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行
加強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
肖 行
提 要:馬克思主義是繁榮和發(fā)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和發(fā)展是分不開的,這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特征之所在。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具有理論和方法論等指導作用,是其發(fā)展和繁榮的根本保障。
馬克思主義 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 指導
作者肖行,男,福建城建學院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福州 350118)。
盡管馬克思已長眠于海格特公墓一百多年了,但馬克思主義并未隨著時光的流逝、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的到來失去其熠熠光輝,它不僅給20世紀世界的歷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且對當今世界同樣產生著深遠的影響。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fā),使得歐美國家的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馬克思主義,《資本論》的銷量瞬間驟增,這雖不能說明大家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了,但至少可以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及可預見性,更加為其真理的力量折服。當下,馬克思主義正以其真理的最強音震撼歐美,磅礴于全世界。在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不能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這是一個根本性、原則性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中明確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可在“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①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這不僅要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且還必須予以鞏固和加強。
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社會、任何政黨都有與自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均相適應的、能達成廣泛共識的、凝聚全社會力量的共同思想基礎,它是國家的穩(wěn)定器、民族的凝結劑和社會的方向盤。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共同的思想基礎,就將喪失其凝聚力,就會如同一盤散沙,最終因無法維系和支撐而無法繼續(xù)生存、發(fā)展。
當然,共同思想基礎不可能憑空產生,也不可能是個人意志的主觀反映,其產生根源于一個民族的共同利益,生長于一個社會共同的事業(yè),凝結于一個國家共同的奮斗目標。“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是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最根本的共同利益和奮斗目標。近代以來,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機,為了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一奮斗目標,無數中華優(yōu)秀兒女、仁人志士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斗爭。歷史與事實都已證明,在我國一切不觸動封建統治根基的自強、改良運動,農民階級領導的舊式革命,以及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革命等都無法完成救國家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的歷史使命,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救中國。馬克思主義為無產階級謀求自身解放乃至全人類的解放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滿足了我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訴求,為我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的繁榮富強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及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旗幟和靈魂,也是繁榮和發(fā)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的共同思想基礎。
繁榮和發(fā)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首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由其根本屬性所決定的。任何哲學社會科學都具有既反映現實社會,又不同程度地反映一定階級的利益訴求、價值觀念,即既具有客觀現實性又具有階級性兩重屬性。馬克思主義從不避諱自己理論的無產階級和最廣大勞動群眾的立場。馬克思旗幟鮮明地指出:“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聡说慕夥啪褪侨说慕夥?。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6頁。毛澤東也曾明確說過:“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于一定的階級,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的。為藝術的藝術,超階級的藝術,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獨立的藝術,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雹凇睹珴蓶|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5頁。就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索洛也不得不承認:“社會科學家和其他人一樣,也具有階級利益、意識形態(tài)的傾向以及一切種類的價值判斷?!瘪R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和有力的精神武器。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頁。我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要繁榮發(fā)展,要充分發(fā)揮其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chuàng)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為社會主義服務,這是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工作者應有之責、應盡之責。
其次,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加強馬克思主義在繁榮發(fā)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中的指導地位。意識形態(tài)領域從來就不存在真空狀態(tài),若無產階級不去占領這個陣地,資產階級就會毫不客氣地乘虛而入。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較量與斗爭不僅長期、艱巨而又極其復雜,而且還是一場殊死搏斗。妥協換不來和諧,過分愛惜自己“羽毛”,一味地不聞不問帶來的只能是陣地的失守,各種錯誤、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肆意橫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強化自己的陣地意識、問題意識和底線意識,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意識形態(tài)領域這一陣地。當前,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出現了站在不同立場、代表不同利益群體的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國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趁我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不斷深入之機,利用其經濟、科學技術等優(yōu)勢及其話語霸權強勢將體現資產階級利益的思想和價值觀進行“巧妙”包裝,大肆炒作、滲透,企圖搶占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話語權與制高點,與我爭奪人心民意。因此,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將自己的工作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自覺聯系起來,增強自己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堅守、鞏固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等方面,不僅要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劃清界限,而且要科學分析、有力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的思潮,并揭穿其“廬山”真面目。不當明哲保身、袖手旁觀的“紳士”,要當敢于亮劍發(fā)聲的戰(zhàn)士,當“人在陣地在”的勇士,堅決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這一共同思想基礎,形成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我國社會的大合唱。
最后,繁榮和發(fā)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不僅是民族發(fā)展、進步的靈魂,也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的強大動力。哲學社會科學同其他任何理論一樣,就其研究對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等而言,都會受到時代條件、學科發(fā)展程度、科學技術水平及研究者本身的能力、觀察問題的角度等的限制,其影響力也是具體的、歷史的、有限的,都需要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必須以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著眼于對當今我國社會實際問題的理性思考。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要發(fā)展,社會主義理論要發(fā)展,要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fā)展和科學的發(fā)展而向前發(fā)展?!雹佟多囆∑轿倪x》(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頁。應根據特定歷史條件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因此,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努力將回歸和超越相結合,在繼承、弘揚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在堅持、鞏固中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在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中,堅持、鞏固馬克思主義, “正本清源”、 “返本開新”,以新鮮的實踐經驗和成果不斷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②肖行:《論馬克思主義話語權面臨的挑戰(zhàn)及當代建構》,《理論月刊》,2015年第2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許多有創(chuàng)見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等,就是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不斷對“三大規(guī)律”進行豐富、深化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因而,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所謂的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都是在本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引領下產生、發(fā)展和繁榮起來的。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確將馬克思主義確定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對近代以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誕生與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的那樣:“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正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fā)展起來的?!雹倭暯剑骸对谡軐W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馬克思主義傳入我國,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產生影響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一是早期被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引進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思想傳播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翻譯和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本來影響人們的思想,啟迪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蘇俄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②《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如饑似渴的中國先進思想家們迫不及待地除將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以及蘇俄的一些馬列主義小冊子翻譯過來外,還產生了大量介紹和鼓動宣傳的哲學社會科學的文章與論著。如:陳獨秀的《馬克思學說》,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庶民的勝利》等,李達的 《馬克思還原》、 《社會革命的商榷》,瞿秋白翻譯的 《論列寧主義基礎》,毛澤東的《民眾的大聯合》,等等。早期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接受、引入、傳播馬克思主義,既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現實需要,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美好社會不懈追求的結果。
