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富
“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國與文萊雙邊貿易合作發(fā)展的提升路徑
鄭國富※
1991年9月30日中國與文萊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政治互信加深,雙方在政治、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卓有成效。尤其自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如期建成以來,雙邊貿易持續(xù)發(fā)展,但中文雙邊貿易合作中仍存在著貿易總量有限、合作層次較低、商品種類單一和互補優(yōu)勢潛力尚未充分挖掘等問題。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應深化兩國貿易關系,積極務實推進雙邊產能合作,推動兩國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
中國與文萊;貿易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國際產能合作
1991年9月30日中國與文萊兩國宣布正式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發(fā)展平穩(wěn),兩國高層互訪頻繁,政治互信加深,雙方在貿易、能源、農業(yè)、旅游、教育等領域合作卓有成效。1993年11月4~8日,文萊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首次訪問中國。2000年11月17~18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首訪文萊,兩國政府簽署《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定》。2004年9月20~22日,文萊蘇丹博爾基亞再次訪問中國,雙方簽署《促進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諒解備忘錄》,為雙邊經貿合作奠定了法律保障。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如期建成,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深入推動中文雙邊經貿合作邁進新的歷史階段。2013年4月5日,中國與文萊宣布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推動兩國關系再上新臺階,深化雙方全方位合作。
(一)貿易總量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1991年,中文雙邊貿易總額僅為1311萬美元,其中,中國對文萊出口1077萬美元,自文萊進口234萬美元,文萊逆差843萬美元。2001年,中文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大關,達到1.65394億美元。2010年,中文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達到10.31939億美元。2014年,中文雙邊貿易合作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達到19.36531億美元,增長率為7.97%。2015年,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日益增大,國際能源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下跌,中文雙邊貿易合作遭受負面沖擊,雙邊貿易大幅下挫22.08%,貿易金額為15.089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文萊出口14.11657億美元,同比下降19.19%,自文萊進口0.97273億美元,同比下降48.73%,文萊貿易逆差13.14384億美元(參見圖1)。
圖1 1991~2015年中國與文萊雙邊貿易合作發(fā)展狀況 (單位:億美元)
(二)貿易地位
1991~2009年,中文雙邊貿易在文萊對外貿易中所占比例持續(xù)低迷徘徊。1991年,中文雙邊貿易在文萊外貿中所占比例僅為0.34%,其中,中國對文萊出口占文萊進口總額的0.89%,中國自文萊進口僅占文萊出口總額的0.09%。2009年,中文雙邊貿易在文萊外貿中所占比例升至4.35%,其中,中國對文萊出口占文萊進口總額的5.77%,中國自文萊進口占文萊出口總額的3.88%。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如期建成,貿易自由化大幅推進,中文雙邊貿易持續(xù)高速增長,中文雙邊貿易在文萊外貿中所占比例呈大幅上升趨勢,中國在文萊進口貿易中的地位顯著提升,但在文萊出口貿易中的地位卻呈持續(xù)下降。2015年,中文雙邊貿易在文萊外貿中所占比例為15.75%,其中,中國對文萊出口占文萊進口總額的43.61%,中國是文萊第三大進口來源國,僅次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中國自文萊進口占文萊出口總額的1.53%,中國在文萊出口貿易中排名第11(參見圖2)。
圖2 1991~2015年中文雙邊貿易在文萊外貿中的地位
(三)貿易層次
據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0~4類為初級產品;5~9類為制造業(yè)產品,其中,第5、7、9類為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第6、8類為勞動密集型產品。2001~2015年,中文雙邊貿易商品總體層次演變呈優(yōu)化趨勢,初級產品所占比例下降,制造業(yè)產品所占比例上升,在中國對文萊出口貿易中,制造業(yè)產品所占比例基本維持在80%左右,初級產品所占比例約20%,2015年,初級產品占比由24.74%大幅降至14.65%,勞動密集型產品由38.35%攀升至48.59%,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由36.89%略降至36.76%;同期,在中國自文萊進口貿易中,初級產品所占比例基本維持在98%以上,2015年,初級產品占比由99.02%略降至98.43%,礦物燃料(HS27)所占比例由98.83%大幅降至54.00%,有機化學(HS29)所占比例陡增至41.99%。
