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胡三省《新註資治通鑑序》箋注

2016-08-02 15:02李榮華
卷宗 2016年5期
關鍵詞:箋注

李榮華

摘 要:《新注資治通鑑序》是《通鑑注》重要部分,由于胡三省文集詩稿皆已亡佚,此序便成為研究胡注的鑰匙。而胡三省學識淵博,序中所及,良非淺顯,故略施箋注,裨疑難冰釋,卒然可讀。

關鍵詞:胡三省;通鑒序;箋注

序文

古者國各有史以紀年書事,晉《乘》、楚《梼杬》雖不可復見,1《春秋》經(jīng)圣人筆削,周轍旣東,二百四十二年事昭如日星。2 秦滅諸侯,燔天下書,以國各有史,刺譏其先,疾之尤甚。詩書所以復見者,諸儒能藏之屋壁。諸國史記各藏諸其國,國滅而史從之,至漢時,獨有《秦記》。太史公因《春秋》以為《十二諸侯年表》,因《秦記》以為《六國年表》,三代則為《世表》。當其時,黃帝以來諜記猶存,具有年數(shù),子長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咸與古文乖異,且謂“孔子序《書》,略無年月;雖頗有,然多闕。夫子之弗論次,蓋其慎也?!弊娱L述夫子之意,故其表三代也,以世不以年。汲?!都o年》出於晉太康初,編年相次,起自夏、殷、周,止魏哀王之二十年,此魏國史記,脫秦火之厄而晉得之,子長不及見也。3 子長之史,雖為紀、表、書、傳、世家,自班孟堅以下不能易,雖以紀紀年,而書事略甚,蓋其事分見志、傳,紀宜略也。自荀悅《漢紀》以下,紀年書事,世有其人。4獨梁武帝《通史》至六百卷,5 侯景之亂,王僧辯平建業(yè),與文德殿書七萬卷俱西,江陵之陷,其書燼焉。6唐四庫書,編年四十一家,九百四十七卷,7 而王仲淹《元經(jīng)》十五卷,8 蕭穎士依春秋義類作傳百卷,9 逸矣。今四十一家書,存者復無幾。乙部書以遷、固等書為正史,編年類次之,蓋紀、傳、表、志之書行,編年之書特備乙?guī)熘囟?/p>

宋朝英宗皇帝命司馬光論次歷代君臣事跡為編年一書,⑩ 神宗皇帝以監(jiān)于往事,有資於治道,賜名曰《資治通鑒》,且為序其造端立意之由。溫公之意,專取關國家盛衰,繁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以為是書。 治平、熙寧間,公與諸人議國事相是非之日也。蕭、曹畫一之辯不足以勝變法者之口,分司西京,不豫國論,專以書局為事。其忠憤感概不能自已于言者,則智伯才德之論,? 樊英名實之說,? 唐太宗君臣之議樂,? 李德裕、牛僧孺爭維州事之類是也。?至於黃幡綽、石野豬俳諧之語,? 猶書與局官,欲存之以示警,此其微意,后人不能盡知也。編年豈徒哉!

世之論者率曰:“經(jīng)以載道,史以記事,史與經(jīng)不可同日語也。”夫道無不在,散於事為之間,因事之得失成敗,可以知道之萬世亡弊,史可少歟!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師,創(chuàng)法立制,而不知跡古人之所以得,鑑古人之所以失,則求勝而敗,圖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孔子序《書》,斷自唐、虞,訖《文侯之命》而系之秦, 魯《春秋》則始于平王之四十九年;左丘明傳《春秋》,止哀之二十七年趙襄子惎智伯事,《通鑑》則書趙興智滅以先事。以此見孔子定《書》而作《春秋》,《通鑑》之作實接《春秋左氏》后也。?

溫公遍閱舊史,旁采小說,抉擿幽隱,薈稡為書,勞矣。而修書分屬,漢則劉攽,? 三國汔于南北朝則劉恕,? 唐則范祖禹,? 因其所長屬之,皆天下選也,歷十九年而成。則合十六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行事為一書,豈一人心思耳目之力哉!

