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清
?
針灸并用治療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
武建清
西山煤電有限責任公司職工總醫(yī)院中醫(yī)科(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研究針灸并用治療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的效果。方法將80例患有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對照組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針刺和灸法治療,20天后進行結(jié)果評定。結(jié)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針灸并用對于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的治療效果更佳。
關(guān)鍵詞:針灸并用;針刺治療;慢性非感染性腹瀉
慢性腹瀉是指腹瀉超過4周者,即中醫(yī)所謂的“久瀉”,常見腹瀉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后者居多。為了研究針灸并用對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的臨床效果,本文進行了對比分析,結(jié)果如下。
1.1一般資料本文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我院住院部和門診部所診療的慢性非感染性腹瀉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在22~74歲,平均年齡(45.63±2.41)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6個月,平均(2.14±1.06)個月。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診斷標準證候診斷標準:根據(jù)衛(wèi)生部制定的《內(nèi)科學》規(guī)定:①脾胃虛弱證。主癥:大便時溏時瀉,飲食稍有不慎即發(fā)作甚至加重,舌質(zhì)淡。次癥:食后腹脹、精神不佳、食欲不振、苔薄白。②腎陽虛衰證:主癥:晨起腹瀉,大便清稀,或夾有不消化物,舌質(zhì)淡,舌體胖,舌苔白。次癥:臍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脈沉細,腰膝軟。
1.3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衛(wèi)生部頒布的《感染性腹瀉診斷與治療》(2008)中的診斷標準:①每日大便次數(shù)超過(含)三次;②大便培養(yǎng)霍亂、傷寒、副傷寒、痢疾為陰性;③大便常規(guī)檢查有白細胞、紅細胞或者膿細胞;④48小時內(nèi)未使用抗菌藥物治療;⑤年齡超過18歲。
1.4治療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單純的針刺治療。針對中脘、天樞、足三里三處穴位,采用酒精含量75%的酒精對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進行針刺,采用補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連續(xù)20天。對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基礎(chǔ)上加用2支灸條,對神闕和關(guān)元兩處灸至皮膚潮紅,每日1次,持續(xù)進行2周。
1.5觀察指標分別記錄治療前與治療后的病情變化,包括腹痛、腹脹、排便次數(shù)、排便異常和大便性狀情況等,定期檢查大便、尿液、血液常規(guī)、肝腎功能、不良反應等。
1.6療效判斷標準療效診斷標準: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guī)定,臨床痊愈:大便量、次數(shù)、性狀恢復正常,其它伴隨癥狀和體征消失;顯效:大便次數(shù)每天2次左右,幾乎成形,其它伴隨癥狀和體征總積分比治療前少70%以上;有效:大便次數(shù)和質(zhì)量基本有所好轉(zhuǎn),伴隨癥狀和體征總積分比治療前減少35%以上;無效:患者所有癥狀基本無改變??傆行?(臨床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7統(tǒng)計學分析等級資料用秩和作為標準,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作為標準,組內(nèi)治療的前后比較用t(配對資料)進行檢驗,組間比較用t(獨立樣本)進行檢驗??傆行?(臨床痊愈數(shù)+顯效+有效)/總?cè)藬?shù)×100%。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處理,以P<0.05作為有顯著性差異。
2.1兩組療效比較對照組在經(jīng)過治療后臨床痊愈的患者有10例,該組的總有效率是90%。觀察組在治療后的臨床痊愈患者有11例,該組的總有效率是95%。兩組的總有效率經(jīng)過秩和檢驗,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對照組在治療后的癥狀總積分由(9.24±2.15)下降到(6.17±2.51),觀察組在治療后的癥狀總積分由(9.39±30.1)下降到(4.28±3.11)。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總積分比較 (例)
慢性非感染性腹瀉易損傷元氣,臨床表現(xiàn)通常有脾胃虛弱和腎陽虛衰證[1]。如果長期飲食不均衡,作息不規(guī)律,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形成腹瀉[2]?!毒霸廊珪ば篂a》中記載到:“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蓋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則水谷腐熟,而化氣化血,以行榮衛(wèi)。若飲食失節(jié),起居失時,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 乃致合污下降, 而瀉痢作矣。脾強者滯去則愈, 脾弱者, 因虛所以易瀉?!闭f的就是一般腹瀉的原因大多是和脾胃有關(guān),脾胃健康,則氣血通順,身體就會很好;如果使脾胃受寒,體內(nèi)的濕氣排不出去,五藏就不能吸收精華,身體會受損,導致腹瀉[3]。
長時間的腹瀉就會導致身體虛弱,應該以針灸并用補充身體所消耗的元氣。臍部以下的無脂肪組織有大量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動靜脈,深處就是小腸,如果針灸這個部位,可以促進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臍部再往下3寸,是足三陰經(jīng)與任脈的交匯處,針灸此部位可以治療與小腸有關(guān)的疾病。關(guān)元的穴位是全身元氣之所在,針灸此部位能幫助病人溫通經(jīng)脈、行氣活血,可以溫腎培元、強壯身體[4]。中脘控制所有胃病;天樞屬于大腸的穴位,針灸此處可以調(diào)理腸道;足三里是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關(guān)鍵穴位,針灸于此可以調(diào)補脾胃腸道[5]。綜上所述,針灸并用可以健脾溫腎并且止瀉。本文通過對我院80例慢性非感染性腹瀉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針刺和灸法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采用單純針刺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對照組在治療后的癥狀總積分由(9.24±2.15)下降到(6.17±2.51),觀察組在治療后的癥狀總積分由(9.39±30.1)下降到(4.28±3.11),觀察組下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以看出,針灸并用進行治療的效果大大優(yōu)于單一針刺效果。慢性非感染性腹瀉多由于體虛所致,所以可以針灸并用進行治療。但引起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的原因有很多,治療時應該對癥下藥,切不可一概而論。
參考文獻
[1]王偉明,劉志順. 針灸治療慢性非感染性腹瀉診療特點的文獻分析[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3, 28(3): 821-825.
[2]黃鈺玲. 針灸并用治療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J]. 河南中醫(yī). 2009, 29(7): 699-700.
[3]裴麗霞,孫建華,夏晨,等. 針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肝郁脾虛證臨床研究[J].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2, 28(1): 27-29.
[4]劉春蓮. 中醫(yī)綜合療法治療小兒非感染性腹瀉的臨床研究[J].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3, 40(24): 64-65.
[5]周光遠,徐玉芬,陳文宇. 中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小兒夏季腹瀉55例[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7): 261-263.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48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1-0093-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韓建軍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