(四)商品結構
2015年,在中國對文萊出口貿易商品中,家具、寢具、褥墊、彈簧床墊、軟坐墊及類似填充制品(HS94)位居首位,金額為29088.5萬美元,所占比例為20.61%,中國是文萊HS94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僅次于馬來西亞;其次為船舶及浮動結構體(HS89),金額為27008.5萬美元,所占比例為19.23%;陶瓷制品(HS69)位列第三,金額為9402.9萬美元,所占比例為6.66%;第四位為鋼鐵制品(HS73),金額為9083.6萬美元,所占比例為6.43%;第五位為核反應堆、鍋爐、機器、機械器具及零件(HS84),金額為6230.6萬美元,所占比例為4.41%;第六位為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HS62),金額為5665.0萬美元,所占比例為4.01%;第七位為塑料及其制品(HS39),金額為5550.7萬美元,所占比例為3.93%;第八位為紙及紙板,紙漿、紙或紙板制品(HS48),金額為4979.3萬美元,所占比例為3.53%;第九位為鋼鐵(HS72),金額為4648.7萬美元,所占比例為3.29%;第十位為針織或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HS61),金額為4610.6萬美元,所占比例為3.27%。
同期,在中國自文萊進口商品中,位居首位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蒸餾產品和瀝青物質(HS27),金額為5252.8萬美元,所占比例54.00%,但中國在文萊HS27商品出口中排名第12位;其次為有機化學品(HS29),金額為4084.2萬美元,所占比例為41.99%,中國在文萊HS29商品出口中位居首位;第三位為木漿及其他纖維狀纖維素漿和回收(廢碎)(HS47),金額為206.1萬美元,所占比例為2.12%;第四位為光學、照相、電影、計量、檢驗、醫(yī)療或外科用品(HS90),金額為107.0萬美元,所占比例為1.10%;第五位為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類似材料(HS68),金額為36.2萬美元,所占比例為0.37%;第六位為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其他水生無脊椎(HS03),金額為22.1萬美元,所占比例為0.23%;第七位為木及木制品、木炭(HS44),金額為5.6萬美元,所占比例為0.66%;第八位為鋼鐵制品(HS73),金額為4.2萬美元,所占比例為0.04%;第九位為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HS85),金額為3.5萬美元,所占比例為0.04%;第十位為塑料及其制品(HS39),金額為3.2萬美元,所占比為0.03%。
(五)貿易互補性與競爭性
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用于衡量一國貿易商品在世界市場中的競爭優(yōu)勢。其公式為:,其中,RCAij代表i國j產品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Xij代表i國j產品出口額,Xit代表i國總出口額,Xwj代表世界j產品出口額,Xwt代表世界總出口額。
若RCA>2.5,表示該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中具有極強競爭優(yōu)勢;若1.25<RCA≤2.5,表示該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中具有較強競爭優(yōu)勢,若0.8<RCA≤1.25,表示該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中具有中度競爭優(yōu)勢,若RCA≤0.8,表示該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中缺乏競爭優(yōu)勢,即處于比較劣勢。當兩國RCA>0.8時,表示兩國某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同時具有比較優(yōu)勢,即雙方貿易關系為競爭性;當一國RCA>0.8而另一國RCA<0.8時,表示一個國家在某產品上具有比較優(yōu)勢,另一個國家在該產品上具有比較劣勢,即雙方貿易關系為互補性,而當具有比較優(yōu)勢國家的RCA>2.5時,表示在該產品上雙方貿易關系為極強互補性,若兩國的RCA<0.8,表示在產品上雙方在世界貿易中均為比較劣勢。
以2001年和2015年為例,中國自文萊進口貿易以互補性與極強互補為主,所占比例達99%以上,這歸因于能源等礦物燃料大量進口;中國對文萊出口中互補性和極強互補性商品所占比例由2001年的43.76%升至2015年的63.38%,比較劣勢由56.24%降至26.62%;兩國貿易商品關系基本不存在競爭性矛盾(參見表1)。
表1 2001年、2015年中文雙邊貿易合作商品關系
(一)貿易總量有限,比重較低
自1991年中文兩國建交以來,雙邊貿易合作發(fā)展順利,但總體水平較低,貿易金額尚不足20億美元。2015年,中文雙邊貿易僅占中國—東盟貿易總額的0.31%,排名末位。中文貿易總量有限與比重較低源于:一是文萊自身國內市場極為狹小,全國人口僅約40萬,中國商品出口規(guī)模有限,同時,中國商品在文萊國內市場還面臨日本、新加坡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同類或相似商品的激烈競爭,市場空間遭致極度壓縮;二是長期以來文萊出口貿易依重油氣等礦物燃料,出口商品種類單一,且出口對象集中于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對中國出口極為有限,且缺乏穩(wěn)定性。
(二)貿易格局不平衡,文萊逆差嚴重