公自言:“修《通鑑》成,惟王勝之借一讀;他人讀未盡一紙,己欠伸思睡?!保?是正文二百九十四卷,有未能遍觀者矣。若《考異》三十卷,所以參訂羣書之異同,俾歸于一?!赌夸洝啡?,年經(jīng)國緯,不特使諸國事雜然并錄者粲然有別而已,前代歷法之更造,天文之失行,實著於目錄上方,是可以凡書目錄觀邪!

先君篤史學,淳祐癸卯始患鼻衄,? 讀史不暫置,灑血漬書,遺跡故在。每謂三省曰:“《史》、《漢》自服虔、應劭至三劉,? 註解多矣。章懷註范史,裴松之註陳壽史,雖間有音釋,其實廣異聞,補未備,以示博洽。?《晉書》之楊正衡,?《唐書》之竇蘋、董衝,吾無取焉。? 徐無黨註《五代史》,粗言歐公書法義例,他未之及也?!锻ㄨa》先有劉安世《音義》十卷,而世不傳。?《釋文》本出於蜀史炤,馮時行為之序,?今海陵板本又有溫公之子康《釋文》,與炤本大同而小異。公休于書局為檢閱官,是其得溫公辟咡之教詔,劉、范諸公群居之講明,不應乖剌乃爾,意海陵《釋文》非公休為之。?若能刊正乎?”三省捧手對曰:“原學焉?!?/p>

乙巳,先君卒,盡瘁家蠱,又從事科舉業(yè),史學不敢廢也。寶祐丙辰,出身進士科,始得大肆其力于是書。? 游宦遠外,率攜以自隨;有異書異人,必就而正焉。依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釐為《廣註》九十七卷,著論十篇,自周訖五代,略敘興亡大致。咸淳庚午,從淮壖歸杭都,延平廖公見而韙之,禮致諸家,俾雦校通鑒以授其子弟,為著《讎校通鑒凡例》。? 廖轉(zhuǎn)薦之賈相國,德祐乙亥,從軍江上,言輒不用,既而軍潰,間道歸鄉(xiāng)里。丙子,浙東始騷,辟地越之新昌;師從之,以孥免,失其書。亂定反室,復購得他本為之註,始以《考異》及所註者散入《通鑑》各文之下;歷法、天文則隨《目錄》所書而附註焉。汔乙酉冬,乃克徹編。凡紀事之本末,地名之同異,州縣之建置離合,制度之沿革損益,悉疏其所以然。若《釋文》之舛謬,悉改而正之,著《辯誤》十二卷。

嗚呼!註班書者多矣:晉灼集服、應之義而辨其當否,? 臣瓚總諸家之說而駁以己見。? 至小顏新註,則又譏服、應之疏紊尚多,蘇、晉之剖斷蓋尠,訾臣瓚以差爽,詆蔡謨以牴牾, 自謂窮波討源,構會甄釋,無復遺恨;? 而劉氏兄弟之所以議顏者猶顏之議前人也。人苦不自覺,前註之失,吾知之,吾註之失,吾不能知也。又,古人註書,文約而義見;今吾所註,博則博矣,反之於約有未能焉。世運推遷,文公儒師從而凋謝,吾無從而取正?;蛎阋员睂W於中國,嘻,有志焉,然吾衰矣!

旃蒙作噩,冬,十有一月,乙酉,日長至,天臺胡三省身之父書于梅碉蠖居。?

