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趙丹
摘 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滿了濃郁的黑人文學味道,同時也表現(xiàn)了大量的黑人民間文化。大多數(shù)評論家都從后殖民理論、女權主義的角度來分析其作品中的黑人尋求獨立身份。本文從傳統(tǒng)的角度,分析她的代表作《所羅門之歌》中的主人公奶娃所體現(xiàn)的跨越古今的悲劇色彩。
關鍵詞:所羅門之歌;古希臘悲??;英雄;死亡
作者簡介:張楠(1982-),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及教學法;趙丹(1983-),遼寧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及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1
一、引言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裔黑人女作家。 她的著名小說《所羅門之歌》主人公叫“奶娃”,是個從生下來就與眾不同的男孩,他沒有肚臍,他喝奶喝到7歲,他愛上了姑媽的外孫女,他的不同注定他來到這個世界上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奶娃為了偷取姑媽家口袋里的金塊,一直在路上奔跑,但最后奶娃從當?shù)匦『⒆拥母柚{中了解了一個古老的傳說時,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對金塊的向往,明白了自己真正要找的原來是自己的祖先——根。
二、奶娃是古希臘悲劇式英雄
古希臘悲劇又被稱為“命運悲劇”,常以表現(xiàn)人的努力在不可抗拒的命運下無能為力的主題。古希臘悲劇著眼于描述了代表勇氣和榮耀的英雄主義和英雄事跡,他們?yōu)榱烁淖內祟惖拿\而高貴地活著,并最終以光榮地方式正義地獻出自己的生命。如此看來,古希臘悲劇只代表英雄的個人行為,但是他們是喜劇藝術中所謂地類型化人物,是整個人類命運的縮影和代表。
在《所羅門之歌》中,奶娃的角色正同古希臘神話英雄一樣,從誕生到尋寶歷程到找尋自我的覺醒無一不證明奶娃的古希臘式英雄角色。他的外祖父是城鎮(zhèn)上第一個黑人醫(yī)生,而奶娃又是第一個在梅西醫(yī)院出生的黑人,并且當他準備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那位保險公司的代理人羅伯特史密斯先生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飛翔。集中在奶娃身上具有開拓性、歷險性、神秘性的第一注定了他悲劇式英雄的生命歷程。奶娃尋寶過程實際是奶娃經(jīng)受考驗和磨煉的過程,他所代表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黑人種族,奶娃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曾祖父、祖父的根源,同時暗示了整個黑人種族渴望尋找自己的根的強烈愿望。這正符合古希臘悲劇對整個人類命運的體現(xiàn),這里奶娃體現(xiàn)了整個黑人種族的命運。
三、奶娃是現(xiàn)代的悲劇英雄
奶娃身上所體現(xiàn)的現(xiàn)代悲劇形象體現(xiàn)在沖突和成長環(huán)境中?!端_門之歌》中的悲劇沖突依然逃脫不了善與惡的沖突,同時伴隨著政治及宗教色彩。白人文化與黑人文化沖突是非洲族裔美國文學的永恒沖突,白人強勢、霸道,從思想、文化、意識上壓制黑人使其屈服。奶娃出生和童年充滿了詭計和尷尬,這就注定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十全十美的英雄。他爸爸欺侮媽媽,他打他的爸爸,他對屠殺無動于衷,他堅持執(zhí)著地偷取姑媽家的神秘口袋,30歲的奶娃在心理上和感情上是不成熟的。然而,英雄注定要完成某種任務和經(jīng)歷某種考驗。他的被貪欲所驅使的旅程最終成為尋找自我、尋找祖先的過程。
四、奶娃身上的死亡意象
死亡是體現(xiàn)悲劇的最終歸宿,古希臘悲劇中的英雄人物通常是為了完成艱巨的使命而最終走向死亡。《所羅門之歌》中的奶娃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到出生到最終把自己交給最好的朋友“吉他”,時時刻刻站在死亡的邊緣。奶娃的父親是被派拉特和他妻子欺騙,喝了一種“灰綠色的、像草一樣的東西”才有了奶娃這個兒子,而當他知道妻子懷孕就拼命的要把胎兒流產(chǎn),并且因此,奶娃的母親“戰(zhàn)勝過蓖麻油、開水鍋”和奶娃的父親斗爭著直到奶娃的出世。就在奶娃出生的瞬間,那位相信“黑人會飛”的史密斯“看到了玫瑰花瓣,聽到歌聲,并且一躍而進入空中”[1](托尼·莫里森,2004:14)。而奶娃真正的名字麥肯·戴德(Dead)更是讓人們對他以及他們家族感到畏懼、嫉妒,敬而遠之。奶娃的情人哈格爾癡迷到瘋狂地愛著這個拋棄她的男人,一個月要來殺他一次?!八苍瘳F(xiàn)在這樣躺著,把一只胳膊這在眼睛上,大敞四開地等候著她手中握著的無論什么武器。他也照樣挺過來了?!保锷?15) 奶娃離開了北方來到南方尋找那袋分裂父親和姑姑的金子。他來到沙理瑪,“走進一個雜貨店詢問誰能修理他的車,結果,一個黑鬼竟掏出刀子來捅他。然而他還是沒有死?!保?15)奶娃似乎內心早已覺醒,他從開始到現(xiàn)在都沒有活過,“我叫麥肯;我已經(jīng)死了”(315)。古希臘悲劇又叫命運悲劇,是命運在身后起作用,將英雄命運提高到關系人類命運的高度,歌頌了英雄為人類正義事業(yè)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奶娃的悲劇也是命運在左右著他的一生,他的命運關乎著整個家族,整個黑人種族的命運。
在尋找到自我家族的根源,認識到自己的角色之后,奶娃的命運以死亡終結,這是小說的結局,這悲劇性的色彩似乎在暗示人們,奶娃并未完成對自我屬性的追求,他對自己命運的抗爭仍然以失敗告終。然而他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卻在自我的飛升中得到最大的彰顯,也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真切的英雄形象。
五、結語
古希臘悲劇中的英雄肩負著人類命運的重任,《所羅門之歌》中的奶娃肩負著黑人種族尋根的重任,奶娃從生到死,命運始終被死亡籠罩,但他同命運的抗爭和正體現(xiàn)了悲劇的英雄精神。
參考文獻:
[1]托尼·莫里森. 所羅門之歌[M]. 胡允桓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