1991~1999年,中文雙邊貿易格局基本平衡,中方處于順差地位,但順差幅度不大;2000~2010年,中方由順差轉變?yōu)槟娌?,逆差幅度控制?億~2億美元間;2011~2015年,中方回歸順差地位且呈現持續(xù)劇增態(tài)勢,2015年,中國已成為文萊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僅次于馬來西亞與美國,尤其自2013年以來,文萊對華貿易逆差年均都超過10億美元以上,主要原因是中方對文萊出口了大量的物美價廉的制造業(yè)商品,均為文萊民眾生活所必需,而自文萊進口增勢滯緩,文萊在中國油氣資源進口中比重仍相對較低。1991~2015年,中文雙邊貿易合作中,文萊貿易逆差累計達40.24891億美元。
(三)商品種類單一,貿易層次較低
1991~2015年,中國對文萊出口貿易商品種類齊全且日益多樣化,商品種類由59種增至81種,但自文萊進口商品種類單一、數量有限,進口商品種類由8種增至15種類,其中,HS27幾乎占據自文萊進口貿易的全部(參見圖3),其他商品的進口極為有限。自2010年以來,HS29中的甲醇(HS29051100)所占比例逐年劇增,已上升至中國自文萊第二大進口貿易商品。
圖3 1991~2015年中國自文萊進口貿易中礦物燃料和有機化學品所占比例
同期,中國對文萊出口中初級產品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制造業(yè)產品所占比例持續(xù)上升,但制造業(yè)產品較多體現為勞動密集型產品,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所占比例呈微降趨勢;中國自文萊進口集中體現為油氣等礦物燃料等,其他貿易商品金額及其比例微乎其微。
(四)互補性優(yōu)勢尚未發(fā)揮,貿易潛力巨大
中文兩國貿易商品顯性比較優(yōu)勢和雙邊貿易商品結構特征為中國與文萊兩國貿易合作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特征,但這種互補性優(yōu)勢尚未得到充分發(fā)揮,進而導致雙邊貿易長期以來水平低下。文萊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且長期大量出口油氣資源等,但中國在文萊HS27商品出口中比重較低,其所占比例僅為日本和韓國的2.36%和5.56%;另外,中國具傳統優(yōu)勢的HS61、HS62和HS64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金額分別為374.9萬美元、334.2萬美元和261.5萬美元,在文萊該類進口貿易中所占比例僅為24.96%、15.67%和25.80%。文萊國內經濟產業(yè)結構單一,制造業(yè)商品及生活必需品大量依賴外部進口。立足中文兩國資源與產業(yè)的互補性和極強互補性優(yōu)勢商品貿易合作來看,未來雙邊貿易合作前景廣闊。
(一)增強政治互信攜手共謀互利合作
建交以來,中文兩國政府是雙邊貿易合作發(fā)展的有力保證和強勁動力,兩國政治關系友好,文萊蘇丹曾10余次訪華,重視同中國政治經貿關系的發(fā)展。在南海問題上,文萊政府遵循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就“南海行為準則”進行和平友好磋商,維護地區(qū)和平發(fā)展。2014年,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得到文萊政府的積極響應與熱忱參與,與文萊“2035宏愿”戰(zhàn)略良好對接。在未來雙邊經貿合作中,秉持互利共贏合作理念,中文兩國應加強政府間高層互訪,增進政治互信,推動民間往來與交流,夯實民意基礎,構建部門間對話協商機制,為經貿合作發(fā)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搭建“中文雙邊經貿合作信息平臺”,創(chuàng)新經貿合作新模式,深化務實合作,使經貿合作成為兩國政治關系的物質保障和兩國人民福祉的重要源泉。
(二)提升商品質量與層次
文萊位居世界高收入發(fā)達國家前列,人民生活富足,消費層次較高,對商品質量、檔次、服務尤為關注,對此,中資企業(yè)開發(fā)文萊市場時應順應經濟發(fā)展特征及趨勢,了解和尊重當地消費者習俗與偏好,重點擴大高端制造業(yè)商品出口,包括中國各類富有競爭優(yōu)勢的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如電子設備、機械制造等。長期以來,美國、新加坡、意大利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早已進入文萊市場,中資企業(yè)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順應形勢、統籌規(guī)劃、合理定位、細分市場、優(yōu)化結構,提升質量和層次,以質取勝,增強服務意識,樹立品牌意識。同時,鑒于文萊民族宗教特征,可積極拓展雙方在清真類商品的貿易合作。
(三)深化雙邊產能合作
2015年5月16日,中國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國際產能合作將成為新形勢下中國對外經貿合作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油氣資源開發(fā)合作成為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部分。文萊蘊藏著豐富油氣資源,為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和世界第四大天然氣生產國,開采加工前景廣闊,增強區(qū)域產能合作是文萊當前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近年來,文萊政府正實施經濟多元化戰(zhàn)略,專門成立經濟發(fā)展局負責產業(yè)規(guī)劃和對外招商引資工作,與中國“國際產能合作”高度吻合。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框架下,中國愿意與文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理念,深化油氣資源領域合作,實現合作雙贏與共同發(fā)展。
(四)投資合作促進貿易新發(fā)展