箋注

[1]《乘》、《梼杌》,晉、楚兩國史書別名,周時諸侯國史皆名《春秋》。詳焦循《孟子正義》卷十六,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前言。

[2]《春秋》經(jīng)文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后人續(xù)至哀公十六年。

[3]《紀年》出現(xiàn)時間記載不一?!稌x書·武帝紀》作咸寧五年,《衛(wèi)恒傳》、王隱《晉書·束皙傳》作太康元年,《晉書·束皙傳》、荀勖《穆天子傳序》作太康二年,《晉書·束皙傳》云:“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fā)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其紀年十三篇,記夏以來至周幽王為犬戎所滅,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贝搜晕喊醵辏藫?jù)今本《竹書紀年》而言。

[4]荀悅字仲豫,潁陰人。漢獻帝以《漢書》文繁,命悅仿《左傳》編年,刪《漢書》為《漢紀》。

[5]按《通史》非編年體史書?!妒吠ā吩疲骸爸亮何涞郏蛛菲淙撼?,上自太初,下終齊室,撰成《通史》六百二十卷。其書自秦以上,皆以《史記》為本,而別采他說,以廣異聞。至兩漢而還,則全錄當時記傳,而上下通達,臭味相依。又吳蜀二主皆入世家,五胡及拓跋氏列于《夷狄傳》。大抵其體皆如《史記》,其所為異者,唯無表而已?!?據(jù)《南史·吳均傳》云:“尋有敕召見,使撰《通史》,起三皇訖齊代,均草本紀,世家已畢,唯列傳未就,卒。”《梁書》本傳同。 又《梁書·武帝紀》云:“造《通史》,躬制贊序,凡六百卷?!?其分工如此。至于卷數(shù),諸書所記不一?!端逯尽纷魉陌侔耸?,兩《唐志》作六百二卷,《梁書》作六百卷,《史通》作六百二十卷。劉恕《通鑑外紀后序》云:“梁武帝《通史》、唐姚康復《統(tǒng)史》,世近亡軼,不足稱也?!笔谴藭淹鲇诒彼?。《宋史》未著錄,而明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有之,蓋妄言耳。

[6]據(jù)《梁書·王僧辯傳》,僧辯字君才。太清二年,侯景作亂,僧辯討平之,由此知名。此次戰(zhàn)亂,為典籍史上一大災難?!端鍟颗:雮鳌吩疲骸昂罹岸冉?,破滅梁室,秘省經(jīng)籍,雖從兵火,其文德殿內(nèi)書史,宛然猶存。蕭繹據(jù)有江陵,遣將破平侯景,收文德之書,及公私典籍,重本七萬余卷,悉送荊州。故江表圖書,因斯盡萃于繹矣。及周師入郢,繹悉焚之于外城,所收十纔一二,此則書之五厄也?!薄端鍟そ?jīng)籍志》同。則文德殿書與其他公私圖籍凡七萬余卷,身之所記不確。

[7]此據(jù)《新唐書·藝文志》而言。文曰:“右編年類四十一家,四十八部,九百四十七卷?!?/p>

[8]按王仲淹指文中子王通。《隋書》及兩《唐書》無傳,事跡見兩《唐書》《王績傳》、《王勃傳》?!锻醪獋鳌氛f他“依春秋體例,自獲麟后,歷秦、漢至于后魏,著紀年之書,謂之《元經(jīng)》。”此書乃承其父志,為續(xù)《尚書》而作。詳見《四庫全書總目匯訂》。不見于兩《唐志》及《崇文總目》,而見于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犊S讀書志》作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都作十五卷。身之蓋據(jù)《直齋書錄解題》而言。此十五卷本《元經(jīng)》是偽書,具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編年類。余嘉錫說:“皮日休《文藪》卷四《文中子碑》云:‘先生有《元經(jīng)》三十一篇。是唐人相傳,實有此書,”可知其原書大致亡于唐末至北宋之間。然而身之所言《元經(jīng)》十五卷作為偽書,未曾亡佚?!端问贰酚兄端问贰吩t修于至正三年,胡注已刊布十余年。身之宋亡后隱居不仕,交游甚少,或許未能得見其書。

