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榮
[摘 要] 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新課程語文教學的一個關鍵。語文教學中,常常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割開來,出現(xiàn)了文本教學就是課本教學,作文教學就是作文教學,兩者毫無相關的現(xiàn)象。教師對文本的講解僅限于知識的講解,不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不能利用文本教學來指導作文,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筆者根據(jù)自己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把文本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闡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閱讀 作文 用文本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閱讀與習作脫鉤。簡單地認為,閱讀教學就是課文教學,作文教學就是作文教學。由此造成學生在閱讀課上只關注文本知識,到了寫作時無從下手的局面。而《新課程語文標準》要求“將文本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使閱讀教學更好地為寫作服務?!比绾巫岄喿x教學為寫作服務呢?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 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苯處熢谖谋窘虒W過程中要挖掘這些美文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方面的特點,把這些文本特點傳輸給學生。將課本閱讀材料與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巧用、化用課本材料充實學生的作文構思。說白了就是要立足文本,以教材為出發(fā)點,用文本知識激活寫作思維,寫出成功之作。
一、巧用課題,提高學生擬題能力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題目能引人入勝,吸引讀者。古今中外的作家無不重視對文章題目的推敲錘煉。因此在文本教學中,遇到好的有特色的題目時,除了分析特色外,還要教會學生擬該類型題目的方法。
1.巧用修辭擬題。修辭手法的運用在題目中,不僅能使文題生動形象,更能吸引讀者,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如筆者在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時》首先通過閱讀理解,讓學生理解題目兩層含義的基礎上,明確這里采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然后讓學生也試著用雙關的修辭,來擬一個題目。比如有個學生擬了《那扇門》,一層含義是指自己家里的那扇門,第二層含義是指他透過那扇門,打開了他心中的那扇門——對奶奶的誤解。此外還可以運動比喻、擬人等修辭擬題。
2.巧借文句擬題。一篇好的文章中,總有幾句讓人記憶深刻的句子,或優(yōu)美生動,或含義深刻,或氣勢磅礴。如在教學高爾基的《海燕》時,讓學生找去印象最為深刻的句子。大部分的同學都選了最后一句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我問:為什么印象最為深刻?學生集體回答:因為這句話很有氣勢。然后我讓學生以此句為題,寫一篇作文。一位學生以參加區(qū)里演講為內容,以“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為題,獲得了全區(qū)征文比賽的一等獎。
在教師經(jīng)常性的引導點撥下,學生就會從閱讀教學中學會各種擬題的方法,運用到寫作中,提高擬題能力。
二、巧學開頭和結尾,提高學生作文布局能力
(一)布“虎頭”
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美麗精巧、新穎貼切,要有創(chuàng)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必欲讀之而后快的感覺。因此,下筆之前一定要精心構思、反復琢磨,務求精工。
1. 開門見山,揭示主題
這種開頭,或揭示全文內容,或交代寫作目的,能一下子把人引入文章的中心問題或主旨上去。例如:“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保ㄖ熳郧濉侗秤啊罚╅_篇點題,為下文寫寄寓深摯父愛的“背影”設伏。
2. 寫景抒情,渲染氣氛
用描寫景物來開頭,既能渲染氣氛,又能烘托主題,并引出所要記敘的人和事。例如“……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保▽O犁《蘆花蕩》)
3.運用疑問,設置懸念
在開頭提出問題,擺出矛盾,設置疑團,卻不作答,以激發(fā)讀者的興趣和好奇心。例如“我應當怎樣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冰心《觀舞記》)
(二)展“龍尾”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么結尾就有如“撞鐘”。古人說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迸c開頭一樣,結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題鮮明,角度新穎的文章,讀到最后,卻被 一個不妙的結尾掃了興,豈不可惜!
