時松開雙腿,輔以按摩或者走動。下肢的氣血會像開閘的水流一樣,奔涌而出,自身的感覺是腿腳處似有熱流通過。這個過程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自然于健康有益。
如果一味追求盤坐的時間和姿勢,不顧自身耐受程度和個體差異,反而會傷及筋骨,造成下肢局部供氧不足,甚至損傷機體組織?!拔餆o美惡,過者為災”,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火候,以免過猶不及。
建議打坐從散盤開始做起,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腿部的酸痛感會越來越小,下肢感到更加柔軟靈活,腰腿功能增強,這時可以逐漸延長打坐的時間,通常以半小時為宜。
責任編輯:馬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