[9]按蕭穎士字茂挺?!缎绿茣繁緜髟疲骸皣L謂:‘仲尼作《春秋》,為百王不易法,而司馬遷作本紀、書、表、世家,敘事依違,失褒貶體,不足以訓。乃起漢元年訖隋義寧編年,依春秋義類為傳百篇。在魏書高貴崩,曰:‘司馬昭弒帝于南闕。在梁書陳受禪,曰:‘陳霸先反。又自以梁枝孫,而宣帝逆取順守,故武帝得血食三紀;昔曲沃篡晉,而文公為五伯,仲尼弗貶也。乃黜陳閏隋,以唐土德承梁火德,皆自斷,諸儒不與論也?!贝藭鴥伞短茣肺粗?,而本傳云安史之亂時,“因藏家書于箕、穎間”蓋當時已亡。

[10]《通鑒胡注表微》云:“序中‘宋英宗皇帝云云,今《鑒注序》作‘宋朝英宗皇帝。疑本作‘我朝,刻版時改為‘宋朝,蘇天爵復刪‘朝字。猶之《元文類》本名《國朝文類》,后人改為《元朝文類》,又稱《元文類》也?!?/p>

[11]春秋末晉智果認為智伯有才無德,若立為后“智宗必滅”,智宣子不聽,后果如智果所言。 其事本于《國語》。司馬光評有“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云云,詳見《通鑒》卷一。

[12]樊英,字季齊,東漢方士,隱居于壺山之陽。漢安帝、順帝屢次征召不就,后被迫入見,因此有人譏諷他名不副實。事見《后漢書?樊英傳》。司馬光就此有評論,見《通鑒》卷第五十一。

[13]貞觀二年,御史大夫杜淹,認為國家治運隆替在于樂之雅俗,唐太宗、魏征認為在人心,不在聲音。其事本于《貞觀政要》禮樂篇。司馬光就此亦有評論,見《通鑒》卷一百九十二。

[14]據(jù)兩《唐書》,唐文宗太和五年,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率城降于西川節(jié)度使李德裕,德裕主張發(fā)兵入據(jù)其城,上書極陳其利。牛僧孺以唐與吐蕃新締盟約,不宜背約失信。最終事廢,悉怛謀等殘遭誅戮。司馬光認為,李德裕以利言,牛僧孺以義言,詳見《通鑒》卷二百四十七。

[15]任半塘《唐戲弄》云:“幡綽優(yōu)名也,才藝品德為盛唐第一優(yōu)人,亦宜唐五代優(yōu)伶中之第一人!開元間善弄參軍戲,每寓匡諫。玄宗悅之,曾假以緋衣。平日侍從,亦常假戲謔,警悟其主,往往解紛救禍,世稱‘滑稽之雄。與莊宗時諸伶之妒賢害能,罪惡滔天者,適成反比。安祿山反,陷京。玄宗自蜀返,宥之。死葬昆山,或即其鄉(xiāng)里歟?” 又云:“野豬,優(yōu)名。孫光憲《北夢瑣言》載其諷僖宗荒于步打,語極佳?!?黃幡綽事見于《通鑒》,而源于《教坊記》、《酉陽雜組》等書。石野豬事見《通鑒》卷二百五十三,而本于《北夢瑣言》。

[16]身之貫徹此義于注中,《表微》特為之立治術、臣節(jié)、倫紀三篇,而謂“初擬立《君道》、《相業(yè)》諸篇,今特刪并于《治術》”。

[17]《通鑑》以三家分晉始。劉恕嘗問司馬光曰:“公之書不始于上古或堯、舜,何也?”公曰:“周平王以來,事包《春秋》,孔子之《經(jīng)》,不可損益?!痹唬骸瓣虏皇加讷@麟之歲?”曰:“《經(jīng)》不可續(xù)也?!?胡注曰:“此溫公書法所由始也?!锻ㄨa》始于此,其所以謹名分歟?”