二是理論融合階段。盡管中國共產黨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但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就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就能原封不動、自然而然地用來解決中國革命所遇到的所有問題。由于處在幼年階段,黨及其理論工作者的理論準備、實踐經驗等皆有不足,對中國歷史、社會狀況、中國革命的特點及其規(guī)律認知的不足,加上共產國際錯誤的指導,使得黨內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將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占據統治地位,導致中國革命遭遇了重大挫折。李大釗是我國最早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將其運用到解決我國實際問題中去的黨的領導人,他指出,我們“應該細細地研考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怎樣應用于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情形。詳細一點說,就是依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以研究怎樣成了中國今日政治經濟的情狀,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民族獨立的運動,把中國從列強的壓迫之下解放出來”③《李大釗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11-712頁。。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優(yōu)秀文化、中國具體實際相融合成為當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的理論關切。
三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階段。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精神,它的整個體系,要求人們對每一個原理都要歷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聯系起來,都要同具體的歷史經驗聯系起來加以考察”④《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頁。。所以,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工作者,尤其是馬克思主義者應結合本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自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重大命題以來,中國共產黨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今天則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入探索和研究“三大規(guī)律”并形成了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提出并形成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提出并破解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重大課題,提出“五大發(fā)展理念”、經濟新常態(tài)、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理論,是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當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正面臨諸多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用“五個面對、五個如何”①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呈現了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現實任務的繁重性。面對如此繁重的任務,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自覺自愿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為靈魂,引導自身繁榮發(fā)展,這是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要求,這也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根本特征之所在。
馬克思主義是深刻揭示自然、人類社會及思維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理論,是對客觀物質世界,尤其是對人類社會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強大的思想武器,對繁榮發(fā)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起著重大的理論、方法論及方向性等指導作用。
其一是具有理論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內容廣博,是一門涵蓋了關于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歷史、文學、法律、道德、宗教、新聞、藝術等多方面的綜合科學理論,對繁榮發(fā)展當代中國各門具體的哲學社會科學均具有理論指導意義。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思想,及在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系列重要理論,對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具有極大的理論推動作用。當前,各種形形色色的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及社會思潮紛紛踏至,我們有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不論青紅皂白只是一味地接受、復制、追趕,久而久之,逐漸失去了本民族固有的特性,甚至被西化。我們應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功能貫穿于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的全過程,去規(guī)定和制約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促進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fā)展,引領各種社會思潮,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
其二是具有方法論指導作用。“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4頁。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也為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fā)展提供了方法論指導,這就是耳熟能詳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社會矛盾分析、社會主體分析、社會系統研究、社會過程研究等方法,同時形成了在實踐中必須遵循的批判性、科學性、客觀性、聯系性、發(fā)展性、整體性、具體性等一系列原則,展示了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的本質區(qū)別。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受研究主體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多,且研究對象極其復雜,難以量化,具有不可控制、不可確定等特點。一旦研究主體方法不對,其結果將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其三是具有服務人民的方向性指導作用。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開宗明義地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斗爭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為無產階級服務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是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的理論,從其誕生之日起便始終堅持人民的立場,以實現全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是一種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辯護和服務的理論,是一種高尚的政治學說。其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影響力和感召力,并為廣大民眾所普遍接受,關鍵原因就在于其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這一鮮明的政治立場。毛澤東思想在“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上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又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chuàng)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雹佟睹珴蓶|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3頁。他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更是明確地指出了新民主主義文化“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②《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頁。。鄧小平始終關注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始終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從而為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樹立了光輝的典范。江澤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yè),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雹邸督瓭擅裎倪x》(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頁。胡錦濤同志提出“以人為本”思想從“科學發(fā)展”的理論高度,豐富和發(fā)展了“為人民服務”文化建設思想的時代內涵。他在2003年的“七一”講話中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qū)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雹堋妒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頁。始終站穩(wěn)人民的立場,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及其理論的根本宗旨和一貫主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始終如一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⑤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始終站穩(wěn)人民的立場,堅持為人民拿筆桿子,為百姓做學問,自覺聚焦到人民關注的現實問題、關心的利益問題、關切的重大問題,努力做出無愧于人民并經得起人民檢驗的新成果。
綜上所述,繁榮發(fā)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在其基礎上不斷予以加強、鞏固,這是其存在、發(fā)展和繁榮的根本保障。一旦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就失去了靈魂,就失去了正確的立場和方向,不僅難以取得科學的成果,甚至還可能走向歪路、邪路,與黨和人民背道而馳,對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較為清醒的意識。
責任編輯:孫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