中國對文萊直接投資數量極為有限,2015年,投資金額僅為959萬美元,投資合作滯緩極大地制約了雙邊貿易合作的發(fā)展范圍與潛力。在未來雙邊經貿合作中,兩國應增強相互投資,開拓兩國中間產品與制造業(yè)產品貿易合作,提高產業(yè)內貿易比重,挖掘雙邊貿易內在潛力。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發(fā)達國家長期實施“以投資促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大幅拓展經貿合作領域,實現了合作層次高級化,合作方式多樣化、增長模式集約化,尤為值得學習與借鑒。
(五)鼓勵地方經濟主體參與合作
2014年9月17日,在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中國廣西與文萊簽署了“文萊—廣西經濟走廊”合作協議,創(chuàng)新兩國經貿合作新模式。在未來雙邊經貿合作中,中國積極挖掘雙方地方經濟特色與優(yōu)勢,鼓勵和引導地方政府及其社會經濟主體參與中文雙邊經貿合作,創(chuàng)新合作形式,拓展合作領域,引導寧夏等少數民族地區(qū)與文萊建立地方性合作關系,鼓勵和推動國內清真類企業(yè)“走出去”,形成“中央政府牽線,地方政府搭臺,民間企業(yè)合作”的新模式;鑒于文萊宗教特征和經濟產業(yè)多元化戰(zhàn)略,著重挖掘清真食品、服飾、制造業(yè)等商品的生產加工與貿易合作的空間;增進中文兩國民間交流與往來,通過旅游、留學、互訪等形式夯實兩國民意根基。
中國政府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得到了文萊政府及其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與熱忱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合作“升級”務實推進為中文雙邊貿易合作發(fā)展與戰(zhàn)略升級創(chuàng)造了新機遇、新平臺。秉承兩國友好合作傳統,增進政治與戰(zhàn)略互信,立足兩國資源稟賦和產業(yè)優(yōu)勢,培植和拓展兩國民間合作根基,中文雙邊貿易合作發(fā)展?jié)摿薮?,前景看好?/p>
1.馬靜、馬金案:《文萊:2015年回顧與2016年展望》,《東南亞縱橫》2016年第2期,第20~25頁.
2.黃瑛、羅傳鈺、黃琴:《文萊經濟社會發(fā)展與“一帶一路”互動分析》,《東南亞縱橫》2015年第11期,第15~19頁。
3.邵波:《試析文萊對外關系的特點》,《東南亞縱橫》2010年第12期,第9~13頁。
4.羅滿秀、湯希:《論中國與文萊關系特點及前景》,《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0期,第31~34頁。
5.郭淵:《2012~2013年文萊南海油氣開采及南海政策》,《新東方》2013年第3期,第18~23頁。
6.廖小健:《中國與文萊石油貿易與對策思考》,《國際論壇》2005年第9期,第48~51頁。
7.劉新生:《中國與文萊友好關系回眸》,《當代亞太》2000年第10期,第50~54頁。
8.聶德寧:《中國與文萊經貿關系發(fā)展的現狀及前景》,《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第4期,第32~40頁。
9.馬金案:《文萊國情與中國—文萊關系》,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版。
(責任編輯:馬金案)
The Path of Ascension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B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runei Under“the Belt and Road”Strategy
Zheng Guofu
On September 30,1991,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Brunei Darussalam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With frequent exchange of high-level visits,the mutual political trust has been deepened.Bilateral cooperation in the areas of politics,economy,and culture is quite fruitful.Especially since the founding of CAFTA on January 1,2010,the bilateral trade has sustained steady upsurge.Bu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such as limited trade volumes,low-level cooperation,single commodities,untapped potential for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so on.Under the strategy of“the Belt and Road”,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of trade cooperation should be deepened and the bilateral global 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 should be enhanced so as to push the b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 to a new historical stage.
China and Brunei;Trade Cooperation;CAFTA;Global 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
F125
A
1003-2479(2016)04-0055-05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