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昌立賈永剛張 勇*敬東洋李 林戴 銘
限飼對哺乳期仔豬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肖昌立1賈永剛2張勇2*敬東洋2李林2戴銘2
(1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黎雅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四川梓潼 622153;2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仁和獸醫(yī)站,四川梓潼 622159)
為探討限飼對哺乳期仔豬后期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選擇40頭初生體重正常的仔豬隨機分成兩組 (組1和組2),再選擇40頭低初生重仔豬隨機分成兩組 (組3和組4),組1和組3自由采食,組2和組4限飼50%。結(jié)果表明,在體重、日增重、日采食量方面,21日齡之前,2組低于1組,4組低于3組;21日齡之后,反之。在料肉比方面,21日齡之前,2組高于1組,4組高于3組;21日齡之后,反之。從日增重增長情況看,21日齡后,2組比1組高出16.36%,4組比3組高出12.65%。從日采食量增長情況看,21日齡后,2組比1組高出19.20%,4組比3組高出13.45%。從料肉比降低情況看,21日齡后,2組比1組低0.30,4組比3組低0.24??梢姡瑹o論是初生體重正常還是低初生重仔豬,在哺乳期進行限飼均有助于后期的生長,并可降低料肉比,但低初生重仔豬不及體重正常仔豬明顯。
補償生長;日糧營養(yǎng)限制;初生重;哺乳期;仔豬
補償生長又叫追趕性生長,是指經(jīng)過一段時間營養(yǎng)限制后,哺乳動物和鳥類表現(xiàn)出的與年齡相關的一段快速生長發(fā)育時期。Cecchinat等[1]研究發(fā)現(xiàn):補償生長對低初生重仔豬比沒有采用這種方法的低初生重仔豬存活率提高了40%。Therkildsen等[2]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補償生長對動物屠宰后肉產(chǎn)量和脂肪厚度均發(fā)生了完全補償,這一研究主要是對豬的整個生命周期。本研究主要針對哺乳階段的仔豬,并采用植物蛋白為飼料來源來探究補償生長的作用。用母乳和動物蛋白(動物肉、蛋、奶等,現(xiàn)代畜牧生產(chǎn)多用魚粉、肉骨粉、血漿蛋白粉等來補充動物所缺乏氨基酸)做為補償生長的能量來源[3],存在一些弊端如易攜帶致病原、獲取成本高、加工工藝復雜等,而植物蛋白如豆類、米面類、堅果類等與動物蛋白結(jié)構(gòu)相仿、更易吸收,適合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善的仔豬,且不易攜帶致病原,從而可降低仔豬死亡率,并具有來源廣泛、提取工藝簡單、原料成本低等優(yōu)點。
1.1試驗設計
本試驗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仁和鎮(zhèn)興旺養(yǎng)殖場選擇40頭出生初生體重正常仔豬隨機分成兩組(組1和組2),再選擇40頭低初生重仔豬(弱仔)隨機分成兩組(組3和組4),組1和組3自由采食。組2和組4限飼50%。具體飼喂方案見表1。所有仔豬日糧均為與母乳相近的自制植物豆?jié){。豆?jié){原料組成為熱炒玉米、熱炒黃豆、膨化大豆、氨基酸粉、鈣粉、維生素A、維生素D和氯化鈉。營養(yǎng)成分含量為粗蛋白質(zhì)≥18.0%,粗纖維≤3.0%,粗灰分≤7.0%,總磷≥0.65%,賴氨酸≥1.35%,蛋氨酸≥0.4%%,蘇氨酸≥0.85%%,水分≤14.0%,氯化鈉0.30%~0.08%,鈣0.50%~1.0%。
試驗于2015年5月1—31日進行,為期31天。21日齡前每天飼喂四次(7∶00,11∶00,15∶00,19∶00),每三天噴霧消毒一次;21~31日齡每天飼喂三次(6∶00,12∶00,19∶00),每5天消毒一次。每天定時清理圈舍,保持圈舍干凈。所有階段飼喂豆?jié){均現(xiàn)配現(xiàn)用(配用方法:取30℃溫水500 mL倒入瓶裝容器中,取玉米粉、黃豆粉、豆粕粉各40 g混入水中搖勻,再取復合氨基酸、鈣粉、復合維生素粉等添加劑各15 g倒入水中搖勻,現(xiàn)配現(xiàn)用;玉米粉、黃豆粉、豆粕粉需要先行輕炒)。
表1 飼喂方案?。╩L/頭·天)
1.2測定指標
試驗開始后每隔7天空腹稱重一次,計算出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每天結(jié)算飼料采食量。若試驗過程中出現(xiàn)死亡,則將其所在重復內(nèi)的仔豬總采食量計算出來,再除以頭數(shù)算出其平均數(shù)作為此死亡豬的采食量,以結(jié)算飼料。
表2為不同飼喂方式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體重、日增重、日采食量方面,21日齡之前,2組低于1組,4組低于3組;21日齡之后,反之。在料肉比方面,21日齡之前,2組高于1組,4組高于3組;21日齡之后,反之。從日增重增長情況看,21日齡后,2組比1組高出16.36%,4組比3組高出12.65%。從日采食量增長情況看,21日齡后,2組比1組高出19.20%,4組比3組高出13.45%。從料肉比降低情況看,21日齡后,2組比1組低0.30,4組比3組低0.24。
可見,無論是正常體重還是低初生重,在哺乳期進行限飼均有助于后期的生長,但低初生重仔豬不及初生體重正常的仔豬明顯。
按照“消化道代償理論”,認為限飼可降低十二指腸、結(jié)腸和回腸的相對重量,并使得消化酶的分泌量降低。在營養(yǎng)受限時,消化道會發(fā)揮代償性作用,提高動物對有限營養(yǎng)素的利用率。營養(yǎng)限制解除后初期,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消化道內(nèi)容物的增加,而不是空體重的增加。提高采食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利用率是動物在營養(yǎng)限制去除后獲得補償生長的主要機制[4]。而按照“推拉平衡理論”,認為機體的生長取決于拉動力和推動力的相互作用,也是二者平衡的必然結(jié)果。在動物生長中的拉動力包括動物的遺傳潛力、免疫反應、應激反應及活動量,而推動力則是指日糧的營養(yǎng)供給狀況[5]。
表2 不同飼喂方式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1]Cecchinato A,Maretto F,Zanetti E,et al.Survival analysis of piglet pre-weaning mortality[J].Ital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10,6(1s):67-69.
[2]Therkildsen M,Riis B,Karlsson A,et al.Compensatory growth response in pigs,muscle protein turnover and meat texture:effects of restriction/realimentation period[J].Animal Science,2002,75:367-377.
[3]劉乃琴.豬限飼后的補償生長 [J].國外畜牧科技,1981(2):34-35.
[4]任和.動物營養(yǎng)限制條件下的補償生長效應研究進展[J].中學生物學,2011,27(1):6-7.
[5]伍喜林,楊鳳.動物補償生長效應研究 [J].中國飼料,2003 (5):9-11.
S815.7;S828.4+5
B
1673-4645(2016)07-0055-03
2016-05-12
肖昌立和賈永剛為共同第一作者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