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如姬/文小毛象動漫/圖
玩轉歷史
惡不去善
——不以個人好惡去評價他人
大梁如姬/文
小毛象動漫/圖
惡不去善,意思是:即使你很討厭一個人,也不能否定他還有其他可取的優(yōu)點。引申為做人要公正,不能
因為一己好惡而將他人說得一無是處。
說起這個成語,就要說到春秋末期的晉國最為熱鬧的一件事——六卿互咬。惡不去善就產生自那個混亂的故事中。
春秋末期,注定是個不安定的時代。
晉國作為國際警察和諸侯帶頭大哥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后起之秀吳國,晉國此時已是強弩之末。
一個強盛的國家走向衰弱,必有其腐朽之處。春秋末期,晉國內部腐敗,官員貪污斂財、各自為政,對待那些為自己鞍前馬后的小弟國也極其不厚道,于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晉國的霸主之位在日漸糜爛之下宣布破產,所有的小弟國都開始重新立灶,不再拜晉國這個山頭。有兩個中原國家甚至蠢蠢欲動,準備向晉國開戰(zhàn)。它們就是齊國和衛(wèi)國。
齊國也曾經當過中原諸侯的大哥,齊桓公當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事跡在齊國被編為小學生必讀課文,因此,齊國自始至終都不甘心臣服于晉國。現(xiàn)在見晉國輝煌不再,齊國決定要去教訓它,并且拉上了衛(wèi)國。衛(wèi)國為什么要打晉國呢?因為晉國太欺負人了,經常羞辱衛(wèi)國,衛(wèi)國人早憋著要出一口惡氣,所以兩國一拍即合。
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晉定公只派出了晉國六卿之一的趙氏前去迎戰(zhàn)。趙氏家族的族長趙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到了衛(wèi)國——戰(zhàn)斗中總結出的經驗,先打弱的,再從心理上擊潰強的,衛(wèi)國就是兩國之中的弱者。衛(wèi)國果然是個軟柿子,在趙鞅的軍隊到來不久,衛(wèi)靈公便迅速投降,并提出拿出五百戶人口作為謝罪。
趙鞅接受了五百戶人口的投降條件,但他忽然又犯愁了。這五百戶人口是戰(zhàn)利品,按規(guī)矩是應該上交給國家的,可此時的晉國國君早已淪落為空氣,人們雖然表面上需要留著他簽簽字,下達下達最高命令,但他基本已是透明的存在。所以,趙鞅并不想將人口上交。他打算私吞這些人口擴大趙氏,于是暫時將五百戶人口悉數(shù)遷移到了同族的邯鄲氏的領土上。邯鄲氏先祖趙穿,是趙氏先祖趙盾的堂弟,因有功被封在邯鄲,久而久之,就以邯鄲為氏了。
對此,晉定公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早已經是空氣了。
過了一兩年時間,趙鞅向邯鄲氏族長邯鄲午索要五百戶人口,預備將人口放到趙氏的地盤晉陽。人口放進邯鄲的時候,趙鞅就已言明那是暫放,所以邯鄲午沒有任何不樂意,直接答應了趙鞅的索求??墒牵愇缁氐胶惡?,家里的兄弟叔伯們個個起了貪念,也想私吞這些人口。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最后終于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去招惹齊國人來攻打自己,以此為由說沒有時間移交人口。在眾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情況下,邯鄲午終于下定決心也當一回貪心鬼。
趙鞅一聽大怒:“竟敢學我?侵權,氣死寶寶了!”趙鞅以趙氏大長老的身份召見邯鄲午,邯鄲午不得不來,誰想到,一到晉陽,自己就變成了階下囚。
趙鞅派人對邯鄲氏的人說:“我準備殺了趙午這小子,你們幾個自己再找個合適的人當你們的領導吧!”于是,邯鄲午因一時的貪念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趙鞅心知肚明,邯鄲午本是老實孩子,他之所以反悔,必定是因為一些叔伯的慫恿,所以,索要是不可能了,直接來硬的吧!趙鞅派遣趙氏親兵圍困邯鄲,雖然邯鄲城內十分團結,但以趙家的勢力,邯鄲城被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時候,晉國內部有人不滿意了。不滿意的人是晉國六卿之一的中行寅,因為被殺掉的邯鄲午是他的親外甥。中行寅不滿后,去找了另外一個卿范吉射,中行氏與范氏向來交好,世代聯(lián)姻,范吉射就是中行寅的親家。當中行寅將自己想滅了趙氏,瓜分土地的想法告訴范吉射時,范吉射爽快地同意了,打土豪分土地是他這輩子最樂意干的。于是,中行氏和范氏兩家出兵撲向邯鄲。這是晉國六卿中最強大的兩家,他們聯(lián)手,趙氏眼看著要遭受滅頂之災。為了五百戶人口,值嗎?