[18]據(jù)《宋史?劉敞傳》,劉攽字貢父,“攽所著書百卷,尤邃史學。作《東漢刊誤》,為人所稱。預司馬光修《資治通鑒》,專職漢史?!?/p>

[19]據(jù)《宋史?劉恕傳》,恕字道原,“篤好史學,自太史公所記,下至周顯德末,紀傳之外至私記雜說,無所不覽,上下數(shù)千載間,巨微之事,如指諸掌。司馬光編次《資治通鑒》,英宗命自擇館閣英才之士共修之。光對曰:‘館閣文學之士誠多,至于專精史學,臣得而知者,唯劉恕耳。即召為局僚,遇史事紛錯難治者,輒以諉恕。恕于魏、晉以后事,考證差繆,最為精詳?!?又云:“死后七年,《通鑒》成”。著有《通鑒外紀》。

[20]據(jù)《宋史?范鎮(zhèn)傳》,范祖禹字淳甫,一字夢得,“從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在洛十五年,不事進取?!?著有《唐鑒》一書,《宋史》稱他“深明唐三百年治亂,學者尊之,目為‘唐鑒公云?!?/p>

[21]按此語見《宋史?王曙傳》,王勝之是王曙之子,隋東皋子王績之后,世居河汾。勝之名益柔,為人好學,伉直尚氣,喜論天下事。

[22]《胡身之墓碑》云:“父諱鑰,贈奉議郎,妣周氏,贈安人。公生于宋寶慶六年庚寅四月癸亥年十六奉議公卒?!?/p>

[23]據(jù)《后漢書?服虔傳》,服虔字子慎,河南滎陽人,官至九江太守?!端逯尽吩疲骸啊稘h書音訓》一卷,服虔撰?!?據(jù)《后漢書?應奉傳》云,應劭字仲遠,汝南南頓人,少篤學,博學多聞,著書甚多,官至泰山太守。“又集解《漢書》,皆傳于時?!?《隋志》云:“《漢書集解音義》二十四卷,應劭撰?!?而顏師古認為此書為臣瓚著,詳下文箋注。三劉指宋劉敞、劉攽、劉奉世,《郡齋讀書志》云:“《三劉漢書》一卷,右皇朝劉敞原父、弟攽貢父、子奉世仲馮撰?!?《直齋書錄解題》作六卷?!端问??藝文志》作“《三劉漢書標注》六卷”。

[24]唐章懷太子李賢等注范曄《后漢書》,宋裴松之注陳壽《三國志》。章懷注側(cè)重字句詮釋,裴注重在補闕、備異、懲妄、論辨。

[25]按楊正衡未注《晉書》,注者為何超。今中華書局版《晉書》末附《晉書音義》三卷,前有序言“《晉書音義》,余內(nèi)弟東京處士何超字令升之所纂也?!ぁぁぁぁぁぞ尢铺鞂毩d,天王左史弘農(nóng)楊齊宣字正衡序” 云云。

[26]按 《唐書》指《新唐書》?!犊S讀書志》云:“《唐書音訓》四卷,右皇朝竇蘋撰,《新書》多奇字,觀者必資訓釋。蘋問學極精博,發(fā)揮良多,而其書時有攻蘋者,不知何人附益之也?!备]蘋字子野,事跡見孫猛先生《郡齋讀書志校證》。王鳴盛說:“胡三省《通鑑注》自序云:‘《唐書》之竇蘋、董衝注,吾無取焉??级n《新唐書釋音》二十五卷,汲古閣無,明南監(jiān)板有,此出宋人手,便覺空疎,誠如胡說,不及何超晉書注。其竇蘋注則亡矣。”

[27]據(jù)《宋史?劉安世傳》,安世字器之,曾師事司馬光,而未言其嘗注《通鑑》?!犊S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均未見著錄。

[28]《直齋書錄解題》云“《通鑒釋例》三十卷,右宣義郎眉山史炤見可傳,馮時行為之序?!?/p>

[29]《表微》云:“《通鑒》釋文南宋時通行者三家,一為司馬康《釋文》,刻于海陵,故謂之海陵本。康,溫公之子,字公休?!吨饼S書錄解題》著錄二十卷,《宋志》作六卷,今存。三為蜀費氏本《通鑒》,《音釋》附正文下,今傳有殘帙。據(jù)身之所考證,一、三兩本皆書估倩學究為之,海陵本託之公休,費本則間附己見,皆蹈襲史炤者也?!?/p>

