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恩恩
?
給予樹
文/鄭恩恩
我是個單親媽媽,薪金微薄,獨自撫養(yǎng)四個年幼的孩子,讓我不時感到心力交瘁。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我努力使孩子們夜有所宿、日有所食、衣著整潔、行為禮貌。在他們心中,媽媽并不窮困,只是非?!肮?jié)儉”——這正是我追求的目標,因而讓我深感欣慰。
圣誕節(jié)快到了,雖然并不寬裕,但我們?nèi)詻Q定好好計劃一番,以便全家去教堂禱告和親朋好友開個聚會。那段時間,孩子們沉浸在購買別致彩燈和餐具的喜悅中,興致勃勃地忙著裝飾房間。不過,他們最關心的是選購圣誕禮物。很早以前,他們便開始討論這一話題,試探祖父母的心意,互相詢問對方理想的禮物,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種熱情讓我擔心:我僅僅攢了120美元,卻有五個人分享它,怎么夠買更多更好的禮物呢?圣誕節(jié)前夕,我分給每個孩子20美元,提醒他們記得至少準備四份約5美元的禮物。接著,我們分頭采購,約定兩小時后碰頭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不斷嬉笑。你給我一點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猜測對方的禮物,但我注意到,8歲的小女兒金吉婭異常的沉默。并且,我實在難以相信:一番狂購后,她的購物袋居然又小又平。透過透明的塑料口袋,我還發(fā)現(xiàn):她僅僅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情不自禁地怒從心起:她到底用我給的20美元做了什么?這個疑惑讓我的怒氣幾乎要當場發(fā)作。一到家,我立即將金吉婭叫到我房間,關上門,打算好好地教育她。
“媽媽,我拿著錢到處逛,本想著送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東西。不過,我看到一棵‘給予樹’——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4歲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她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和一把發(fā)梳作為圣誕禮物。所以,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和發(fā)梳,把它們和卡片一同送到援助中心的禮品區(qū)?!苯鸺獘I時斷時續(xù),并語帶哽咽,因為沒有給我們買到合適的禮物而難過,“我的錢就……只能夠買這些棒棒糖??墒?,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jīng)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還什么都沒有,她……我……”
我一把摟住金吉婭,緊緊地擁抱她,感覺到無比的富有。這個圣誕節(jié),金吉婭不但送我棒棒糖,還送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小女孩得償夙愿的笑臉。
而最珍貴的,是金吉婭那顆溫暖的心!
(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