得到消息的趙鞅很緊張,手下的謀士董安于勸他先下手為強,但趙鞅堅決不同意:“不行不行,我們晉國的法律言明,誰先主動發(fā)起內部戰(zhàn)爭,誰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壁w鞅是怕法律的人嗎?怕鬼還差不多,晉國的法律就是他刻在大鼎上的,法律內容也基本由他編纂。他這么做的原因只是不想敗壞名聲,屆時中行氏和范氏兩家打過去,他再進行自衛(wèi)式抵抗,人心就在他這邊了。
于是,趙鞅退回了趙氏的革命根據(jù)地晉陽,中行氏和范氏又跟著追到了晉陽。
晉國不是有六卿嗎?現(xiàn)在只有三家卿露了面,其他人呢?別急,智氏家族的族長智躒早就想出來跟大家碰面了。
智躒有個好朋友叫梁嬰父,一直想坐卿的位子,但無奈坑少蘿卜多,六卿早已人滿為患。因此,智躒決定進行拔蘿卜活動。首先,中行氏和范氏是目前晉國最強大的兩家,如果他們打敗了趙氏,那將會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大,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是他們下一個“分土地”的對象呢?所以,這兩家不能留。決定了這個中心思想,智躒就去找剩下的兩家卿。
韓氏和魏氏的族長韓不信與魏侈聽了智氏的話,三人一拍即合,找到晉定公,讓他下旨出兵攻打中行氏和范氏。晉定公此時沒有任何主見,即使有主見也得不到實施,只能同意。于是,智、韓、魏三家也不正面與中行家和范家沖突,直接將軍隊開到他們在晉國首都的宅子處,準備端了他們的老窩。中行寅和范吉射只得趕緊回撤援救家里人。
現(xiàn)在這種局面,六卿全出動了,中行寅和范吉射很生氣,想來想去都怪晉定公,要不是晉定公同意他們三家出兵,怎么會演變成這樣?于是,兩人一合計,先不理這三家,把晉定公趕下臺再說。屆時再扶個聽話的國君,驅逐這三家即可。
聽說國君有危險,不僅智、韓、魏三家人趕去救,晉國的百姓也都拿起鋤頭和扁擔趕去救,就這樣,中行氏和范氏終究寡不敵眾,失敗后去了中行氏的封地朝歌。
智、韓、魏三家將趙鞅又請回了晉國,四家決定斬草除根,一起讓中行氏和范氏徹底消失。于是,他們決定前去朝歌攻城。
在四家準備出動的時候,國際上也炸了窩。齊國、宋國、衛(wèi)國、鄭國、魯國很開心,晉國內亂越久,對他們的發(fā)展越好,亂得越嚴重,大家越喜滋滋。為了讓晉國的內亂更持久,諸侯國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幫助中行氏和范氏對抗智、韓、魏、趙四家,至少得讓他們的勢力持平。
于是,當四家圍困朝歌半年之久時,其他幾個小國開始攻打趙氏的地盤擾亂軍心。齊國則準備了一千輛車的糧食,讓鄭國護送進朝歌。無奈四家力量太強,鄭國不是對手,糧食白給了四家做軍糧。
再后來,朝歌終于被攻破,中行氏和范氏再一次做了“長跑冠軍”,逃亡到了鮮虞國。此時,晉國內亂已經演變成國際混戰(zhàn),為了保護中行寅和范吉射,齊國、衛(wèi)國分兵出動,一面迎接二人,一面派人攻打晉國的地盤,在齊國國君的帶領下,晉國包括柏人在內的多個地方都被拿下。中行寅和范吉射被送去了柏人躲避。
好了,說了這么久,說出這句成語的主人公終于要出場了!
跟著范吉射的家臣王生忽然推薦主公任用張柳朔作為柏人的地方官,范吉射有點驚訝,因為據(jù)他所知,王生個人是很討厭張柳朔的,他為啥推薦張柳朔呢?難道有什么陰謀?范吉射問:“這人不是你的仇人嗎?”
王生不慌不忙地說:“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臣敢違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公事上不能加入自己的私心,我喜歡一個人,但不能掩蓋他曾經做過的錯事,我厭惡一個人,也不能否認他也有自己的可取之處,這是君子的道德,我哪里敢違背呢?
張柳朔因此做了柏人的地方官。
但智、韓、趙、魏四家并沒有放棄追捕中行寅和范吉射,當他們的大軍來到時,張柳朔已洞悉了一切,安排兩人悄悄出逃去了齊國。張柳朔留下來死守柏人,拖延時間,中行寅和范吉射終于順利逃到了齊國。因為王生惡不去善的君子作風,張柳朔決定不辜負他的信任,以“士為知己者死”的方式光榮戰(zhàn)死。在義重如山的年代,也算求仁得仁。
這場由五百戶人口引發(fā)的國際大戰(zhàn)終于結束,晉國的六卿變成了四卿,沒多久,智氏被除,又縮為了三卿,最后,三卿瓜分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中國歷史自此進入了更為殘酷、激蕩的戰(zhàn)國時代!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在何時何地,都不能因厭惡某人而否定他的優(yōu)點。對待他人要公正,即便永遠收不到良好的回報,我們也無愧于天地,無愧于心,不是嗎?