[30]身之時年二十七,寶祐四年進士及第,與文天祥同榜。

[31]按廖公指廖瑩中,字群玉,南宋藏書家?!侗砦ⅰ沸?逼疲骸昂碇?睂W,其注《通鑒》,名《音注》,實校注也。其自序言:‘咸淳庚午,延平廖公禮致諸家,俾讎?!锻ㄨb》,以授其子弟,為著《讎校通鑒凡例》。今其例不傳,然由注中鉤稽,尚可窺其所用之方法,以理校為多,他校次之,用本校、對校者較少。然其所為理校,非只憑空想,而多由追憶,故以現(xiàn)存宋本勘之,往往奇中,與對校無異。”

[32]顏師古《漢書敘例》云:“晉灼,河南人,晉尚書郎?!?《隋志》云“《漢書集注》十三卷,晉灼撰?!?兩《唐志》作十四卷。

[33]按臣瓚者,或云薛瓚,或云于瓚,或云傅瓚,或云王瓚,難以定論。見秦榮光《補晉書藝文志》,黃逢元《補晉書藝文志》,吳士鑒《補晉書經(jīng)籍志》、《宋景文筆記》。

[34]按小顏新注指唐顏師古《漢書注》。蘇指三國時人蘇林。裴松之引《魏略》云:“林字孝友,博學,多通古今字指,凡諸書傳文間危疑,林皆釋之?!?《魯靈光殿賦》六臣注有“蘇林《漢書注》” 云云?!端逯尽肺粗??!恫讨儌鳌吩疲骸安讨冏值烂?,陳留考城人也?!ぁぁぁぁぁた倯恳詠碓]班固《漢書》者,為之集解。” 《史記索隱》云:“蔡謨集解之時已有二十四家之說” 《漢書敘例》云:“以服、應囊說疎紊尚多,蘇、晉眾家剖斷蓋尠,蔡氏纂集尤為牴牾,自茲以降,蔑足有云?!庇衷疲骸爸恋湮缰谐?,爰有晉灼,集為一部,凡十四卷,又頗以意增益,時辯前人當否,號曰《漢書集注》。屬永嘉喪亂,金行播遷,此書雖存,不至江左。是以爰自東晉迄于梁、陳,南方學者皆弗之見。有臣瓚者,莫知氏族,考其時代,亦在晉初,又總集諸家音義,稍以己之所見,續(xù)廁其末。舉駮前說,喜引《竹書》,自謂甄明,非無差爽,凡二十四卷,分為兩帙。今之《集解音義》即是其書,而后人見者不知臣瓚所作,乃謂之應劭等《集解》。王氏《七志》,阮氏《七錄》,并題云然,斯不審矣。學者又斟酌瓚姓,附著安施,或云傅族,既無明文,未足取信。蔡謨?nèi)〕辑懸徊可⑷搿稘h書》,自此以來始有注本?!?/p>

[35]旃蒙,乙之別稱;作噩,酉之別稱。此序作于至元二十二年而稱“旃蒙作噩”者,蓋身之以宋遺民而羞言元帝年號,此師陶淵明但書甲子之意?!端螘分^淵明“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時身之年五十六。《表微》云:“天臺系郡之統(tǒng)名,非指天臺縣。方正學與身之同邑,其撰《王華川集后序》,自稱‘天臺方孝儒;其撰《蚊對》,且自號‘天臺生,不足異也?!?“父書”即甫書。梅碉蠖居,身之宅號,《寧??h志》謂“所居狹小,澗旁多古梅,世稱公為梅澗先生云。”

猜你喜歡
箋注
“箋注”作為魯迅小說批評新范式
辛棄疾登臨詞中的聲音意境描寫
田同旭《郝經(jīng)集校勘箋注》出版筆談
《曝書亭集詞注》箋注內(nèi)容探析
《歐陽修詩編年箋注》補正(一)
箋注本《切韻》引《說文》體例研究
“墜我慢”
“孔雀開屏”非魯迅語
對一本書的兩種看法
誤收唐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