1. 照應開頭的首尾呼應
結尾要呼應開頭,這是記敘文的一般寫法,很多文章都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如“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方向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保ㄗ阼薄蹲咸偬}瀑布》)與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鼻昂蠛魬o讀者以整體之感。
2. 含蓄深刻的啟發(fā)聯(lián)想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保?魯迅《故鄉(xiāng)》結尾)這段話含蓄、深刻,一語雙關。啟發(fā)人們?yōu)閯?chuàng)造新生活勇敢地開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華,體現(xiàn)了魯迅“韌”的戰(zhàn)斗精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把教材中的類似這樣的文章開頭和結尾,先通過分析講解,讓學生領悟其特點后作用后,接著讓學生當堂寫,做到學以致用,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
三、巧借材料,提升文章語言魅力
有人說,閱讀是吸收,習作是釋放;閱讀是根,習作是果實。課堂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zhàn)場。詞句是文章的磚瓦,長期積累,久而久之,詞匯豐富了,寫文章就下筆如有神了。
(一)通過背誦,積累優(yōu)美的字、詞、句、段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優(yōu)美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春》,無論是春草圖、春花圖還是春雨圖都文筆優(yōu)美雋永。教師在教文本的同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整篇文章,為今后的寫作積累素材。
(二)通過品讀,摘錄優(yōu)美的詞、句、段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品讀文章精彩詞句段中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備好一本摘錄本,把課文中的精彩詞句段摘錄下來。如在教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時,先讓學生品析“……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钡染渥?,然后把這些句子和品析理解一起記錄在摘抄本上,做積累。在寫作中,將文本中的材料提取你認為有用的某部分放到你的文章中來。有時候,你可以根據(jù)作文的需要,在積累的材料中提取好幾樣材料重新組合起來,寫出你的文章。endprint
四、巧學寫作技巧,提升文章鑒賞力
人教版七至九年級幾乎每篇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名家作品,具有很強的典范性。但我們很多老師在平時的文本閱讀教學中往往只注重言語的品味,文本思想的深度解讀,而對于文本中靈巧的構思,精妙的寫作手法卻往往忽略了,因此在課文的閱讀教學中需要有意加強這方面的了解,立足課文內容,捕捉文章中寫法知識的精妙點,以此來指引我們的寫作。
(一)學寫人
學生在小學的學習中,接觸到的大多是通過一件事情,對主人公做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然后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質。我們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我的老師》時讓學生比較這篇寫人的文章跟同學們以前學習的寫人的文章有何不同,得出本文是通過“我”與老師之間多件事情來表現(xiàn)老師對我的愛和我對老師的思念之情。從而讓學生學會寫人物的文章還可以通過多件事來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質,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寫作方法。
(二)學敘事
碰到敘事的文章,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按照時間順序,把這件事情完整的敘事下來。我在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時,問學生: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有大部分的同學為難了,看看時間順序好像又有許多“我”以前的經(jīng)歷,按空間順序好像更加不像。只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較好的同學知道是運用了插敘來寫的。先讓學生通過與順敘的文章做比對后,體會插敘能使文勢起波瀾,避免平鋪直敘的作用后,我讓學生課后寫一篇插敘的文章。
(三)學描寫
在教學《口技》時,問:文章用了很多的內容描寫聽眾的反應和簡單的道具,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很自然的想到了也是為了表現(xiàn)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藝。這樣學生懂得了“運用側面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的寫作知識:以景襯人,以物襯人。課后我馬上寫了題為《他很聰明》的一段話,要求用側面描寫。這樣理解強化學生掌握側面描寫,并運用到寫作中。
總之,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知識的重要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確定每篇課文讓學生借鑒的寫作技巧,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貫穿,并明確要求學生在寫作中借鑒應用。充分利用好作文課和隨筆的訓練作用,讓學生及時借鑒、模仿課文中所學的寫作技巧,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練習,從而真正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峰.緊扣文本 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J].文學教育, 2012(12)
[2] 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濮兵.憑借教材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J].蘇州教育學院報,199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