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舒煒
?
文人知縣段玉裁
文_舒煒
我們今天對“廉”字的解釋,就來源于段玉裁。他在書中解釋說:“廉,棱也。引伸之為清也,儉也,嚴利也。”
清乾隆四十五年,正值盛世,在愛新覺羅·弘歷眼里可謂是海晏河清。揚子江心,一艘順江而下的船上因滿載72箱沉甸甸的貨物顯得搖搖晃晃,船頭這個官員打扮樣的人卻是歸心似箭。
此人是剛從四川巫山知縣任上辭官的段玉裁,47歲的他其實也正值盛年,卻因病不得不回自己的江蘇金壇老家,可在回家的第一天晚上,就遭了賊。
段玉裁先后當過4個地方的知縣,更是當朝有名的大學問家。后世人們讀古籍,常見注釋里有“段注”,即段玉裁所著《說文解字注》,他也因此被稱作“字仙”。
作為名人,又是回鄉(xiāng)的縣老爺,再加上幾十箱寶貝……很難不讓強盜們眼紅??墒牵诙?,這些被搶的箱子全部原物奉還。原來,強盜們發(fā)現(xiàn)箱內(nèi)全是書……
段玉裁出身貧寒,26歲中舉后在京師任教十年,朋友們都知道,他的日子一直都過得緊巴巴的。即使后來在貴州玉屏做了3年知縣,依然沒有擺脫經(jīng)濟上的窘境,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他來四川。
入川第一個職務,是到川南大縣富順侯任知縣。富順境內(nèi)多鹽場,商業(yè)發(fā)達,段玉裁剛來,就收到了鹽商的“糖衣炮彈”。
一天,縣衙門口發(fā)現(xiàn)了兩口巨大的箱子。衙役打開一看,里面居然是500兩白銀和30丈綢緞,并具有名帖。原來是自流井一名鹽商聽說新來的縣老爺手頭并不寬裕,特送上禮物,希望段玉裁能把他名下500畝耕地和800畝山林的賦稅減免了。
段玉裁不愛做官,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清官。
要知道,乾隆時的知縣每年的俸祿只有四十五兩白銀,段玉裁此時還僅僅是個候補知縣,年薪還要更少,這亮燦燦的500兩白銀他還真可能是第一次見到。但段玉裁歷來都是以君子著稱的,君子自然就能夠“固窮”。他沒有直接說行或是不行,沉吟片刻后,叫人把鹽商請來。
他指著紙上的一個“賕”字說:“你看,這個字左形右聲,左邊是寶貝的‘貝’,右邊是一個‘求’字。有的人一邊向他人送財物,一邊又向接收財物者提出非份要求,這就叫‘賄賂’?!闭f著當面將禮物退還鹽商,表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堅決不要”。
段玉裁前后兩次在富順任職,除短暫出任過南溪縣令外,仍有4年多。日間勤于政事,政簡刑清,案無留牘,垂夜則焚膏繼晷。
每至深夜,富順西湖邊—燈熒然,當?shù)乩习傩斩贾钢鵁艄庀嗷ピV說著:那就是我們段知縣的讀書樓,知縣大人又在讀書了。而就在這座讀書樓里,他寫出了傳之于后世的名著《說文解字注》。
我們今天對“廉”字的解釋,就來源于段玉裁這部書。他在書中解釋說:“廉,棱也。引伸之為清也,儉也,嚴利也。”
除了是縣令,段玉裁更是文人,文人自然愛關注文人的事。在宋明其間,富順出了200多名進士,舉人、貢生逾千人,“才子甲西蜀”“才子之鄉(xiāng)”遠近聞名。不幸的是,明末戰(zhàn)亂讓富順屢遭兵禍,人口銳減,段玉裁到富順前的乾隆年間,只出了兩名進士,樹立榜樣、重開文風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段玉裁重修了聞名后世的富順縣志,借以發(fā)揮資政育人的歷史功能。又擴建了之前的西湖書院,增加學舍和宿舍,增招了幾十名生員。當時一個叫李芝的縣人,從湖北枝江知縣崗位上辭職回鄉(xiāng)辦書院,有幾十個學生,段玉裁“亦時過書院,議論輒竟日”。自此,富順文風重盛,整個清朝,一共出了34名進士,237個舉人。
曾有人稱,逛西湖的百姓一撥一撥從眼前閑散而過,霧靄慢慢自湖中升起……這應該是段玉裁理想的生活。離任后,富順老百姓則在他的住處手書“循吏段玉裁先生公余讀書處”,以示紀念。
正是在富順知縣任上做出的政績,讓段玉裁得到了朝廷的注意。43歲那年,他到成都縣擔任候補。等待的滋味段玉裁不是沒嘗過,因為不是進士出身,他一生仕途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待中度過。
段玉裁在成都過了一個暖和的冬天,不過在開春的乾隆四十五年,調(diào)令來了,結(jié)果卻是去四川最東面的小城巫山,段玉裁在這里第一次感受到了三峽的寒意。
去巫山,其實是擔任“救火隊長”的。當時這里正鬧著饑荒,物價飛漲,也餓死了不少人。段玉裁在在問明糧倉還有不多的儲糧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倉濟貧。歷史上沒有留下這一事件的細節(jié),《巫山縣志》上只有寥寥幾筆:“段玉裁江南金壇舉人,乾隆四十三年蒞巫。時值饑饉,斗米錢二貫。公到,先開倉發(fā)賑,乃請上憲,全活甚多?!?/p>
但誰都知道,在古代私開糧倉,是要問罪的。但“全活甚多”的結(jié)果證明段玉裁的選擇是正確的。在熟悉巫山政情之后,段玉裁對當?shù)匾恍┡f習弊制進行了廢除,還拿下了一批地頭蛇。
但此時,段玉裁的父親已經(jīng)7l歲了,繁忙的政務讓他很多的想寫的書都來不及寫了。他實在不愿意再做官了,兩年后,終于因病回到了家鄉(xiāng)金壇。
回鄉(xiāng)后,段玉裁把全部精力放在著書立說上,但偶爾也會想起自己在四川為官的十年,那和在京的十年一起構(gòu)建起了他的為政經(jīng)歷。
段玉裁一生清貧,他死后,兒子不得不變賣家產(chǎn)才將其《說文解字注》刊刻問世。而他在臨終前仍不忘告誡最疼愛的外孫,要“博聞強記,多識蓄德,努力為名儒,為名臣,勿愿為名士”。而那個外孫的名字叫龔自珍,自小蒙外公親授《說文解字》,受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